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是,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而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瘢痕,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所以在使用刺激性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时应注意严格按操作要求,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抗癌药物对组织的刺激较强,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或由于外渗或外漏,导致静脉炎,使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再不通畅、甚至闭塞.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如何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保证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从2001年1月~2003年10月对28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给药出现药物外漏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外漏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及轻度疼痛,甚至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甚至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所以正确护理静脉给药药物外漏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对本组16例静脉外漏进行分析,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11例,年龄30 d~70岁.结果 造成静脉外漏性损伤的因素很多,如药物、机械、机体与外环境因素等.结论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药物静脉输注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但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静脉药物或静脉液体渗漏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耽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经济与精神上造成很大影响,又延长了住院时间,有可引发医疗纠纷.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即可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责任.因此,掌握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知识至关重要.为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总结如下:渗透性损伤的因素,药物因素.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医疗处置之一,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处置方法,同时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并且如果处置不当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副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延缓患者愈合,严重者可危急患者生命。我科自2005-2006年3月共收输液患者631例,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肿瘤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输注中药物外渗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6%~6.0%。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血管渗漏到周围组织,或静脉给药时无意中注射到血管外引起的组织损伤。抗肿瘤药渗漏到皮下组织,根据不同外渗药物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皮肤组织坏死,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医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防治抗肿瘤药外渗性损伤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现总结这方面文献,并探讨这些进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吴佳瑞 《吉林医学》2012,33(13):2890-2891
<正>静脉输液主要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用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  相似文献   

8.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途径是静脉给药,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轻者可引起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对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据文献报道,由外周静脉给化疗药外渗的发生率可达2%~8%,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静脉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组织渗漏性损伤甚至组织坏死,血管损伤、破坏,反复穿刺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PICC(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n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目前最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工具之一,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  相似文献   

10.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多巴胺多用于抗休克,治疗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常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予,但在该过程当中常导致给药的静脉和周围的组织发生皮肤发红,苍白,淤血,肿胀,疼痛甚至局部坏死等损[1],小儿手足部的穿刺原本就较为困难(头皮穿刺损伤严重故尽量避免)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不仅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一定的痛苦,如何预防或减轻多巴胺对局部静脉和周围组织的损害.2006年3月~2008年2月我科采用酚妥拉明溶液外敷注射部位,观察其在减轻多巴胺对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苏建萍 《新疆医学》2010,40(12):39-40
目前联合化疗已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我院自1997年开始采用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作为解决方法,但患者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时会有一定的不适,处于较高的应急状态,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小妮 《右江医学》2006,34(6):693-694
临床上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常规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化疗药物的渗漏,导致给药的静脉及邻近组织损伤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组织损伤坏死的发生,降低药物的血液毒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份以来,对肿瘤化疗病人均采取深静脉置管术进行化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需化疗病人共78例,其中肺癌6例,乳腺癌20例,宫颈癌10例,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1例肺癌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335-1336
静脉化疗是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加之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造成静脉炎、血管变硬呈条索状;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血管损伤,甚至坏死,影响继续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抗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对人体的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毒性反应,甚至溃烂、坏死,给病人造成终身的痛苦。我科自1997~1999年,共护理209例化疗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5.
在手外科临床中,经常会碰到手指软组织缺损伴血管损伤的患者,此时如单纯以皮瓣覆盖创面,即使指体成活,也难满足伤者对外观及功能的要求,有些皮瓣甚至需要二次手术。自Nakayama等(1981)首次建立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获得成功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将其应用于临床。我科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伴血管损伤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由于可达龙针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出现静脉硬结、疼痛明显,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使用可达龙患者发生静脉炎逐渐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多对血管壁及软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如果静脉注射不慎或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炎,甚至溃烂坏死,给患者带来痛苦.为预防药物静脉注射引起局部机体组织坏死和栓塞性静脉炎,应根据肿瘤患者的不同情况、用药方法、药物种类与性质选择适宜的静脉穿刺部位及恰当的穿刺方法,只要使用化疗药物的方法得当,用以注...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致药液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见效快,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药液外渗,引起病人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或暗红、组织坏死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增加病人痛苦,给患者健康带来损害,给输液工作带来困扰.本人通过5年的临床护理工作,总结出几点治疗措施,并成功治愈了146例渗透性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6例患者,男66例,女80例.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660例,其中36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36例中合并颅骨骨折24例,36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36例患者中10例预后较佳,26例预后不佳.结论 颅骨骨折直接损伤是导致大脑浅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合并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颅腩损伤患者预后差,死残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和给予受损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引流,因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不会损伤相邻器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活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5月,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3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引流并予胸腔内给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