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飞 《中原医刊》2003,30(1):19-20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治疗中,对某些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34例分为肝素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极化液,硝酸甘油,阿斯芬林肠溶片及酌情ACEI、β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和加用肝素钠6500单位静滴,每日1次,疗程10天。观察两组第一阶段(治疗10天内)和第二阶段(20天后)心绞痛的发作及无症状ST-T改变(包括心电图ST段压低,抬高,伪改善和T波的降低,倒置或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疗组和对照组在第一阶段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50%,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率为35%和71%(P<0.05)。第二阶段两组均无心绞痛症状发作。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率治疗组5%,对照组35%,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肝素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可以有效的阻止和减少梗塞后心绞痛与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检测58例严重颅脑外伤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发现81%(47/58)心电图异常与73%(43/58)心肌酶谱变化同时存在.心电图变化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Q-T延长,心肌酶语变化主要以谷革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和同功酶(CK-MB)增高为主.增高范围为:AST160-1280u/L,CK420~3120u/L,CK-MB24~72u/L.酶谱的变化与Glascow计分标准是负相关,并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其中死亡15例,心肌酶谱持续增高直至死亡,心电图表现为Q-T延长、室早、ST-T改变.生存43例,两者的变化随病情而演变,病情严重心电图表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严重,心肌酶谱持续升高;病情好转,两者趋向正常.因此,作者认为严重颅脑外伤的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1-3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P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PAMI V1-3导联进行观察分析,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PAMI时,V1导联rs≥1、r波时限≥0.04s的特异性分别为99%、86%、高于V2导联,V2导联两项指标敏感性为72.2%、88.9%,高于V1导联,V1-3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低(36.1%),特异性高(100%),V1-3导联不仅表现T波高耸,且TV1>TV1-3,更为多见,结论:V1-3导联r/s≥1、r波时限≥0.04s、ST段压低、Tv2≥Tv1-3,对PAMI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表明,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和)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患者T被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指标,且可作初步的旁道定位价值(包括间隙性预激、隐匿性预缴)。对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ECG)改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了246例UA患者胸痛发作时标准12导联ECG的变化,观察了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无ST-T改变4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分析了ST段压低对UA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胸痛发作时ECG有ST段压低81例(32.9%)、ST段抬高20例(8.1%)、T波倒置28例(11.4%),无ST-T改变117例(47.6%)。ST段压低组AMI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为19.8%,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5.0%)、T波倒置组(7.1%)和无ST-T改变组(1.7%)(P<0.01),后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ST段压低对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包括AM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的阳性预测值为23.5%,阴性预测值为92.7%。校正年龄、性别、心绞痛分级等因素后,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仍是UA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约为8.0(P=0.0012)。结论 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是UA患者近期内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CG是除生化指标外对UA进行危险分层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ST-T异常的单纯颈椎病患者给予颈椎病治疗,并对治疗前后ST-T的变化对照分析。方法:对选取的单纯颈椎病患者(不合并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疾病患者)进行颈椎病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出现ST-T异常的入选患者给予颈椎病相关治疗后,ST-T异常得到改善,ST-T异常有效率达93.24%。结论:颈椎病引起的ST-T异常改变经颈椎病相关治疗后恢复,即具有可逆性,为临床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82.0%,以 ST-T 异常、电压异常多见;脑干及丘脑部位卒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 P <0.05),ST-T 异常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 P<0.05);脑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 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以 ST-T 异常、电压异常多见,卒中部位位于脑干及丘脑患者、脑缺血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表现。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若伴发不典型胸痛、气短等,常被诊断为冠心病。为了评价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意义,我们对40例患者进行了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同时做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以作对照,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取三次非同一日静息12导联心电图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共40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非特异性ST-T改变指ST段自J点后0.04秒始水平压低0.smm;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2方法:首先记录静息时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及心率、血压。从静脉滴…  相似文献   

9.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简称ILIB),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手段。我单位自1994年8月以来采用ILIB治疗冠心病3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均系门诊病人,全部符合1979年全国防治冠心病座谈会修定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参考标准。39例中仆心绞痛者35例,心电图ST-T改变者39例。全部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本组病人男28例,女11例,年龄45-50岁6例、51-55岁12例,56-60岁15例,60岁以上6例,其中最小46岁、最大65岁。1.2方法采用长春产MDH系例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仪,经静脉留置穿刺(血液不与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8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中选出入院初具有心电图ST-T改变的19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具有ST-T改变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98例,年龄在17-73岁。2.方法:387例感染性患者均做常规心电图并选择出有ST-T改变的患者198例分为二组。第一组为单纯性感染,第二组为合并感染。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9.8岁,56.4岁。两组性别无显著差异。感染控制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复查心电图。3.结果:第一组有8队8%病人心电图恢复,第二组仅有35%病人心电图恢复。4.诊断标难;在以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水平下降>005毫伏,T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0例有心血管病主诉的青少年的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进行了观察,经胸片、心电向董、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50例中证实为病理性ST一T改变15例(30%),包括病毒性心肌炎Ic例,心肌病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非病理性的35例(70%),包括心脏神经官能征20例,情绪激动10例,特殊体格3例.饮冷水2例。说明有心血管病主诉的青年人中发现的ST-T改变约1/3为病理性的,2/3为非病理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干预更年期妇女心电图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无器质性疾病但有心电图改变的更年期妇女6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3周;另31例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及治疗组心电图指标(心率、心律、ST-T)的改变。结果(1)经β-受体阻滞剂治疗3周后,2组平均心率、心律、ST-T改变(除ST上斜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成对房早、ST上斜和T波倒置虽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心电图改变的更年期妇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一般依据心电图某些导联上的ST-T改变(如下波低平、倒置及轻度ST-T压低)而诊断为心肌炎或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可靠,尤其是对年轻患者.现分析60例子下.里临床资料1.1病例: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17~40岁,平均31.4岁。病程则~8年。皆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悸、气短、胸闷、胞癌等症状.1.2心电图表现:巫、豆、aVF导联ST压低(>0.05mV,<0.lmV)、T波低平或浅倒16例;单纯性T波低平或浅倒犯例,其中合并频发定性早博4例,偶发室性早搏7例;I、V、V。导联ST压低(<0.lmV)、T被淡倒6例,其中偶发室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0例小儿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认为心律失常,ST-T改变是小儿心肌炎的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在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成人为低,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酶学检验(100%对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病变部位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接诊或入院2-48h内行心电图(ECG)检查,1-4d内行头颅CT定性和定位。结果:240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98例,占82.5%,以缺血性ST-T改变最为常见,其ECG异常改变与脑血管病病变性质无相关性(P>0.05),但各病变部位的ECG异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有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其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与病变部位及有无意识障碍有关,与病变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明确妇女围绝经期与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5岁,并有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烦躁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122例,与同年龄段的男性122例,进行动态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的对比观察。结果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率与性别的关系显示,女性122例中ST—T改变者48例。为39.34%;而男性122例中ST—T改变者仪2例,为1.63%;ST—T改变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考虑为功能性ST—T改变,而冠心病可能性较小。诊断时应慎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174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174例患者中检出异常心电图157例,其中心室肌复极异常:ST改变74例(42.5%),T波改变94例(54.02);心率失常:窦缓伴不齐18例(10.34%),窦速14例(8.05%);房颤12例(6.9%);左室肥厚53例(30.46%)。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但须除外心脏原有损害。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ST—T改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通心络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ST-T改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治疗组5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1次4粒,1日3次。对照组50例,给予Co-Q10,1次20mg,1日3次。2周后进行心电图、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6%,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ST-T改变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死亡率在我国老年人中居第三位,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我院外科住院患者老年人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尤其是以心脏病为主的并发症较为多见。现将自1992-03~1995-0628例老年人胃癌术后心电图动态观察分析如下。l;因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6例。年龄6()~周岁,平均64.l土2.9岁,临床确定诊断:胃癌。术前均常规做心电图等项检查,心电图异常9例(3%),其中有冠心病史6例,无心脏病史3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48~54次/min,心肌缺血型ST-T改变5例,ST正下移0.OS~Olmv,…  相似文献   

20.
沈钧  王中平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1):1160-1160
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佐治心电图ST-T心电图有ST-T改变20例,结果:心电图ST-T恢复正常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未加用ILIB治疗的对照组(59.1%)。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