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SLE患者未治疗组14例,治疗组17例,正常对照组32例。使用高频超声eFlow显像显示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和甲床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甲床内血管-甲床像素比。结果①eFlow显像可清晰、连续显示正常组末节指腹的血管分支、吻合支及甲床血管网。②SLE患者指端血流显像欠清晰、连续性较差,血流分布减少,以未治疗组尤为显著。③正常组、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的血管-甲床像素比呈递减趋势,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为探测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空间分辨率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结节占7%~15%[1]。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拥有无创、经济等优点。有研究表明,对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分布状态的评估,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2]。传统的血流成像技术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ing imaging,CDFI)和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但二者均对低速血流及微小血管敏感性较低,无法检出特别细微的血管结构。而新兴的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低速血流具有高度敏感,可以显示组织微血管结构,相比传统技术有明显的优势。目前,SMI及CEUS技术已经初步应用于评价甲状腺结节的血流情况。本文就超声新技术在评估甲状腺结节血流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合eFlow技术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经二维超声和CDFI检查疑为肾结核的患者,运用eFlow技术观察病变区及其周边区的血管分布、血流敏感性、连续性及血流疏密程度.结果 CDFI结合eFlow技术诊断肾结核的灵敏度为87%,根据其声像图特点可分为积水型(16例)、结节型(4例)、钙化型(6例)、炎症萎缩型(4例)及混合型(10例).结论 CDFI结合eFlow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肾结核病变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微细分布,对低速、低流量血流显示敏感度良好,对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8例患者32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造影(CEUS)及微血流成像(SMI)表现,观察病灶内穿入血管的显示率,比较三种方法对于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显示的一致性。结果 32个乳腺肿块中,CDFI显示13个(43.8%)肿块有穿入血管,SMI显示肿块内穿入血管21个(65.6%),CEUS显示穿入血管22个(68.8%),SMI对穿入血管的显示率高于CDFI(P=0.039),SMI显示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数目、部位、形态与CEUS呈现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SMI血流显像技术与CEUS结果一致性高,可准确显示乳腺肿块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级微血管成像技术运用于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83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分别应用超级微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进行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下良性和恶性甲状腺实性结节血流分布模式,同时对比这两种检查方式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超级微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良性甲状腺实性结节Ⅰ、Ⅲ、Ⅳ型以及恶性甲状腺实性结节Ⅰ、Ⅱ、Ⅳ型的血流分布模式显示率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级微血管成像在良性甲状腺实性结节Ⅱ型以及恶性甲状腺实性结节Ⅲ型的血流分布模式显示率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级微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比62.9%、94.9%比81.1%、93.0%比74.0%、、92.7%比68.2%和93.3%比77.1%。结论超级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观察甲状腺实性结节内的微小血管,显示低速血流,为超声医师的诊断鉴别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高性能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价值,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配有sonoCT及XresTM技术的HDI5000新型彩超仪,观察4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5例甲状腺微小癌均被检出,其声像图特征为癌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实质性不均匀低回声为主,边缘不规则,有细毛刺,结节内有细小强光点,呈簇状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癌结节内可测及高阻力的小动脉血流频谱,彩色血流呈短棒状伸入癌结节或呈花点状分布.结论高性能超声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砂粒体的检出率及结节周边细小毛刺的清晰度,提高结节内彩色血流的敏感度,从而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测血流分布及内部血管特征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纳入115例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23个结节,采用SMI及CDFI模式观察结节血流分布和内部血管特征,比较二者鉴别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9个良性结节以Ⅱ型血流为主,54个恶性结节以Ⅲ型血流为主。SMI对良性结节Ⅱ型及恶性结节Ⅲ型血流显示率均明显高于CDFI(P均<0.01)。SMI及CDFI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2.59%和72.22%,特异度分别为89.85%和81.16%,准确率分别为91.06%和77.24%。SMI对恶性结节内走行扭曲血管和穿支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DFI(P均<0.01)。结论 甲状腺TI-RADS 4级良恶性结节血流分布模式存在差异;SMI可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1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SMI检查。结果 CDFI、cSMI和mSMI对甲状腺结节内血流显示率分别为62.7%、67.0%和77.6%,mSMI与CDFI及cS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血供丰富程度更多见于直径≤1cm的甲状腺恶性病变(P0.05,特异度为90.2%);对于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来说,结节内血供丰富程度在良恶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Ⅰ、Ⅳ型血供分布模式多见于直径≤1cm的恶性病变(P0.05,特异度分别为90.2%和88.9%),Ⅲ型血供分布模式多见于良性病变(P0.05);微细血管团、中断征及聚集征多见于恶性病变(P0.05,特异度分别为93.1%、91.7%和88.9%)。结论 SMI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内血流的显示率,可清晰的显示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性病变内血管的走行及分布特点,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血流分布模式及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探讨CDFI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共131个甲状腺实性结节或以实性为主结节术前进行CDFI检查,观察并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布模式及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有无差异,评价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在血流分布模式方面,恶性结节的以中央型为主,良性结节以周边型及混合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静脉比例方面,恶性结节内血流以动脉型占多数,良性结节内多表现为静脉型或混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内动脉型血流比例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高于中央型血流分布模式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结论 CDFI检测结节内动静脉血流比例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能量图(PD)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乳腺肿瘤156例,其中恶性49例(男性2例)、良性107例,年龄17~63岁。应用Toshiba 6000和Acuson 128XP/10超声仪,显示乳腺肿块的CDFI和PD血流成像,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计算乳腺肿块周边和内部血流显示率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PD比CDFI血流的显示率明显增高,CDFI血流信号分级对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57.13%、63.54%。PD血流信号分级对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5.92%、89.72%。结论:PD是显示组织器官和肿瘤血管分布的好方法,它弥补了CDFI血流信号血管连续性差、角度依赖性及低速血流信号难以显示的缺点,但是不能显示血流方向、无具体量化指标比较。PD可作为CDFI的良好补充,尚不能代替CDF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