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茵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6.5%(47例)。101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5.6%(36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92.1%(93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6%(4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冬青 《河北医药》2016,(13):2066-20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保障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12月上报的256例ADR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及分布、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男120例(占46.88%),女136例(占53.12%),男少于女;4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例为66.01%,中老年人ADR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208例,占81.25%);药物类别方面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105例,占41.01%),其次为中药制剂(63例,占24.6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4例,占36.72%)。结论加强ADR监测,根据药物特点及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宪军  张晓兰 《首都医药》2009,16(16):56-57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10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52.4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6.0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2.72%)。结论加强临床ADR监测,掌握ADR发生规律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雅安地区2008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82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9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比例的54.52%(452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2.26%(599例);最容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物占61.40%%(509例);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总比例数的38.00%(315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分析,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7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以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的我院门诊、住院患者ADR监测报告75例,对药物种类、抗茵药类别、涉及的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年龄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18.67%(14例);静滴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总例数的82.67%(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5.33%(3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33%(37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结合ADR发生的特点,注重合理用药,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上报的21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上报人职业、既往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医生呈报的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71.43%;抗生素引起的ADR占61.90%;给药方式以静滴为主,占90.48%;所涉及的患者以住院病人居多,占61.90%。结论:控制注射途径给药,密切注视中草药注射液应用,都是今后ADR监测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ADR级别、报告人、使用药品分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5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占23.05%(68例);临床药师上报的ADR占27.46%(81例);老年患者引发的ADR居多,占33.90%。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6.10%(136例),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54%(37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83%(146例),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最多,占75.93%(224例)。结论: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做好合理用药工作,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秋红 《首都医药》2009,16(20):4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加强临床医生上报ADR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的124例ADR报表,从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年龄19~40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46.77%);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占60.4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58.06%);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97%);严重ADR占2.42%;ADR的转归中,124例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集的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ADR中,大于60岁患者较多(35.71%);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8.83%),其次为抗肿瘤药(17.53%)和中药制剂(14.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ADR有8例(占5.1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97个药品品种的16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l04例,占总数的56.22%;严重ADR8例,死亡2例。ADR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伤较多,共80例,占总数的43.2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日—2010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引起ADR的主要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中草药注射剂及循环系统药物,分别占25.7%、25.7%、13.9%和10.0%;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分别占82.2%和13.9%;ADR涉及的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分别占37.8%、23.9%、12.8%、10.6%及9.4%。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因素、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相似文献   

16.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某市2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探讨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描述法,分别对269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单位分布、住院与门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ADR中,男女比为1.24:1,男性多于女性;20~29岁发生ADR(25.65%)多于其他年龄段;医院上报ADR265例(98.52%);住院者207例(76.95%);静脉给药者241例,占总例数的87.01%;抗微生物药139例(44.27%);中药制剂83例(26.43%);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反应为多(44.98%);皮肤及附件损害次之(36.8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陆海宁 《北方药学》2014,(10):114-11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自发呈报的82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46例,占56.10%)高于男性患者(36例,占43.90%)。抗微生物药的ADR发生率较高(51例,占62.19%),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较高(73例,占89.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43例,占52.44%)。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20.
何芬芬  郑宏强 《海峡药学》2009,21(8):194-195
收集我院2006年~2008年9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6.0%);由抗擞生物药物导致ADR的所占比例最高(占64.8%);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反应(占4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