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讨论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8月以来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004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2004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加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尿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鹏  吴萍 《中原医刊》2011,(18):F0004-F000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有腹膜刺激征者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治愈8倒,死亡5例。其中12例经手术治疗。结论:MVT诊断缺乏特异性。彩色超声,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彻底切除坏死肠管包括相应系膜,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古风 《广西医学》2014,(1):108-109
目的探讨诊治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的19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4h,平均住院时间为26.6d。1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短肠综合征。结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局部溶栓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动脉阻塞(MAE)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2例MAE和3例MVT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主诉均为腹痛,2例MAE均获临床诊断,3例MVT均临床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均行肠切除术治疗,最终经病理确诊。认为血管造影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增粗,3例腔内密度增高,1例腔内等密度,密度与同层面主动脉密度相仿,CT血管成像均示肠系膜上静脉内充盈缺损,静脉壁环形强化。1例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同时见广泛充盈缺损。3例伴发肠梗阻。结论肠系膜上静脉CT血管成像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对于怀疑本病的患者应及早行CT血管成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静脉血管阻塞所引起的内脏瘀血性疾病。本院1990~2003年收治MVT病人6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7例临床资料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共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 7例 ,均经手术确诊 ,行肠部分切除术、肠吻合术。结果 :7例痊愈。结论 :此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早期诊断极为困难 ,往往造成误诊、延治。一旦高度怀疑此病 ,应尽早手术探查 ;一旦探查到病变肠系膜内有血栓形成 ,应对受累肠管和系膜作广泛性切除 ,并在术后抗凝治疗 ,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和网膜囊肿的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1例肠系膜及网膜囊肿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囊肿位于结肠系膜5例,小肠系膜3例,大、小网膜各1例,大网膜并小网膜1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囊肿切除8例,部分囊肿切除1例,肠切除肠吻合1例,大网膜囊肿切除并小网膜囊肿部分切除1例。囊肿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淋巴源性7例(63.6%),间皮源性2例(18.2%),肠源性1例(9.1%),假性囊肿1例(9.1%)。结论:应重视肠系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其病理分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6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5例非手术治疗和1例手术病人,均痊愈。结论脾切除术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及时发现、观察并行抗凝溶栓处理,多可避免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经手术确诊的11例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分类:SMA栓塞1例,SMA血栓形成4例,SMV血栓形成4例,非血管阻塞性肠梗塞(NO1)2例。除2例NOI未作肠切除术外,其余9例均作肠切除术,切除肠管60 ̄450cm,死亡3例,本病属急腹症危象,临床上常因对此病认识不足而导致延误诊断和未及时治疗,本组仅2例术前确诊,作者治疗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89/2 0 0 0年共收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14 (男 8,女 6 )例 .发病年龄 2 8~ 6 5 (平均 4 0 )岁 .病因 :门静脉高压症 3例 ,长期 po避孕药 4例 ,肠道感染 4例 ,3例原因不明 .14例患者均有腹痛 ,腹胀 ;伴恶心 ,呕吐者 13例 ;呕吐咖啡色物 2例 ;血性大便者 8例 ;14例均行腹腔诊断性穿刺 ,穿刺液均为血性 ,至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 .14例术前诊断均为肠梗阻 .均行肠切除手术 ,其中 5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切开取栓 ,8例行肠系膜上静脉置管作术后溶栓抗凝治疗 ,其中 1例因术后病情发展再次行肠切除手术 .全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例行腹腔镜探查的AMI临床资料,对其基础疾病、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1例,无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诊断病例.6例行腹腔镜探查病例中,镜下肠切除吻合4例,因肠管广泛坏死或需行肠造瘘术而中转开腹2例.经治疗,4例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经住院治疗92 d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发生肠瘘或因脓毒血症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结论:在疑似AMI病例中尽早运用腹腔镜探查,可提高AMI的整体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WVT)临床特征、诊治方法,研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5年40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发热及呕吐等。40例患者中,29例行单纯抗凝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30天内死亡。与30天生存率相关的因素为肠切除和确诊前持续时间。结论 该疾病症状不典型,增强CT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凝为基础,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肠切除和确诊前持续时间是影响SMVT 30天生存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5例患者。结果15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2例出现血样便。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减少、变慢,6例血栓形成;3例术后曾预防性抗凝治疗而痊愈;3例死亡。结论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凶险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且术后预防应用抗凝治疗和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改善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P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APMVT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探查、取栓或肠切除17例,行保守抗凝溶栓治疗10例。26例存活,死亡1例。随访9例血管完全再通,17例血管部分再通,其中1例并发短肠综合症。结论改善本病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抗凝溶栓结合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重点是恢复肠管的血运;术后抗凝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1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过,结合献分析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其中发病24h内确诊仅2例。全部患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诊治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方法与治疗。方法 综合我院 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无死亡 ,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及早诊断并行术前溶栓。手术及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早诊治 ,虽血液D -二聚体的检查特异性比较高 ,另配合彩超、CT检查 ,有时仍很难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Duan ZQ  Sun C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72-157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发病率较低,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的肠缺血性疾病。1895年首先由Elliot报道,1935年Warten和Eberhard总结并确立为一个临床上相对独立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VT约占在整个肠缺血疾病中的5%~15%。肠系膜静脉血栓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很少累及肠系膜下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