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7或35d灌服蒿甲醚200mg·kg-1·d-1,连给2d,并于治后1、3、7、14和28d剖检取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治后1-7d,在虫的皮层、合体细胞、肌束、实质组织、肠管上皮细胞和卵黄细胞等均发现超微结构变化。主要的损害为皮层基质模糊、疏松、溶解和空泡形成;皮层细胞质突起的外质膜模糊、融合、电子密度增加和破溃,以及感觉结构的变性等。皮层下的肌束、合体细胞和肠管上皮细胞可查见广泛的肿胀、溶解和空泡形成。雌虫的卵黄细胞亦示有核空泡变化、粗面内质网减少和卵黄球溶解等。治后14-28d,一些存活虫的超微结构变化已恢复,但有的虫仍示有损害。结论:蒿甲醚对7d童虫和35d成虫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成虫超微结构的损害。 方法 8只小鼠于感染埃及血吸虫尾蚴后81 d用单剂蒿甲醚400 mg/kg口服治疗。治后24 h、3 d、7 d和14 d各剖杀2只小鼠,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并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处置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从另2只未治疗的感染小鼠体内取虫作对照。 结果 蒿甲醚对血吸虫皮层超微结构的损害主要是皮层基质的肿胀、溶解和空泡变化,基底膜消失和部份受损皮层破裂;在感觉器和皮层结节中,常见其内部结构广泛溶解。在肌层、实质组织、合体细胞和肠管上皮细胞中,查见局灶性或广泛的溶解、粗面内质网减少及线粒体空泡变化和变性。雌虫卵黄细胞的严重变化是空泡变化、粗面内质网减少、卵黄球融合以及受损卵黄细胞破溃等。上述雌、雄虫变化于感染小鼠用蒿甲醚治疗后24 h即可见到,并逐渐加重,3~7 d后最重。治后14 d,部分雌、雄虫仍示有超微结构的损害,但同时亦观察到受损虫组织的恢复。 结论 蒿甲醚对埃及血吸虫成虫的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具有广泛和严重的超微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皮层的损害作用。 方法 8只小鼠于感染埃及血吸虫尾蚴后81 d,用单剂蒿甲醚400 mg/kg口服治疗。治疗后1、3、7和14 d各剖杀2只小鼠,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并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处置虫体,作扫描电镜观察。从另2只未作治疗的感染小鼠取虫作对照。 结果 用蒿甲醚治疗后24 h,雄虫的皮层结节肿大、破溃或从皮层上剥落; 在雄虫和雌虫的体表可查见有局灶性或广泛的皮层肿胀、融合、空泡变化、糜烂和剥落,以及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3 d,雌、雄虫的皮层损害加重,最严重的损害为口吸盘肿胀和破溃,并查见皮层褶嵴有广泛和严重的肿胀、糜烂和剥落,以及雌虫盘状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7至14 d,有些虫仍示有中或重度皮层损害,而有些仍存活的虫则示其大部分皮层已有明显恢复。 结论 蒿甲醚对埃及血吸虫的皮层具有广泛和严重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作用的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12个实验组及1个对照组,以皮下注射的方法,每鼠接种约80条尾蚴,接种尾蚴46 d后,分别以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灌胃治疗,第1天,分别以400、300、200 mg/kg的剂量1次灌胃;第2~7天,则每天分别按以上剂量的半量灌胃,7 d灌胃的总剂量分别为1 600、1 200、800 mg/kg.总量1剂组,在第7天,分别按1 600、1 200、800 mg/kg剂量1次灌胃.另设感染阳性对照组,不加治疗. 结果蒿甲醚7日疗法1 600、1 200、800 mg/kg剂量组减虫率分别为53.0%、49.0%和53.0%,减雌率为78.0%~82.0%,总量1剂组效果与7日疗法基本相同.青蒿琥酯7日疗法相应剂量减虫率分别为16.0%、37.0%和49.0%.结论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蒿甲醚在疗效和毒性方面稍佳.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抑制蒿甲醚的抗血吸虫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蒿甲醚、氯化血红素、GSH及谷胱甘肽耗竭剂 2 ,4 -二硝基氯苯 (CDNB)单一或伍用加入含 5周龄血吸虫的培养液内 ,温育2 4 h后 ,测定虫体的丙二醛含量 ,并观察培养至 96 h虫体存活情况。感染小鼠经蒿甲醚 30 0 mg/kg治疗后 6、12或 2 4h,测定虫体的 GSH水平。 结果 体外 ,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作用血吸虫 2 4 h后 ,虫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培养时间延长 ,虫陆续死亡。GSH对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诱导血吸虫脂质过氧化及杀虫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CDNB则有增强作用。体内 ,蒿甲醚作用血吸虫 6~ 2 4 h,虫体内 GSH水平先降低再明显升高。 结论  GSH可能在血吸虫防御蒿甲醚衍生的毒性过氧化物和自由基攻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蒿甲醚诱发日本血吸虫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5周后 ,1次灌服Art30 0mg/kg ,于治疗后 6~ 2 4h剖杀 ,收集雄虫 ,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方法测定其TBA反应物 (TBARs)水平。并取未经药物治疗的合抱虫 ,置于含Art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h后 ,作TBARs分析。结果 小鼠体内的血吸虫雄虫经Art作用后 12和 2 4h ,其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体外 ,Art或hemin单一作用血吸虫 2 4h ,对其TBARs水平无影响 ,但Art(15~ 6 0 μmol/L)与hemin(10~ 5 0 μmol/L)伍用可导致虫体的TBARs水平明显升高。结论Art具有血红素依赖的诱发日本血吸虫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糖原,蛋白质,硷性磷酸酶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2-35d的小鼠1次ig蒿甲醚(Art)300mg.kg^-^1后24h,其体内♀,♂血吸虫的糖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约50%,72h后则分别减少64.1%和77.9%。给药后72h,♀,♂虫的蛋白质含较对照组分别减少68..1%和49.3%。给药24h,♀,♂虫的硷性磷酸酶(AKP)活力的抑制率约为25%,72h后,♀虫的AKP进一步被抑制,抑制率达61.6%。酸性磷酸酶(ACP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大理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  相似文献   

9.
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弓形虫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蒿甲醚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发现用药后弓形虫速殖子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虫体细胞膜、核膜断裂;线粒体肿胀,呈空泡变性或嵴凝集均质化;内质网扩张;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细胞核碎裂、溶解,胞质内基质破坏溶解呈大空泡,细胞成分可由细胞内脱出,整个虫体固缩或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蒿甲醚(Art)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影响,取血吸虫成虫置于含Art(7.5-60μmol/L)和/或氯化血红素(hemin,8-50μmol/L)的培养液内培养24h后,分别按邻苯三酚自氧化和NADPH氧化方法测定虫体的SOD和GR活力,结果表明,在hemin(10μmol/L)存在下,Art(7.5-60μmol/L)对虫体GR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与使用的Art浓度有关,将hemin浓度升至40μmol/L,Art对虫体SOD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Art明显增强Fe(Ⅱ)诱导的血吸虫蛋白巯基含量下降,提示Art具有铁依赖的抑制血吸虫SOD和GR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药物的氧化蛋白质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应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后,引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分子,为血吸虫病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方法感染血吸虫7天后的家免口服蒿甲醚,收集血清,用蒿甲醚预防后的免疫免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成虫 cDNA 文库,并对阳性克隆的插入基因片段进行 PCR 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经三轮筛选,获8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折所获的这8个序列,其中5个序列分别与日本血吸虫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Sj GAPDH)基因同源,其余3个序列为日本血吸虫28kD 谷胱甘肽-S-转移酶(Sj.GST)基因。结论 Sj.GAPDH 和 Sj.28kDGST 可能是蒿甲醚杀伤血吸虫后,引起对再感染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2.
Artemether, a derivative of the antimalarial artemisinin, has been shown to induce rapid and extensive alteration to the tegument of juvenile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mansoni and S. haematobium. Less is known with regard to ultrastructural damage caused by artemether; therefore, the present work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damage in juvenile S. mansoni. Mice infected with S. mansoni were treated intragastrically with a single dose of 400 mg/kg artemether 21 days post-infection. Between 8 h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groups of two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schistosomula recovered f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Ultrastructural damage was seen in the tegument, subtegumental musculature, parenchymal tissues and gastrodermis. It was already apparent 8 h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to reach a peak, 7 days post-treatment. Tegumental alteration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welling, vesicula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sensory structures. Damage in subtegumental musculature, parenchymal tissues and gastrodermis included swelling, focal or extensive lysis, and decrease in granular endoplasmatic reticulum. Fourteen days after treatment ultrastructural damage was still seen in most schistosomula, however, there was partial repair in some specimens. The ability of artemether to cause extensive ultrastructural damage to juvenile S. mansoni correlates with its schistosomicidal effects and confirms earlier findings with S. japonic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南京血吸虫体表形态和结构。方法用南京血吸虫的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兔,每兔1 200条,感染45-80 d后解剖,获得的血吸虫用4%戊二醛固定。然后按扫描电镜观察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大雄虫背中部体表有粗大的嵴和深的凹陷,腹中部有小棘。小雄虫整个背部和腹部均有小棘。大雌虫体表均有小棘。小雌虫背部和腹面均有小棘,但形状不同,旋转的尾部在同一平面显示出2种体棘;腹吸盘可见轮辐状。雌雄虫体表均可见有纤毛和没有纤毛的感觉乳突。结论南京血吸虫体表存在着与日本血吸虫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考虑为一新种血吸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吡喹酮(PZQ)亚治疗剂量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虫体进行药物压力下的耐药虫体筛选,并探讨经筛选后的虫体对PZQ的敏感性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日本血吸虫雄虫PZQ半数有效致死剂量(ED50)为亚治疗剂量,对感染6周后小鼠喂饲给药30d;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雄性成虫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PZQ连续培养5d,根据虫体活力,评价对PZQ的敏感性,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实验获得日本血吸虫雄虫PZQ的ED50为20.89mg/kg;应用该剂量对感染小鼠体内连续用药30d后,体外培养观察显示虫体对PZQ敏感性显著下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皮层及抱雌沟损害较正常虫体明显减轻;筛选后虫体再用治疗剂量PZQ200mg/kg连续给药5d后,体外培养观察显示,虫体在不同浓度PZQ作用下存活率仍达100%,扫描电镜显示体表及抱雌沟损害比单纯用药30d的虫体更轻。结论在持续药物压力下,感染宿主体内的日本血吸虫可能对PZQ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全球范围内两种主要的肠道血吸虫病病原体,所致基本病理均为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但两者在产卵方式以及肉芽肿的组成细胞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研究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为对象,国外主要以曼氏血吸虫病为对象,而介绍两种血吸虫致病差异的综述较少。 为更好地理解两种血吸虫的致病差异,本文从血吸虫的基因组和进化路径、幼虫迁移、成虫寄生位置及产卵方式、局部组织病理、肉芽肿的形成机制以及肉芽肿的细胞组成等 6 个方面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 mg/kg加吡喹酮120 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 mg/kg.比较两组治愈率、治后21、45天粪便虫卵阴转率及减卵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95.7%,治后45天粪便减卵率分别为99.1%和97.7%,治疗后平均发热天数分别为5.1 d和4.5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9.4 d和8.9 d,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2例病人口服蒿甲醚后腹部和背部出现荨麻疹,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呕吐.结论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单用吡喹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抗疟药甲氟喹,一种氨基乙醇化合物,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抗血吸虫作用,其特点是对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作用相仿。本文对近3年有关甲氟喹抗血吸虫和其他蠕虫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取黑斑蛙肌肉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分别切取新鲜头颈部片段5~7个,经漂洗、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及染色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裂头蚴的超微结构。可见裂头蚴的体壁由皮层和实质区组成。微毛位于皮层的外表面,呈尖棘状。基质区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颗粒状分泌小体、囊泡、内质网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多位于近基膜处。实质区有表层肌、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和排泄系统等分布,并可见皮层细胞形成的胞质连接小管通过基膜伸向基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