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相关因素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测量部位的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为本市诊断和预防OP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室检测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L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尤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低体重指数组与超体重指数组比较,髋部各部位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L2-L4)BMD与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髋部各部位BMD值均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腰椎为中老年妇女OP检出率最高部位,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髋部BMD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腰椎和Ward’s三角可能为诊断OP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婷容  韩梅清 《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1~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者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65~70岁组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除了60~6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2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者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评价不同骨密度检测部位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其中308例同时测定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ards三角区骨量下降最早,骨量累计丢失率最大,是骨密度变化最敏感的部位;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性,股骨近端各部位亦呈正相关性;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的拟合曲线均以三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其中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决定系数最高;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症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应选择测量不同部位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症.<50岁测量部位应首选股骨近端,≥50岁,腰椎与股骨近端应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及左股骨上端骨密度(BMD)的变化.并探讨不同部位测量点骨密度结果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reng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656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下降。但骨量丢失的起始时间及丢失速度不同。各组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髋部骨密度值.各部位骨丢失以ward’s三角区最高。结论骨质疏松的栓出率取决于受栓部位。捡出率最高的部位是股骨上端ward’s三角区.最低的部位是腰椎(L2~L4),提示ward’s三角区是诊断骨质疏松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方法:采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361名进行腰椎前后位、侧位和股骨近段骨密度测量。结果: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以绝经后变化明显,本组仅骨量减少发生率26%,骨质疏松症患病率32.4%,股骨Ward's三角区最早出现骨量减少,腰椎侧位测量骨量减少较腰椎正位敏感。结论: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高,妇女围绝经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何长林  侯平  文勇 《包头医学》2013,37(4):220-221
目的:了解广元市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各部位BMD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居住在广元市常住女性人群540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1~4)、股骨近端(Neek、Ward’s、Troth)骨密度,年龄20~90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30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1~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60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1~60岁。结论:广元市女性骨峰值年龄在20~30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1-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对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就医的277例中老年妇女各年龄组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分析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中老年妇女的腰椎正位、腰椎侧位、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身高及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年龄升高逐渐增加。相对于低体质量组妇女(体质量指数<19),超体质量组(体质量指数>25)的腰椎、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龄、低身高及低体质量是影响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是中老年妇女患骨质疏松的易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腰椎正住总体、腰椎侧住、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差异无显著性。除腰椎侧住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住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sOC和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差异无显著性。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住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正常女性腰椎,左股骨上端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DEXA测定445例20~83岁正常女性腰椎(L2~L4)正住,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按每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骨质疏松患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以Ward氏三角区检出率最高。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骨峰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从40岁起已开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女性不同骨骼部位峰值骨量变异度 (V)的变化对诊断骨质疏松 (OP)的影响。方法 :采用DEXAQDR45 0 0A型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 1810例 15~ 96岁健康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的骨密度 (BMD) ,求得峰值BMD(PBMD)及其变异度 ,按每 5岁年龄段分组分析结果。结果 :不同骨骼部位PBMD的年龄在 2 0~ 44岁 (包括 2 0岁和 44岁 ) ,PBMD的变异度范围为 6 .0 %~ 17.0 % ,平均 (11.4± 3.1) % ,其中髋部Ward’s区最大 (17% ) ,前臂远端 1/ 3处最小 (6 % )。不同骨骼部位OP检出率随PBMD的变异度不同而变化 ;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 ,OP的检出率也不同。结论 :不同骨骼部位PBMD及其变异度的变化和诊断标准不同严重影响O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876例年龄在20~83岁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人群。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部人群腰椎L2-4和左髋部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住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50岁组中年男性BMD已开始下降,60岁组后进行性下降,80~90岁男性BMD已接近同年龄组女性。女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40岁以后开始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BMD下降出现50~59岁及70~79岁两年龄段快速期。结论: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男性在中年期BMD已经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开始10年及70~79岁年龄段存在着骨质快速丢失期,骨丢失首先发生在以松质骨为主的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14.
佛山地区504例正常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07,18(3):133-133,98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QD4500A双能X线骨密度仪同时测量504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13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佛山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及股骨大转子区域骨峰含量出现在30~岁组,而股骨颈骨峰含量出现在25~岁组,Ward's三角部位骨峰含量出现在20~岁组,达到峰值骨量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 成年女性体BMD值随年龄而变化,不同部位的骨骼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各部位BMD值出现下降的年龄不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人群,预防、诊断骨质疏松应以测量不同部位的BMD值作为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1—4椎体、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与同年龄与性别的健康者的骨密度相比较,观察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特点。③结果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65—75岁组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除了60~6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④结论2型糖尿病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在Wardps三角区出现骨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变化——445例Q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445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值,其中男性190人、女,255人,年龄为10~80岁。结果表明:男、女腰椎松质骨骨密度的峰值均在10~19岁年龄组,女性峰值不低于男性,并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变化情况不同于美国女性;女性骨丢失在40~49岁年龄组后较为显著。认为在诸多影响骨丢失因素中,雌激素变化可能是我国妇女骨量明显丢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门诊女性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选择20~69岁的门诊女性1900例,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5组,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别比较骨密度和T-Score值。结果: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最高值均见于30岁组,40岁以后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降低。腰椎骨量减少和OP检出率明显高于髋部,说明腰椎骨质质丢失较髋部早,而60岁以后髋部骨量减少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说明60岁以后髋部骨矿物质丢失加速。结论:骨量减少和OP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尤其是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于60岁以后的妇女,防治重点应放在髋部。因此在临床上应同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DIS)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DIS患者58例及对照组(非腰椎侧凸的腰痛患者)58例,对DIS组Cobb’s角进行测量,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患者腰椎(k~L4)、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s角与骨密度T值的相关性。结果DIS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2.7±1.8,合并OP45例,发病率为77.59%;对照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1.3±1.0,合并OP8例,发病率为13.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DIS患者T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8,P〈0.01),与侧凸Cobb’s角无关。结论OP是DLS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年龄越大OP程度越重,但与DLS进展程度无关。临床DLS治疗时要考虑到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新  陈坚 《四川医学》2005,26(9):1030-1031
目的 分析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质疏松症治疗仪进行治疗,1次/d,40min/次,10d为1个疗程,每个患者均完成3~5个疗程治疗,观察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腰椎L2-4BMD及髋部Neck、Ward’s三角区、大转部Troch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有效缓解率达95.4%(P〈0.05),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提高5.3%~7.2%。结论 脉冲电磁场能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与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诊断标准,为OP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上海市区的50-6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1412例为研究对象,DEXA测量BMD,问卷结合胸腰椎侧位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ROC,AUC系统建立骨折的骨量阈值。结果;不同测量部位的OP检出率不尽一致,L24和Wartd‘s为OP检出的敏感部位。绝经后O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以低于峰值BMD2.0SD和2.5SD为O宾诊断标准,在55-59岁龄段,OP的发生率分别为63.0%和53.1%;而到60-65岁则进一步上升为70.3%和60.6%。以L24的BMD值来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骨量阈值为0.9681g/cm^2,相当于低于峰值骨量值-2.5SD,此时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53.8%,有了的诊断价值。此外,如果采用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50-59岁年龄段,不符合妇女骨衰老的生理特征,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高10年,作为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诊断标准可能造成较大的误诊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结论:进行OP的流地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应选择OP检出率较高的部位即24和Ward‘s区进行骨密度值的测定。同时,可依据WHO的推荐标准,即低于峰值骨量2.5S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