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Krukenberg瘤是卵巢的转移性肿瘤,现报告15例胃来源的Krukenberg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区域腹膜种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07例胃癌伴单纯腹膜种植,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并评估外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依种植区域分为结肠上区(SC)、结肠下区(IC)、全腹膜种植(TPS)3组。结果TPS组的年龄较单区域种植组小(P<0.05),SC和TPS组发生脏器侵犯的比例高于IC组(P<0.05)。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性切除较旁路或造口手术、探查活检术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手术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清扫组较未清扫组的存活期显著延长(P<0.01)。全胃切除(TG)、部分胃切除(PG)较未切胃(NG)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低龄胃癌病人容易发生远处腹膜种植,结肠上区和全腹腔种植者易发生局部脏器浸润,病灶全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适度淋巴清扫可提高病人存活期,在满足病灶切除条件下,应首选部分胃切除而不是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6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A组:行根治术;B组:行根治术+系统化疗;C组:行单纯姑息术;D组:行姑息术+术后系统化疗.对各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D组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7.0、12.7、5.0、9.6个月,除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残余灶直径及术后系统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Krukenberg瘤发病年龄较轻,术前误诊率高,预后差,联合根治手术和化疗可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rukenberg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探讨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7例Krukenberg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Krukenberg肿瘤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15例检测消化肿瘤五项(CEA、AFP、CA125、CA19-9、鳞癌抗原),其中肿瘤标记物有阳性者8例(53.3%).原发肿瘤来源于胃14例,结直肠癌11例,阑尾者1例,未确定原发灶者1例.16例(59.3%)为双侧卵巢转移,11例(40.7%)为单侧卵巢转移.25例有完整生存资料,生存期最长46个月,中位生存期 11.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以及治疗方案均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χ2=11.450,P<0.05),手术联合化疗能改善生存(P<0.05,β=-3.294),而原发肿瘤的直径、部位、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以及卵巢转移瘤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等因素并非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 Krukenberg瘤多出现于原发病灶初次手术2年内,手术联合化疗为首选治疗方式,50岁以上的患者预后较佳.建议原发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必须包括卵巢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5.
胃癌腹膜扩散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姑息性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9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发生腹膜扩散105例(13.3%)。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与腹膜扩散相关(P〈0.05)。腹膜扩散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3%、22%。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和20%,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内各时点生存率均高于接受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患者和仅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3组间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腹膜扩散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罗登|黄华|路明亮|郑梦瑶|常江|柳利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191-1195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结果:全组腹膜转移的发生率为15.1% (53/352).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是胃壁浸润深度( P=0.016,95%CI=0.570~0.945),TNM分期(P<0.001,95%CI=2.414~4.027),淋巴结转移(P=0.027,95%CI=1.041~1.964),手术方式(P<0.001,95%CI=1.203~1.870),局部复发(P<0.001,95%CI=1.376~2.871);腹膜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而无转移患者分别为97.0%和74.0%,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411,P<0.001).结论:胃癌伴腹膜转移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而胃壁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因素是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Ⅲ期胃癌(按第7版TNM分期标准)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外科切除治疗的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岁,男女比例为2.6∶1.0;ⅢA期242例,ⅢB期403例,ⅢC期362例.手术接受R0切除者754例(74.9%),R1切除者56例(5.5%),R2切除者197例(19.6%);R0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37.8%,高于R1切除者(21.2%)和R2切除者(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pT分期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R0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 Ⅲ期胃癌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上应尽可能施行R0根治术.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接受R0手术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Ⅲ期胃癌(按第7版TNM分期标准)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外科切除治疗的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岁,男女比例为2.6∶1.0;ⅢA期242例,ⅢB期403例,ⅢC期362例.手术接受R0切除者754例(74.9%),R1切除者56例(5.5%),R2切除者197例(19.6%);R0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37.8%,高于R1切除者(21.2%)和R2切除者(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pT分期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R0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 Ⅲ期胃癌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上应尽可能施行R0根治术.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接受R0手术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实用的人胃癌鼠腹膜种植瘤模型。方法通过对裸鼠和SCID鼠腹腔注射胃癌细胞株AGS、NCI—N87和SNUl6构建腹膜种植瘤模型,比较不同细胞株模型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差异。结果裸鼠腹腔种植5×106个AGS、NCI—N87和SNUl6细胞腹膜瘤形成率分别是(3/8、6/8和2/8;SCID鼠腹腔种植5×106个AGS、NCI—N87和SNUl6细胞,腹膜瘤形成率分别是0/6、6/6和6/6。SCID鼠腹膜瘤模型中位生存期:NCI—N87细胞组(10x10。)为74d;SNUl6细胞3个不同剂量组(10×106、20×106和40×106)分别为95、78和44d。结论SCID鼠腹腔种植(20—40)×106个SNUl6细胞可以构建稳定实用的胃癌腹膜种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松花江流域4所医院收治的2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US、CT或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21例均显示为腹膜后占位性肿块,其中2例经MRI及动脉造影确诊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19例误诊,误诊率为90.5%(19/21).21例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其中8例为低度恶性.21例均行手术治疗,1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占76.2%(16/21);5例术中未能切除.其中4例于手术后11个月内死亡,1例术中死亡.16例切除者中有11例存活12年后失访,3例低度恶性者存活8年,有2例随访3年仍存活.结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手术方式对不同腹腔转移类型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胃癌伴腹腔转移150例,按转移部位不同分为腹膜种植组(106例)、肝转移组(19例)、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25例).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切除、非病灶切除术,部分病例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腹膜种植组、肝转移组、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的病灶全切除率分别为48.1%、63.2%和20.0%,淋巴结清扫率分别为48.1%、68.4%和20.0%,腹膜种植组和肝转移组显著高于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P<0.05),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以病灶姑息切除(48.0%)和非淋巴结清扫术(80.0%)为主.腹膜种植组、肝转移组、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1.1、12.8、9.7个月,腹膜种植组预后最好,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最差(P<0.05).腹膜种植组接受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切除、非病灶切除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6.3、17.7、4.8个月,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组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切除、非病灶切除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2、4.0、5.4个月,病灶全切除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P<0.05);腹膜种植并肝转移组行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切除、非病灶切除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1.2、8.9、5.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可显著延长腹膜种植组的生存期(P<0.05).结论 胃癌发生腹膜种植患者的预后比发生肝转移患者的好,病灶切除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可改善腹膜种植或肝转移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结直肠癌数据库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结直肠癌无腹膜扩散和有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程度腹膜扩散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预后.结果 201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50例(7.4%)发生腹膜扩散.在诸多临床病理因素中,浆膜浸润、腹水、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分型、瘤周径、癌性肠梗阻、Dukes分期与腹膜扩散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浆膜浸润、肿瘤分化程度与腹膜扩散有关.腹膜转移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38.1%、30.2%;根治性手术切除组1、3、5年各时点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和减状切除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患者临床病理情况较差,局限性腹膜扩散患者预后较腹膜广泛转移者好,尽量手术切除腹膜转移病灶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保留脾胰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的胃癌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保留脾脏、胰腺,清除脾门和用动脉干淋巴结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保留用胰、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方法治疗61例胃癌中层得,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保脾胰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保胰法和胰脾联合切除法低,而生存率较高。结论 保脾胰法是一种安全、切实可行的胃癌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5.
腹膜乳斑在胃癌腹膜播散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胃癌腹膜播散过程中腹膜乳斑的作用。方法 在 3组实验动物中 ,分别向大鼠腹腔内接种经 5 溴脱氧尿苷 ( 5 bromodeoxyurdine ,5 BrdU)标记的Sy86B裸鼠可移植性人胃癌细胞 ,每毫升数量分别为 1× 1 0 5 个、1× 1 0 6 个和 1× 1 0 7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癌细胞的分布。计数网膜乳斑或非乳斑区标记细胞的数量 ,确定癌细胞的分布。结果 在乳斑或非乳斑区平均标记细胞数 3组的比率分别是 1 63∶1 ( 1× 1 0 5 个 /ml组 )、2 80∶1 ( 1× 1 0 6 个 /ml组 )和 697∶1 ( 1× 1 0 7个/ml组 )。在乳斑或非乳斑区标记细胞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标记细胞选择性地侵入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播散的早期 ,癌细胞具有特异地侵入腹膜乳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平滑肌肉瘤肿块较大,本组中最大直径≥5cm者占68%,≥10cm者占50%;胃平滑肌肉瘤大多位于胃底体区,占94%;胃平滑肌肉瘤有三大临床表现:上腹痛、上腹包块、出血。胃镜、钡剂X线透视、CT有助于诊断。随访结果:本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87%、52%及26%。结论 对胃平滑肌肉瘤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肿块大小、部位和浸润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338例中伴肝转移的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施行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切除组)的19例和仅行胃癌根治术而未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未切除组)的12例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除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30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4.4%和33.3%;未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0.0%,3年及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组病例中有68.4%在肿瘤和周围肝组织间形成纤维假膜.结论 假包膜形成是有利的预后因素.对于胃癌肝转移病人,特别是有假包膜形成者采用外科治疗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128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清 CA125水平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比较CA125正常(小于或等于35μg/L)与CA125升高(大于35μg/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血清 CA125在诊断腹膜转移的特异性为96.0%(1011/1053),敏感性为13.8%(32/232),准确性为81.2%(1043/1285)。血清CA125升高患者腹膜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CA125正常者[43.2%(32/74)比16.5%(200/1211),P<0.01];CA125升高是腹膜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RR=3.475,95% CI:2.124~5.685)。血清CA125升高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13.5%,显著低于CA125正常者的49.8%(P<0.01);CA125升高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049,95%CI:1.355~2.873)。结论血清CA125水平可有效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及预后情况,建议胃癌患者应常规检查血清CA125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834例胃癌患者中共有91例诊断为肝转移,其中79例为同时性肝转移,12例术后发现异时转移,共21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结果 胃癌肝转移灶切除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0%。单转移灶及异时性转移是其有利的预后因素。13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论 单转移灶及异时转移、肿瘤假包膜形成预示胃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