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内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在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的作用下,肝星状细胞从富含维生素A的静息细胞表型转变为具有增殖性、分泌性的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活化后如何维持其致纤维化的特征,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更多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和策略。这里主要将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贾继东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5-72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有炎症、缺血缺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是肝纤维化的核心表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仍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收缩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大量细胞外基质在窦周间隙沉积。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肝星状细胞活化已成为肝纤维化基础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收缩研究的逐渐深入,针对抑制HSC活化、收缩的治疗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防止门静脉高压的一种重要手段。现近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东眷  刘平 《肝脏》2000,5(3):157-157
肝纤维化是肝脏中纤维生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所致。正常肝脏能精密地调节这种平衡 ,以维持细胞外基质 (ECM)的自身稳定 ,肝纤维化时纤维生成超过了纤维降解 ,ECM便过度地在肝脏沉积。这不仅表现为ECM的增加 ,而且ECM的构成成分和肝内分布也发生变化。肝星状细胞 (HSC)既是产生ECM的主体细胞 ,又具备产生降解ECM相关酶类的能力 ,因而目前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上发挥重要作用 ,是肝纤维化产生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一、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体细胞体外培养表明 ,HSC一经活化就转变为特化的成肌…  相似文献   

5.
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窦周间隙沉积。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丰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HSC活化已成为肝纤维化基础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促纤维生成和促纤维溶解因素不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肝脏巨噬细胞和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脏纤维化的两个关键事件,两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纤维化平衡的网络。本文对巨噬细胞分泌的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功能及其对星状细胞的激活、不同表型和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免疫调节防治肝纤维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结果。近年来肝纤维化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肝星状细胞激活、趋化和增殖,引起一系列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胶原合成增加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始动因素。此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刘宝源 《肝脏》2001,6(2):134-135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性反应 ,以细胞外基质 (ECM )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是 :由损伤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及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从而大量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蛋白 ,沉积于肝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本文就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及调控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有关进展作一简介。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ECM的产生HSC是肝脏间质细胞之一 ,位于肝细胞与窦内皮细胞间的Disse腔内。正常时呈静止状态 ,…  相似文献   

10.
储脂细胞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脂细胞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临床免疫中心谭龙益综述孔宪涛审校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形成瘢痕。Ⅰ、Ⅲ型胶原[1]、蛋白多糖、纤维结蛋白、透明质酸[2]增多尤为明显,可达正常含...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从现有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研究机制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肝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atellite cell,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1]。其中激活的HSC被认为是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主要细胞,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其  相似文献   

12.
各种病因的肝脏损伤都伴有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活化HSC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探讨HSC的改变在肝纤维化恢复中的作用,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但若进一步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则不可逆,因此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干扰素(IFN)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效果,但其抗肝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其抗病毒,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乾雄 《内科》2007,2(6):978-979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使得HSC被广泛地关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MC)的过度表达和异常沉积。活化的HSC是肝纤维化发生中EMC的主要来源,是肝纤  相似文献   

15.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的主要纤维生成细胞,其活化增殖,进而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随着对肝纤维化的深入研究,HSC活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转导已成为研究热点。归纳了HSC活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信号转导,并介绍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相信随着对这些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防治必将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肝星状细胞(HSC)为肝纤维发生发展中心环节,活化状态HSC的凋亡是纤维化的关键特征。HSC激活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MFC)表型,收缩、增生,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CM)参与肝内结构的重建,通过集成信号网络调节ECM的沉积从而促进纤维化或者修复损伤。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都需要特定信号通路,了解其在肝损伤中如何互动和演变对揭示肝纤维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肝内肌成纤维细胞和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所致损伤后修复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肝内纤维生成,细胞活化、增殖,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atrix.ECM),并伴有ECM降解不足,最终导致其在肝内大量积聚.近来有研究提示除肝星状细胞(hepatic satellite cell,HSC)外,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可能是另一类参与肝纤维化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进一步确证上述研究结果将助于针对不同类型肝纤维化寻找和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以更有效地阻断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NF-kB与肝星状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肝纤维化类似其他组织实质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其本质是肝脏细胞外间质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平衡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SCs)是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HSCs 的活化和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 HSCs 的活化和增殖与其凋亡受到抑制有关,而核因子 NF-kB 能抑制多种类型的细胞凋亡,且在激活态 HSCs 中活性持续存在,这样通过与核因子 NF-kB 的相互作用来促进 HSCs 的凋亡,最终减少 HSCs的数量以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将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星状细胞活化是一个形态、功能等改变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密切。本综述了近年来肝星状细胞活化功能改变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在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肝细胞持续损伤,使损伤部位肝细胞再生,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此文就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