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8年9月-2005年3月,我们对52例中段食管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将胃沿食管床经主动脉弓后上提至主动脉弓上与食管包套分层吻合术,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冬滨 《中原医刊》2007,34(7):57-58
国内外食管癌手术方法名目繁多,较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经左胸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经左胸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经右胸-上腹二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经右胸-上腹-左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等,每种手术方法均有其优点及手术适应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根据病变的部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习惯来选择决定。本文拟结合复习近年有关文献对上述常用术式在其优点缺点、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对1026例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颈部食管重建术组(452例)和弓上或弓下吻合组(574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颈部吻合组无1例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率1.0%;肿瘤复发率0.4%;术前、术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日胸引流量较弓上或弓下吻合组平均减少100-150ml。因此,经食管床胃颈部食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痛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30~40%以上。我院从1986年至今,在Redo及Wooler,“隧道式”吻合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肌层内“隧道式·食管胃吻合,行食管、贲门癌手术242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肌层内“隧道”与Redo、Wooier“隧道式”吻合不同点是:(1)肌层内“隧道”是打在胃壁环行肌与斜行肌中间,而不是在胃粘膜下,克服了粘膜易破裂和粘膜下血管出血的缺点;(2)肌层内“隧道”的横径略宽于“隧道式”横径0.3cm,有利于食管的舒张,不致引起吻合狭窄;(3)肌层内“隧道”能将暴露的食管完全包埋于胃壁肌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46例,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根据消化系统重建方式分为管状胃组26例与全胃组20例.管状胃组给予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全胃组给予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全胃组下降更显著(P<0.01);管状胃组病人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3周,且均明显高于术后同期全胃组评分(P<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相对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病人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短期生存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用吻合器或传统方法手工缝合施行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时,切开食管腔后食管内容物外溢污染术野,手工缝合时食管吻合部不能满意撑开、食管粘膜层显露欠佳,增加吻合术的难度,如吻合技术不妥易导致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的不足。我们采用食管手术导管施行了100例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术中利用食管导管冲洗、支撑、扩张、阻断和吸引食管腔。手术操作便利、吻合满意,病人术后发热反应小,进食早,无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发  相似文献   

7.
8.
食管胃吻合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食管癌常用的吻合法 ,如何防止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食管返流 ,则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手术治疗食管癌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鳞癌 2 8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6例 ,中位年龄 5 6岁 (41~ 73岁 )。癌灶部位 :胸中段 9例 ,胸下段 19例。临床病理分型 :髓质型 11例 ,蕈伞型 6例 ,溃疡型 5例 ,缩窄型 3例 ,腔内型 3例。按 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法 : A期 4例 , B期15例 , 期 9例。1.2 手术方法 左后外胸第六…  相似文献   

9.
10.
11.
食管切除手术方式较多,手术效果的要求愈来愈高。我科采用了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术,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一下。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1986年至1991年共行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术200例,其中食管癌199例,食管烧伤良性狭窄1例。男性126例,女性74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8岁。病变最长llcm,最短Zcm。病变位于上胸段j例,中胸段177例,下胸段18例(1例良性狭窄入清理检查除食管烧伤1例外,其它为鳞状级胞癌。1.2手术方法左侧进胸,探查病变,将食管全部游离,上至准结下至贪门,切开隔肌充分游离胃体,距贡门Icm处切断食…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胃腔内食管胃吻合法治疗食管癌初探丁崇兴(贵阳医学院附院胸外科)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多年来都是用旧式的食管胃吻合术。术后时有胃液返流,导致近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甚至产生吻合口瘘。为了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作者于1991年6月及1992年7月在我院首次引用邵...  相似文献   

15.
1992年2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食管床内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病人349例,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用吻合器或传统方法手工缝合施行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时,切开食管腔后食管内容物外溢污染术野,手工缝合时食管吻合部不能满意撑开、食管粘膜层显露欠佳,增加吻合术的难度,如吻合技术不妥易导致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的不足。我们采用食管手术导管施行了100例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术中利用食管导管冲洗、支撑、扩张、阻断和吸引食管腔。手术操作便利,吻合满意,病人术后发热反应小,进食早,无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由于吻合前食管吻合部已被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去病变的食管或贲门后,食管手术导管能支撑着食管防止食管回缩,并能扩张开食管吻合部和吸去吻合时流入食管腔内的渗血,术野十分清楚;吻合时能清楚显露食管粘膜层和胃粘膜层的对合情况,不仅便于吻合术操作,而且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切除术中,胸胃经食管床再经主动脉弓后与上段食管吻合术式,与传统上经弓前至弓上吻合术式比较,何种途径更能减少胃-食管返流及肺活量的损害。方法:对入院适合作上述术式的病例按前后两个时段分成两组,第1组按传统做法,第2组采取经弓后至弓上吻合,两组分别各完成15例,共30例。然后进行术后同位素测定返流比值及比较肺活量术前、后的改变,再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观察它们是否存在区别及何种术式在上述两方面的功能更优。结果:分别经两种术式处理后的病例,同位素返流比值及肺活量的变化均显示有显性差异。且弓后组在减少返流及对肺活量损害等方面的功能更优。结论:经弓后途径较弓前途径更能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和肺活量的减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6 8岁 ,上腹部胀痛不适伴进食梗咽3个月。行上消化道气钡造影检查 ,提示贲门部病变 ,内脏倒转。胃镜检查提示贲门溃疡 ,胃扭转。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癌。胸片提示右位心 ,右位主动脉弓 ;腹部提示腹腔脏器转位 ,左位肝 ,右位脾 ,胃体部偏向右侧。于 2 0 0 2年 7月 5日 ,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分为上下两叶 ,右位心脏 ,右位主动脉弓。打开膈肌 ,可见右位脾 ,肝脏位于左侧膈下。腹腔广泛粘连 ,胃体扭转。常规游离胃体及食管下段 ,注意倒转后的血管位置。行贲门癌切除 ,食管胃右侧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