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60例SLE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SLE可累及心脏各部分,其中以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多见.②SLE 心脏损害多属无症状型,与年龄和病程无关.③抗心磷脂抗体与心脏瓣膜损害关系较密切. 结论 SLE并发心脏损害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故对SLE病人需要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抗磷脂抗体检查,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的检出率,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心脏受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中有50例存在心脏损害,占35.97%,其中ECG ST-T改变21例;心包积液15例,心肌损害8例,肺动脉高压8例,瓣膜病5例,心律失常4例。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常见,可累及心脏各个部位,其中ST-T改变和心包受累最为常见。心脏损害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方法 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临床特点、影像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表现多样,需要排除许多继发因素导致脑损害后方可诊断.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男性SLE临床上较少见 ,误诊率高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为探讨男性SLE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我们对 37例男性SLE患者和同期住院的 2 4 3例女性SLE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以提高对男性SLE的诊治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 1993年~ 2 0 0 0年我院住院的SLE患者 ,男性 37例 ,年龄 12~ 4 5岁 ,平均年龄2 6 1岁 ;女性 2 4 3例 ,年龄 12~ 5 8岁 ,平均年龄 31 5岁。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内脏器官情况,分析相应的护理及治疗措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伴有的内脏损害情况,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狼疮肾病44例;神经精神狼疮21例;肺累及3例;胃肠道累及1例,累及心血管患者29例。经过细心的护理结合药物治疗,90例患者病情均稳定。结论在统性红斑狼疮伴有并发症及合并症时,病情更加重、情况更加复杂,积极、全面的护理配合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完成治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广泛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 ,高血压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往往会加重SLE的肾脏、心脏和神经系统损害 ,是影响SLE生存率的重要因素[1 ] 。本文通过对 16 1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以期提高对SLE合并高血压的重视。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6 1例患者均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例 ,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患SLE前已发现高血压者除外。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14 6例 ;年龄 15~ 6 9岁 ,平均 34岁 ;病程 10天~ 30年 ,平均2 3 6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9例SLE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心包炎占心脏损害的47.72%,心肌炎占46.15%,心内膜炎占6.13%,未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疗效及预后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女性发病为52例,明显高于男性(2例);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氏现象、关节炎、肾损害为首发症状;100%患者抗核抗体和抗ds-DNA+;54例患者经双冲击治疗,大部分缓解,4例死亡。结论 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差异比男性出现早,年龄多在30岁左右育龄期妇女。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感染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56例SLE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与同期住院的SLE非感染患者56例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肺结核多见(43/56),起病隐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呈非特异,易诊为SLE活跃或其他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结核病史、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低蛋白血症. [结论]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SLE患者易合并结核,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结核的活动,一旦发现,应加强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以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SLE初诊、20例复发和35例治疗后病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并以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同时观察上述检测指标与SLEDAI(狼疮活动指数评分)、GLB(血清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ESR(血沉)、C3、C4的关系。结果SLE初诊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复发、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跃期亦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与ESR、GLB、C3、C4、IgG有相关性。结论T细胞亚群改变可能是导致SLE发生和病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我院40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控制/缓解期25例,活动期15例(8例首次发病并确诊,7例病情由稳定转为活动);(2)40例患者中有37.5%出现产科并发症,其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9例,羊水过少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产后出血2例;(3)娩出活婴37个,活动组妊娠丢失率为20%,而控制/缓解期组无一例妊娠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新生儿分娩孕周为35 1~40 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812±473)g,控制/缓解期组与活动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有一例新生儿为先天性SLE; (4)40例患者中有10例狼疮性肾炎(25%),其中9例处于活动期,其低体重儿及早产儿率为62.5%.[结论]在疾病的缓解期或控制期受孕,孕期加强母婴监护,正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适时终止妊娠,多数SLE病例能获得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心理分析来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30例SLE患者,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有多虑恐惧、自尊疑虑、主观冲动、害怕孤独、悲观抑郁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30例住院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并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除了1例因严重并发病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病情在住院期间都得到控制,稳定后出院,在门诊继续随诊.结论 大多数患者只要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并坚持长期随诊的,病情多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5 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 <0 .0 5 ) ,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SLE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LE并发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皮肤粘膜及呼吸道,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活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SSB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SLE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线型免疫印迹(LIA)法检测SLE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抗SSB抗体,并记录SL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与抗SSB抗体的关系。[结果]74例SLE患者血清中25.7%抗SSB抗体阳性,30例对照组仅3.3%阳性,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25.7%,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A)和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后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特异性为96.7%。抗SSB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及两者均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P均﹤0.05)。[结论]抗SSB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与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和或抗SSA52抗体阳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