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4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复发病人瓣膜王换术的手术及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4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复发病人首次术式均为左径扩张。其中4例曾行2次二尖瓣闭式扩张,另2例复发后则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4例,Ⅳ级8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5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失瓣成形13例。结果术中死亡2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结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复发病人应尽早选择手术治疗,术中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缩短手术时间,重视心脏排气及加强术后处理是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1例,其中三尖瓣成形17例,全组病人年龄最大61岁,最小38岁。术前EF37%~68%,心胸比0.51~0.85。结果:30例康复出院,二次开胸止血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发生各种并发症10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尽量去除病变的瓣叶,置入偏大一点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减少病人-人工瓣膜不匹配现象出现。术中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或成形环应用,高度重视三尖瓣处理的远期效果。注意围手术期的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管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1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统计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对术前及围术期可能与并发症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16例瓣膜置换手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和主动脉瓣置换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前心功能Ⅳ级,术中心脏阻断时间≥110min,体外循环时间≥150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24h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差,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方法 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手术,行二尖瓣置换(MVR)6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9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MAVR)16例。其中14例是二尖瓣狭窄术后再狭窄行置换术,同时行三尖瓣DeVega‘s环缩术15例。结果 术后93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7例,均为风心病患者。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RHD)是导致心脏瓣膜损毁的主要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IE)和退行性变也是较常见的因素,而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20-2521
目的总结62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62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48例、二尖瓣+三尖瓣成形8例,二尖瓣置换+主动置换6例。结果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早期死亡3例,二次开胸1例,无术后心包填塞、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较重,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鲁登巴赫综合征6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柯  沈振亚 《江苏医药》2008,34(9):940-941
目的 总结6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6例患者均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4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均行房间隔缺损心包补片修补术.结果 6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心房无残余分流,二尖瓣功能良好.结论 鲁登巴赫综合征应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术中用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同时解除二尖瓣狭窄,探查并处理可能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287例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病例。男性102例,女性185例,年龄(45.89±11.10)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38年(14.01±8.74)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7例,Ⅳ级56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201例,三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瓣周漏修补14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为3.82%,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中止血困难1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大都恢复到Ⅰ~Ⅱ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89例,人工瓣膜心内膜(PVE)1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功能障碍21例,瓣周漏31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33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8.
方恒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5-18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赵璐洋 《中国医药》2013,8(9):1224-1225
目的 总结应用国产G-K瓣行心脏瓣置换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9月应用国产G-K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386例.患者中心功能Ⅱ级455例、Ⅲ级771例、Ⅳ级160例.术前均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输入极化液1~2周.手术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 89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 18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296例,三尖瓣置换(TVR)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结果 全组死亡32例,病死率2.3%,其中MVR死亡23例、AVR死亡6例、DVR死亡3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18例,纵隔感染4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中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应用国产G-K机械瓣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经济、可靠、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总结连续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的经验。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6月,施行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6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45例;另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CABG)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43例,三尖瓣成形术26例,左心房折叠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8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胸骨感染,6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290例被随访(2-24)月。最后一次随访。结论所有被随访者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提高。心功能(NYHA)Ⅰ级75例,Ⅱ级175例,Ⅲ级43例,Ⅳ级2例结论大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如果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27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127例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单纯二尖瓣置换术6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联合瓣膜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用右房一房间隔切15路径59例,用房间沟一左心房切口路径7例;其中保留后瓣27例,三尖瓣成形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均采用升主动脉斜行切口,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5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为3.1%;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24.4%。结论科学的术前评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留瓣下结构、重视三尖瓣返流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1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其中8例患者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采取手术治疗后的1~15年期间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腹水、肝大,心功能Ⅳ级.1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活1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5年,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患者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4)心房纤颤等因素;(5)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因二尖瓣闭式扩张、瓣膜成形术、瓣周漏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实施心脏瓣膜再次手术182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手术再狭窄130例,瓣周漏24例,机械瓣功能障碍12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6例。再次手术方式有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23年。结果全组手术后死亡17例,占9.3%。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结论瓣膜再次手术风险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等。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8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6~69岁。术前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2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40%13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60mmHg15例,EF≤40%且MPAP≥60mmHg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5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和三尖瓣成行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形术1例。观察EF和MPAP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EF≤40%患者并发LOS9例(9/13),高于EFt40%者(4/72),(P〈0.01);MPAP≥60mmHg患者并发LOS8例(8/15),高于MPAP〈60mmHg者(5/70)(P〈0.01);EF≤40%且MPAP≥60mmHg患者全部并发LOS(5/5),高于非具备该条件者(8/80)(P〈0.001)。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存活81例,早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者随访3~69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动脉压是影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提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是注重围术期处理、合理纠正病蛮和加强末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诊断标准、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对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3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DVR)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2.94%),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除2例死亡外,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精细简化诊断标准;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合理纠治病变,充分保护左心室功能;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是目前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3月~2002年12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18例,其中二尖瓣病变10例,主动脉病变6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MVR)8例,成形(MVP)3例,其中1例因成形失败而改为换瓣,主动脉瓣置换6例,双瓣置换2例,换瓣加三尖瓣De Vaga成形8例。结果 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IABP支持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者,尽管手术死亡率偏高,但若能彻底纠正瓣膜的功能,将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以及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此类疾病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章传凯  沈振亚  余云生 《江苏医药》2012,38(15):1820-1821
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42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中437例痊愈出院,早期(术后30d内)死亡5例,术后2年内猝死3例,4年后猝死1例。结论优化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加强心肌保护,改进手术方式是提高人工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91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经验.方法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91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生物瓣膜置换术1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2例,左心房折叠术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房颤射频消融7例.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治愈出院.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无抗凝意外、瓣膜损坏、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的同时,三尖瓣同期成形或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重症瓣膜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2例,38例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2例行二尖瓣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其余50例均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7.69%。随访3~18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三尖瓣反流明显减少。I~Ⅱ级46例、Ⅲ级2例。结论对于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变者,三尖瓣存在重度关闭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有效成形或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