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T的主要手段。早期无腹膜炎体征的病人可行抗凝、溶性保守治开;已出现腹膜炎体征.呕吐物、排泄物为血性或腹穿抽出血性渗出物是剖腹探查指征.术中、术后均应采取系统的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8月以来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004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2004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加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尿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9年来所收治的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由剖腹探查证实,再手术2例。两手术2例,切除小肠80-360cm,6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该病少见,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困难,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及系膜,术中和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5例患者。结果15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2例出现血样便。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减少、变慢,6例血栓形成;3例术后曾预防性抗凝治疗而痊愈;3例死亡。结论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凶险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且术后预防应用抗凝治疗和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骆建敏  梁振声 《华夏医学》2000,13(4):506-507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致肠管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早期无特异症状体征,多数患者出现腹膜炎甚至剖腹后才作出诊断,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现就我院1985~1999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发病年龄26~60岁,平均45岁。本组可能病因为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4例,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2例,脾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1例,门静脉高压1例,血液高凝状态4例,肠系膜多发肿瘤压迫1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者7例,呕吐咖啡色液或便血者5例,手术前均…  相似文献   

6.
孙文郁  涂巍  张弘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96-39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29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SMVT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61.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呕吐、发热、呕血和便血.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少、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血性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误诊率72.4%(21/29),复发率24.1%(7/29),死亡率27.6%(8/29).结论 SMVT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螺旋CT确诊率高,应该作为SMVT诊断的首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抗凝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术后抗凝同样重要.发生肠坏死时,应进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3岁,无明显诱冈持续性腹痛5 h就诊.急性起病,腹痛剧烈,以脐周疼较明显,持续性绞痛,大便次数增多,间断血便,伴恶心,无呕吐.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高时可达29.3/18.0 kPa,有长期大量吸烟及饮酒史.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岁,从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8d,平均6d,均腹痛进行性加重,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腹泻,出现腹膜炎体征,腹部穿刺术抽出血性液体,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证实。其中3例死亡,其他均临床治愈出院。1.2治疗方法1.2.1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管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最短约30cm,最长约200cm,平均115cm,均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端端吻合术。1.2.2抗凝、溶栓治疗:术后全身静脉给予肝素5000U每日二次,尿激…  相似文献   

9.
马灵斐 《吉林医学》2010,31(15):2274-227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方法:对1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合并急性腹膜刺激症者除1例患者及家属拒绝剖腹手术探查外,余9例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立即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死亡1例,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SMVT患者临床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的避免因诊断、治疗延误所引发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尤龙 《血栓与止血学》2013,19(4):191-192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mesenterievenousthrombosis,SMVT)起病隐匿,由属支发展到主干,呈进行性发展,导致肠道循环障碍,肠管肿胀、坏死乃至穿孔,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6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3例。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1岁,干部,于10年前发现动脉硬化、冠心病,长期服用降脂、扩张冠状动脉药及复方丹参等治疗,能维持一般家务活动.于2个月前无明原因的出现纳差,进食后上腹部隐疼,伴有暖气腹胀。于1991年6月17日入院,检查T、P、R、BP正常范围,营养欠佳,头、颈、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部平软、上回部重压疼、肝脾正常,上腹部可听到中等响亮较粗糙血管杂音。胃肠透视:胃排空功能低下,EKG大致正常,其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慢性胃炎。给于低分子右旋糖耷、复方丹参、培他院、吗下哨等治疗、上腹部疼痛一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WVT)临床特征、诊治方法,研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5年40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发热及呕吐等。40例患者中,29例行单纯抗凝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30天内死亡。与30天生存率相关的因素为肠切除和确诊前持续时间。结论 该疾病症状不典型,增强CT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凝为基础,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肠切除和确诊前持续时间是影响SMVT 30天生存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inthrombosis,MVT),是一种少见却十分严重的腹部血管闭塞性疾病。此病术前确诊困难.误诊和死亡率均较高。我科自2000年5月-2004年10月共收治MVT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危重急腹症 ,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 ,我们把发现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 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35岁。患者于 3年前 ,因车祸伤及脾 ,行脾切除术 ,术后患者恢复好 ,痊愈出院。患者因阵发性腹痛 ,伴腹胀 3d入院 ,患者近 3d来 ,腹部不适、厌食、大便习惯改变。查体 :发育好、营养好、痛苦貌、上腹部存一手术疤痕 ,腹部膨隆 ,可见肠型 ,腹肌略紧张 ,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活跃。B超未做。初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给予胃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诊治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方法与治疗。方法 综合我院 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无死亡 ,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及早诊断并行术前溶栓。手术及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早诊治 ,虽血液D -二聚体的检查特异性比较高 ,另配合彩超、CT检查 ,有时仍很难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对自1985年1月至2004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6例,死亡3例。手术前确诊4例,2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240cm。结果表明,厌食、腹部饱胀不适、症状体征不符的腹痛和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线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血管重建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溶栓抗凝治疗可避免肠切除。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1例经手术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患者的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围手术期恢复情况,探讨其术前诊治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术前胃肠造影明确诊断的有6例,3例显示:十二指肠明显扩张、淤滞,呈““钟摆样““运动,1例为““幽门梗阻““;5例造影诊断不明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有3例考虑为SMAS.11例患者均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采取综合治疗均痊愈.提示对怀疑SMAS的患者,首选上消化道造影,但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确诊率,相当一部分病人术后症状的完全缓解有一个过程,宜采取综合治疗,手术以简单、损伤较小的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丁绍纯 《当代医学》2016,(34):15-16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D-D聚体水平显著降低,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明显增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例(2.38%),对照组死亡率为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吴萍 《中原医刊》2011,(18):F0004-F000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有腹膜刺激征者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