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市新婚夫妻对伴侣的求助表达是否通过伴侣的支持应对影响双方婚姻满意度。方法:选取88对城市新婚夫妻,完成压力情境下的求助表达与伴侣支持应对问卷,以及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妻子求助表达显著高于丈夫;丈夫和妻子对伴侣的支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丈夫和妻子的求助表达只能通过伴侣的支持应对正向预测双方婚姻满意度。结论:伴侣支持应对在求助表达与双方婚姻满意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婚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WFC)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FWC)的特点及其对婚姻质量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北京市228对新婚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都高于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且丈夫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都高于妻子的冲突水平。2夫妻双方的两种工作家庭冲突水平都与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显著负相关,且丈夫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以及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丈夫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和丈夫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妻子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新婚夫妻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存在差异,且两种工作家庭冲突对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存在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婚夫妻的冲突解决与日常沟通的特点及比较其对婚姻质量的相对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268对新婚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夫妻合作策略使用和日常沟通质量较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丈夫的回避策略使用显著高于妻子,妻子的阻碍/抵制、言语攻击与肢体攻击策略使用显著高于丈夫;2丈夫的日常沟通能够显著预测自身和妻子的婚姻质量,妻子的日常沟通以及丈夫和妻子的冲突解决均只能显著预测自身的婚姻质量;3对于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其自身的日常沟通质量的预测作用均显著高于冲突解决的作用。结论:新婚夫妻的冲突解决与日常沟通均能显著预测夫妻的婚姻质量,但日常沟通的预测力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我国文化下原生家庭干涉与夫妻离异倾向的关系,检验婚姻质量的中介及伴侣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原生家庭干涉量表、关系评估量表、婚姻不稳定性量表-简版、亲密关系支持量表对新婚至孩子小学阶段的341对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身原生家庭干涉无显著作用;(2)夫妻双方婚姻质量在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妻子伴侣支持在其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调节作用,高伴侣支持能完全缓冲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的影响。结论: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削弱婚姻质量起作用,伴侣支持在其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夫妻完美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调试量表和改编后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155对夫妻进行测查。结果:①丈夫的自我取向、社会期许、他人取向、伴侣期许完美主义得分显著高于妻子,伴侣取向完美主义显著低于妻子。②丈夫的他人取向完美主义显著高于伴侣取向,社会期许与伴侣期许差异不显著;而妻子的他人取向完美主义低于伴侣取向,社会期许高于伴侣期许。③夫妻双方自我取向完美主义越高,伴侣期许完美主义越低,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越高;夫妻双方伴侣期许、妻子伴侣取向完美主义越低,丈夫自我取向完美主义越高,妻子的满意度越高。结论:一般人际完美主义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探究婚姻质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婚姻承诺在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268对新婚的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丈夫报告的婚姻承诺和婚姻稳定性显著高于妻子;2丈夫的婚姻质量只具有主体效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不仅具有主体效应,还具有客体效应,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3丈夫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结论:婚姻质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婚姻稳定性,对配偶的承诺在婚姻质量预测婚姻稳定性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自尊问卷(SES)、焦虑问卷(SAS)和抑郁问卷(BD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三学生比大一、大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一学生具有较低的同一性早闭水平。在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获得水平;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早闭得分。②大学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可正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同一性延缓状态正向预测焦虑、抑郁。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独生/非独生以及城乡差异特点;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大学生的情绪适应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神经质对婚姻稳定性的即时与长时效应,及婚姻质量在神经质与婚姻稳定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268对新婚夫妻进行持续三年的追踪调查。结果:①夫妻T3神经质、婚姻质量、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自身T1和T2水平;②T1妻子神经质具有即时与长时主体效应,T1丈夫神经质只具有即时主体效应;③妻子T1婚姻质量在妻子T1神经质、丈夫和妻子T1婚姻稳定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丈夫T1婚姻质量只在自身T1神经质与自身T1婚姻稳定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长时作用来看,只有妻子T2婚姻质量在妻子T1神经质、妻子T3婚姻稳定性间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神经质对婚姻稳定性存在即时与长时效应,婚姻质量在神经质预测婚姻稳定性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1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女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显著高于男医学生(t=2.83,P0.01);而男医学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t=4.78,2.19;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医学生对情绪的调节效能感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变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6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简式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S)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8下降到-0.27,P0.01);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亦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29下降到0.19,P0.01)。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神经质、外倾性及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