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2.
中隔支不典型文氏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性,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双结病变.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约50次/min,较匀齐.心室波为窄QRS,频率约54次/min,较匀齐,为交界区逸搏心律,间有心室夺获(Ⅱ导联的R_5,V_1上行的R_2、9.10和V_1下行的R_8).窦性心律(P)与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构成不全性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连续心室夺获时,P-R皆延长.V_1上行的R_2 8和V_1下行的R_(1-7)为周期相等的交界区逸搏QRS,但它们的R/S比值和T波有动态改变一R波逐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9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Ⅰ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4次/min.P_1直立,从P_2开始P波变低平,同时P-R由0.18s延长到0.23s(R_3),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R_(1、2)为窦性,呈宽钝R型,QRS时间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7)前无相关P波,QRS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频率46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R_(3、4)前有相关P波.且R_5-R_1、R_1-R_5间距符合室性逸博周期长度,R_(?)、R_1应为窦性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R_(?)QRS呈较正常的窄R型,考虑逸搏点在左束支阻滞区之下,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心慌10天,心电图(附图)基本节律为房性交界性,R—R间期0.88s,Ⅱ、V_1导联均可见到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形态各异,联律间期不等,Ⅱ导R_4提前出现,QRS形态正常,其前有窦性P波,V_1R_(2、5、10)均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R_2呈右束支阻滞型,R_(5、10)为左束支阻滞型,仔细辨认宽大畸形QRS前均有相关的窦性P波,P—P间距1.12s。心电图诊断:①交界性逸搏②逸搏夺获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V_1及V_5导联非同步记录。窦性P—P基本规则,间期0.76~0.80s(75~79次/min),窦性P波多数不能下传心室,V_1的R_(2、7)与V_5的R_(1、6)为心室夺获,P—R为0.12~0.14s。QRS形态多变,时限0.08~0.14s。除此之外,R—R节律规整,间歇1.30s(46次/min)。与P波无关的QRS均呈左束支阻滞型,时限0.12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伴高度左束支传导阻滞)。③右室性逸搏心律;④“正常化”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及多重逸搏心律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10例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及多重逸搏心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心电图表明:①3例逸搏心律分别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及心室两个部位,逸搏QRS波呈宽、窄交替;②3例逸搏心律分别起源于左、右心室,交替出现左、右束支阻滞形逸搏QRS波;③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逸搏心律分别起源于左、右心室,交替出现左、右束支阻滞型的逸搏QRS波;④1例表现为两个以上起源部位的逸搏,可见多种形态逸搏QRS波;⑤5例伴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出现中间形态的QRS波。结论确定双重及多重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诊断,对估计阻滞病变的性质及部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0岁,浮肿原因待查住院。常规心电图各导联P波消失,室上性QRS波规律出现,QRS波呈qRS型,心室率66~67次/min(图A)。初诊为心房停搏、交界性心律伴逆向传导阻滞。后令患者在床上仰卧起坐活动数次即刻描记心电图(图B),QRS波形态和室率未变,但出现了和室率相近的逆行P~-波。前3个P~-波和QRS波无显著固定关系,P_1~-在QRS波之前,P~-—R间期0.10s;P_2~-重于QRS波内,使R_2振幅减低S波增深。P_3~-~P_6~-均出现在QRS之后,R—P~-分别为0.17s、0.24s、0.26s,P—P~-有渐长之倾向,似房结—房传导文氏现象,但R_6~R_(10)的R—P~-间期固定为0.25s;R—P_1~-、R—P_(12)~-分别为0.26s、0.24s。R—P~-间期无一定规律性,亦未出现心房漏搏和心室夺获,考虑  相似文献   

8.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9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一周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心房率115次/min,呈2:1-5:1房室传导。下传的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ORS电轴左偏-90°。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S_Ⅲ大于S_Ⅱ,符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图形。呈2:1下传的P-R间期由0.20s渐延长至0.30s,其后连续三个P波受阻,出现一次逸搏,逸搏周期相等,均为1.28s,逸搏的QRS形态与下传的QRS形态相似。赤呈CRBBB LAFB图形,推测逸搏来自交界区。心电图诊断:三束支传导阻滞—CRBBB LAFB 左后分支阻滞(LPFB)呈交替性文氏现象;交界区逸搏。 2 讨论  相似文献   

9.
图中可见延迟出现的其前后均无P的室上性QRS波,系交界性逸搏。窦性P波,依稀可见。频率约33次/min,提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P波后继以QRS波:①QRS波呈室上性(呈rs);②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时限0.14s。其产生机理推测是:第1个窦性下传之QRS波在室内传导正常,P—R0.16”;第2个窦性  相似文献   

10.
双重性室性逸搏伴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志城 《心电学杂志》1997,16(3):162-163
患者男,68岁,因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1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心电图(附图)见P波规律出现,频率115次/min,P波落于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与QRS波群完全无关,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呈现3种形态:(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上行R_1、中行R_6、下行R_4);(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附图上行R_(2、4、6)、中行R_(1—4)、下行R_(1、2、5、6);(3)中间型(附图上行R_(3、5)、中行R_5、下行R_3),形态时限正常。上述3种QRS波群间断出现,R-R基本规则,频率58—65次/min,考虑为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提示冲动源于左心室,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则来自右心室,形态正常的QRS波群为前二者同步激动心室所致的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群。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双重加速型室性逸搏心律伴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27岁。心肌炎。图示:P~-波Ⅱ、Ⅲ、aVF导联倒置且呈双峰,峰间距≥0.04s,aVR导联直立,P~-波时限0.10s,P~-—R间期0.13s,QRS呈室上性,时限0.08s。心电图诊断:①异位心律;②交界性心律(伴P~-—R间期延长);③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吴祥 《心电学杂志》1997,16(2):102-103
患者男,28岁,体检时心脏听诊偶闻期前收缩。以往健康。常规心电图(附图上)示P-R间期0.08s,QRS时间0.13s,各导联QRS起始均可见预激波,胸导联预激波及QRS主波向上,是一典型的A型预激综合征。附图中、下行Ⅱ导联不连续记录均有室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及形态均一致,代偿间歇不完全。中行开始处仅记录到一上升线段及等电位线,但其后无T波,从回归周期分析,可确定是一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下行两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第1个QRS较其它QRS窄小,考虑是长间歇后房室结传导速度较快,使心室预激程度较轻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行R_1及R_5,其前后均无P波,预激波形态与上图Ⅱ导联一致,考虑是起源于旁道的逸搏。R_1较宽,是预激面积较大之故,R_5较窄,其预激面积相对较小。R_1及R_5的T波低平,U波增高,可能与旁道逸搏使心室复极顺序改变有关。室性期前收缩的QRS与ST段交界处有一逆行P~-波,是室性期前收缩心房夺获,此P~-波侵入窦房结,使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不完全。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A型预激综合征,室性期前收缩,旁道逸搏自身心室内融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8岁。心电图(略)示:窦性P波频率>QRS波频率,P与QRS波无传导关系,为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节律规整,频率49-52次/min,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心电轴 72°,可能属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伴室内CRBBB。 约半年后门诊复诊心电图(略)记录提示:P波与QRS波仍无传导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V_1导联仍为CRBBB型,电轴左偏达 110°,QRS波Ⅰ、aVL呈rS型,aVF、Ⅱ、Ⅲ呈qR型,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同时存在CRBBB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再于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略)示:Ⅲ°房室传  相似文献   

14.
1 心电图特征 患者男,24岁。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的频率约75~97次/min,夹有QRS的P—P短于不夹有QRS的P—P。QRS慢而较为匀齐,除几次提前发生的QRS外,频率均约42次/min,其与P波无关,为交界性逸搏心律,提前发生的QRS为心室夺获(R_(5、9、13))。综上分析,本图诊断: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交界区逸搏心律,部分窦P下传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6岁。I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P-R间期0.14s,在长Ⅱ导联可见:P—P间期显著不等,时间在0.06~1.04s之间,频率在58~100次jmin,长R—R达0.96s为逸搏周期。R、R、R8、R9为逸搏,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形态时限正常,无右束支阻滞图形,酷似起源于右束支的室性逸搏,仔细观察R8、其前周期较长,但小于逸搏周期为0.84s.其前有相关P波,P.R问期0.14s,  相似文献   

16.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心前区不适来作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早后传导改善。图示窦性心律,P—P0.76s,频率79次/min,P—R0.16s。窦性心搏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于较长代偿间歇可见正常QRS波。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3岁。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系1983年9月11日描记。基本节律为窦性,P-P0.96—1.28s,(频率47—63次/min),差距>0.12s,窦性QRS形态正常,可见间歇出现的频率约52次/min的逸搏心律,除第1个逸搏周期略长(起步现象)外,其余逸搏周期相同,说明逸搏激动均源于同一起搏点。逸搏的形态呈室上性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室性融合波,继以窦性夺获的规律性改变。系间歇性逸搏心律伴发的不典型的左束支内文氏现象。室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80岁。因突发跌倒并胸闷五小时于1995年12月22日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几乎Ⅲ'A-VB,交界性逸搏性心律,急性膈面、右室、前间壁心肌梗塞(图略)。入院第二天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B,交界性逸搏性心律(图略)。第三天心电图(见附图):各导联未见窦性P波,Ⅱ、Ⅲ、aVR、aVF导联可见逆行P波,P~-—P~-间距稍不齐,心房率50~52次/min,考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附图)示缓慢的窦性节律,V_1的P-P间距长达2.12s左右,这可能是3:1—2:1的窦房阻滞表现。全图基本表现为逸搏-夺获二联律,逸搏间期恒定为1.20s,夺获间期亦相对恒定(R'-P约0.64—0.68s),心室夺获的P-R间期约0.22—0.24s,QRS波群形态正常。V_1导联的各逸搏QRS呈动态性变化,即中行V_1的R_(2、4、6、8、10)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开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与分析     
V_3导联心电图窦 P 和 QRS 均规则出现,频率各为80次/min 和50次/分,P 与 R 无固定关系,但均各自按其固有频率发放激动,房率快于室率,故可确诊Ⅲ°房室传导阻滞。QRS 形态有3种:(1)R_1呈 rS 型,S 波宽大,ORS 时限达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_4形态同R_1。但 QRS 时限<0.12s,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R_(2、5)呈 Rs,s 波略粗钝,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3)R_(3.6)呈 R 型,R 顶端错折,QRS 时限达0.1 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3种形态的 QRS 波按一定的顺序周而复始规律性出现,故考虑逸搏发生于阻滞区以下的房室交界区,并在前向传导中伴有左右束支不同步、不等速的传导阻滞。R_1激动沿右束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