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恶性肿瘤(实体瘤)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帕米膦酸二钠150mg分二天静脉点滴(第一天90mg,第二天60mg);对照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分二天静脉点滴(第一天60mg,第二天30mg).两组均一个月重复.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28/30),不良反应2例,占6.7%.对照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3%(25/30),不良反应2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癌疼痛止疼效果好,采用150mg优于90mg,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5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接受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疼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8%,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汪志求 《河北医学》2011,17(7):865-868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病人,分为两组。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组(联合组)24例;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放射治疗剂量为DT3000cGy/10f,两组相同;帕米膦酸二钠为90mg静滴,时间大于6h,每三周重复,至少两次。结果:放疗结束后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8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8周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9.17%,62.5%,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月后KPS评分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0.8%,50%。未发现严重放疗反应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放疗或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多发转移癌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疗效可能更优,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帕米膦酸二钠(博宁)90mg加入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月一次。结果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77.3%。不良反应少,全组仅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乏力,能耐受。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好,毒副反应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潘耿  谢斌  肖虹  李勇  谢朝晖  钟勇  何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2):152-153
目的 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5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30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和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25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d开始应用化疗,化疗方案:大肠癌患者采用FLP方案,乳腺癌患者采用TA方案,肺癌患者采用NP方案).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2.0%(P>0.05);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81.8%(P>0.05);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4.7%(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应首选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博宁(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博宁联合化疗;对照组23例,单用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83.3%,而对照组47.8%;治疗组骨病灶总有效率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宁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身热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对晚期癌症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 60个病例均为病理学证实的4期骨转移癌患者,均根据病种病情采用含铂的化疗方案,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全身热化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对照组29例采用常温化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疼痛程度相似.结果 观察组31例止痛总有效率达100.00%,其中显效率77.42%,治疗后Karnofsky分值平均增加35.51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其中显效率37.93%,治疗后Karnofsky分值平均增加25.69分,二组止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全身热化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对晚期癌症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同时能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同期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方面、生活质量方面以及骨质修复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刺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对120例确诊为骨转移肿瘤并伴骨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各40例;A组采用采用帕米膦酸二钠45mg/次,静脉滴注,共2次;B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60mg/次,静脉滴注,共2次;C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次,静脉滴注,共2次;3组均每4周重复,共2周期;3组帕米膦酸二钠均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4~6h.结果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时晚期肿瘤骨转移者在止痛、改善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3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在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其优势仅体现在止痛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剂量组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在止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韩萍 《四川医学》2011,32(7):1061-1063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A组同期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B组序贯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结果 A、B组治疗疼痛缓解率86.7%、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局部病灶的总有效率6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组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及A、B组之间生存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骨转移后采取同期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王晓毓  邬仁华  郑玲  伍建蓉 《西部医学》2012,24(8):1501-150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以上,用3天,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钠30mg静脉滴注4h,用3天,比较两组患者骨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钠相比疗效相当,但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畸形性骨炎的前瞻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ZL  Meng XW  Xing XP  Wang O  Xia WB  Li M  Jiang Y  Fu Y  Zhou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53-1656
目的 了解帕米膦酸二钠对畸形性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畸形性骨炎患者 5例 ,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7~ 74岁 ,病程 4~ 4 8年。均为多骨性损害 ,骨痛分级 2例为 4级 ,一直卧床 ;3例为 3级 ,翻身和行走困难。每次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 30~ 6 0mg ,2~ 3周内应用 90~ 2 70mg。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和治疗后 4、12、2 4、4 8周 ,对患者进行骨痛分级和骨转换生化指标血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ICTP)、2 4h尿羟脯氨酸 (HOP)的检测 ,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时 5例患者骨痛均明显减轻 ,骨痛分级 2例从 4级降到 2级 ,3例从 3级降到 1级 ;治疗后 12周骨痛均完全消失 ,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能行走 ;治疗后 4 8周仍无骨痛。疗程结束时ALP、PICP、ICTP和HOP水平即明显下降 ;治疗后 12、2 4周各指标平均下降率均≥5 0 % ;治疗后 4 8周各指标分别从治疗前 398u/L(中位数 )、818ng/L(中位数 )、(2 9± 14 )ng/L和 (71±16 )mg/ 2 4h尿 ,降到 15 9u/L、12 9ng/L、(12± 4 )ng/L和 (34± 7)mg/ 2 4h尿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0 0 5 )。仅出现低热、皮疹、瘙痒和一过性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稍升高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3种常用双膦酸类药物治疗转移癌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患者入选参与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A组(20例)用氯屈膦酸钠15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4h;B组(20例)用帕米膦酸钠9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4h;C组(11例)用唑来膦酸4mg加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单次为1疗程,5周后重复给药,连续2疗程后观察用药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1例人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A组骨痛治疗2疗程的总有效率为55%(11/20),B组总有效率为65.0%(13/20),C组总有效率为81.8%有效(9/11);经统计学处理,C组与A组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的1疗程缓解率分别为33.3%、40%和66.7%,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C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唑来膦酸对癌性骨转移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它比传统使用同类治疗药物具有使用更方便,疗效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米膦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所致高钙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8例PHPT且使用帕米膦酸钠治疗患者入院后14d内的血钙、肌酐、白细胞水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帕米膦酸钠用药后第1天即起效,平均血钙由4.02mmol/L降至3.58mmol/L,降低血钙最佳作用时间5-7d,血钙最大降幅为40.0%,其中5例血钙降至正常范围。不良反应:6例出现体温升高(最高39.5℃),最早在用后24h内出现,持续2-5d,经对症治疗均能缓解;1例血白细胞降低至4.0×10^9/L以下;3例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膝关节、手指关节痛或肌痛。结论帕米膦酸钠治疗PHPT高钙血症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是PHPT患者术前控制血钙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玫  许晋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36-1637
目的建立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的方法。方法采用IC—Paktm Anion HR色谱柱,以2mmol·L^-1硝酸溶液(用5mol·L^-1硝酸溶液调节pH值至2.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 L·min^-1,进样量30止。结果帕米膦酸进样量在3.82—45.85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n=7),回收率为100.0%(RSD=1.08%,n=9)。结论建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应用日常实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的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各50例),各组分别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大剂量组为第1天90 mg、第2天60 mg,常规剂量组为第1天60 mg、第2天30 mg,每4周重复,共2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的有效止痛率86%(43/50),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P<0.01);两组活动能力改善分别为39例(87%)和21例(46%),生存质量改善分别为33例(66%)和18例(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4和9.00,均P<0.01).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啉(urine Deoxypryidinoline,uDPD)在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2例肺癌患者,进行uDPD/尿肌酐(uDPD/Cr)检测,计算其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5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分别采用二磷酸盐制剂博宁、化疗治疗,2周后复查uDPD/Cr,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uDPD/Cr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0.0%.2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博宁治疗前uDPD/Cr为(13.37±2.65) 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7.34±2.15)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GP或EP方案化疗,治疗前uDPD/Cr(12.85±2.52)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8.43±2.63)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PD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与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