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RAGE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肌酐、血脂等指标,探讨sRAGE水平与CKD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且sRAGE、血肌肝、C反应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血磷水平升高(P<0.05),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径和斑块总数大于/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RAGE水平与年龄、标准化肾小球滤过率、IMT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sRAGE可作为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为诊断及预防CKD患者心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变化特征及影响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 ~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院体检的未患肾脏疾病的21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 不同阶段患者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试验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根据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将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高凝组(MA>68 mm,n=66)和非高凝组(MA≤68 mm,n=62),比较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患者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慢性肾脏病3~4期、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及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反应时间、K-时间降低(P<0.05),而MA、α-角和凝血指数均升高(P<0.05)。高凝组与非高凝组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比例、脑卒中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白蛋白、脂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逐渐加剧。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时期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对CKD患者高血容量负荷及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152例CKD患者分为4组,CKD-Ⅰ、Ⅱ期组;CKD-Ⅲ期组;CKD-Ⅳ期组;CKD-Ⅴ期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2例。结果1)CKD各组血浆BN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且随eGFR减少而逐渐增高,CKD-Ⅰ、Ⅱ期以上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体表面积矫正后下腔静脉宽度(VCD)呈正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呈正相关(P<0.05);3)CKD的152例患者中,LVEF<50%者,血浆BNP显著高于LVEF>50%者。结论CKD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渐增高,是左心功能及血容量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 3 期的临床疗效。方法CKD3期患者4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予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肾化浊方;疗程3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Scr、BUN的下降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FR值增加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 CKD3 期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大动脉僵硬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4例CKD1~4期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KD患者CF-PWV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在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收缩压、血尿酸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F-PWV与年龄、收缩压、尿酸、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提示CF-PWV与CKD分期、血尿酸分级、年龄分级独立相关。结论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年龄是早中期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相关性。方法:CKD患者60例,按eGFR分为CKD1-2期、CKD3-4期、非透析CKD5期组,每组各2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以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RCR)表示,采用郭峰法检测。结果:随着eGFR下降,iPTH水平逐渐升高,RCR进行性下降,CKD3-4期组及CKD5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及CKD1-2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肾功能减退,Hb下降,CKD3-4期组及CKD5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及CKD1-2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肾功能减退钙磷代谢紊乱加重,CKD5期组血钙明显降低、血磷显著升高,血钙及血磷与CKD1-2期组及CKD3-4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CKD3-4期组及CKD5期组患者RCR与iPTH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与Hb呈正相关(r=0.46,P<0.05),与eGFR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肾功能减退及PTH异常升高可导致CK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在不同分期下,血总轻链(sTLC)、尿总轻链(uTLC)及血游离轻链(sFLC)水平差异及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各轻链指标在CKD患者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2例CKD患者,排除浆细胞疾病、急性肾损伤、肿瘤性疾病等。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CKD患者分为CKD1~5期组。检测CKD患者sTLC、uTLC、sFLC及相应生化指标,比较各组指标间差异及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应用工作曲线(ROC曲线),以CKD1~2期合并为对照组,CKD3~5期合并为病例组,分析各轻链指标在CKD分期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CKD 1~5期多组间比较显示,sTLCκ、sTLCλ、sTLCκ/λ、sFLCκ/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FLCκ、sFLCλ、uTLCκ、uTLC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KD分期期次的增高而增高。sFLCκ、sFLCλ与肌酐(Scr)、尿素氮(BUN)、eGFR的相关系数高于uTLCκ、uTLCλ(P<0.001);sTLCκ、sTLCλ、sTLCκ/λ、sFLCκ/λ与肾功能指标相关系数低(P&...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的157例CR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进行体检的15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 d检测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CRF患者脂代谢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肌酐水平较高、肾小球滤过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TNF-α、CRP及TC、TG、LDL-C水平较高(P<0.05),HDL-C水平较低(P<0.05);TC、TG、LDL-C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呈正相关性(P<0.05),HDL-C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CRF患者存在脂代谢水平异常和微炎症状态;CRF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性、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特点,比较各指标对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灵敏度,并统计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构成,分析慢性肾脏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研究对象分为CKD1~CKD5期,测定CKD2~ CKD5期的BUN、Scr、CysC水平,分别与CKD1期组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以eGFR作为诊断评价的金标准,并比较上述各指标对评价GFR的灵敏度.统计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构成、慢性肾脏病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及其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 CKD2~CKD5期组CysC与CKD1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KD3~CKD5期组Scr、CysC与CKD1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KD5期组BUN、Scr、CysC与CKD1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已经明确的肾损害病因中,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性肾损害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CysC在CKD2期开始升高,提示轻度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受损程度较轻,CysC对诊断肾损伤的灵敏度优于BUN、Scr等指标,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较好标记物.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朱巧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48-4650
目的:探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的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人(对照组)和42例CKD患者,检测其血清CystatinC、血肌酐(Scr)水平及肌酐清除率(Ccr)。以~(99m)Tc-DTPA清除率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比较Cystatin C,Scr,与Ccr的相关性及CysC与Scr敏感度。结果:18例CDK 1期患者,其BUN、S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Cys、β_2-MG、24 h尿蛋白、尿Cy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ysC与Ccr相关性系数r为-0.45,P<0.05,而SCr与Ccr无显著相关性(P>0.05),24例CKD 2、3、4、5期患者Cys C,Scr与Ccr都成显著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75;CKD 1期、2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KD 3、4、5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tatin C是理想的反映GFR的血清标志物,对慢性肾脏(CKD)患者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选取CKD患者178例(CKD组)和正常体检健康对照者271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PPARγPro12Ala基因突变,测定研究对象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尿白蛋白/尿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空腹血糖(FBG)、血脂、肾小球滤过率、颈动脉斑块(CAP)数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临床指标。结果 CKD组与对照组患者Pro12Pro、Pro12Al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ro、Al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与蛋白尿组CKD患者Pro12Ala基因型、Al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25期与CKD 1期患者Pro12Ala基因型、Al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12Pro基因型CKD患者与Pro12Ala基因型患者BMI、FBG、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o12Pro基因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P数量和CIMT均高于Pro12Ala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蛋白尿、血脂异常、血管硬化等CKD危险因素有相关性。Ala等位基因可能减少CKD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成为CKD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在慢性肾病(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MPs、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P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1)CKD组患者血浆PMPs及P-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肾病综合征组及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浆PMPs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MPs的含量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P〈0.05);各临床分类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狼疮性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P〈0.05或〈0.01),慢性肾炎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3)CKD分期I期患者血浆P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患者(P〈0.05);不同的CKD分期间P-选择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P-选择素与P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参与CK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是使CK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MPs可作为一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新标记,对评估CK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珮  季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688-1690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病情进展中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1、2、3级患者各50例,检测并比较其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1、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压级别的升高,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同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级,2、3级,1、3级之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较1、2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尿酸对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促进作用。二者可能与高血压发生的血管炎症和损伤因素有关,有效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4-55
目的观察高血压尿酸(UA)水平表达与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4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空腹行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UA高于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中高UA血症患者190例。高血压患者高UA血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UA正常患者无差异(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高于UA正常组(P〈0.05)。随访(22.45±5.34)个月,高UA血症组中冠心病、急性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均高于UA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UA平均水平高,UA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将uA检测作为常规检验项目,并实施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进而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122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科素亚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及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科素亚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住院、≥60岁的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合并CKD(CKD组),138例无CKD(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踝臂指数及24h动态血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非CKD组[(13±11)比(10±7)年,扣2.35],Hb、白蛋白低于非CKD组[(12.1±1.7)比(13.3±1.3)g/L、(34.4±2.6)比(36.8±3.4)μg/L,t值分别为-5.73、-4.75],尿酸、TG、24h收缩压、24h脉压高于非CKD组[(367±81)比(323±74)μmol/L、(1.6±0.9)比(1.3±0.7)mmol/L、(133±14)比(127±16)mmHg(1mmHg=0.133kPa)、(65±12)比(58±12)mmHg,t值分别为3.82、2.50、2.47和3.68],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ER/CR)[86.2(24.6~374.8)比6.0(3.6~17.8)mg/g]、踝臂指数低于非CKD组(0.94±0.18比1.03±0.18,t=-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47、1.48、-0.53、-1.20、-0.76,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TG、UAER/CR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79、3.63、1.04,95%C1分别为0.62~1.01、1.45—9.0l、1.00—1.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白蛋白、踝臂指数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33、0.28,均P〈0.01),年龄、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TG、UAER/CR、24h收缩压、24h脉压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63、-0.89、-0.34、-0.18、-0.65、-0.16、-0.25,均P〈0.01)。结论白蛋白、TG、UAER/CR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存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无ARAS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Cr)、血尿酸(UA)、合并其他大血管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临床资料中年龄、高密度脂蛋白、Cr、UA和其他大血管病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梗阻与患者年龄、Cr、UA、其他大血管病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Cr、UA水平及有无其他大血管病变是ARAS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康杰峰 《医学综述》2014,(15):2855-2856
目的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汤阴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102例)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水平组(3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肌酐(Cr)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Cr、FINS水平以及BMI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HDL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5);HbA1c、FPG、CHO及LDL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调控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在不同性别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为甲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水平及血清尿酸(UA)水平。[结果]观察组男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FT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男性、绝经后女性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绝经前妇女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男性、绝经前妇女及绝经后妇女FT3水平与UA水平呈正相关( P <0.05)。[结论]甲亢患者 UA水平相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加强对患者UA水平监测,对积极预防痛风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