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少见。本文报告四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本组四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资料见附表。讨论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占全部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0.1~2.5%。自从1857年Moore报告第一例至1981年国外已报告457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术式选择(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情况,指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首选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早前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罕见、恶性度高、转移性强、易被误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报道9例直肠月T管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易转移,预后差。外科治疗是目前无转移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谊部位的癌、恶性淋巴瘤或间质肿瘤相混淆,免疫组化是必不可少的鉴别手段。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愈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常用的免疫抗体有Vim,S—100和HMB45,其中HMB45对其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我院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并就其临床发病诊断及病理形态特点,病理诊断要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讨论。肛门直肠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且高度恶性的肿涮。在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8例肛管直肠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3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磁共振(M RI)影像结果。其中2例为直肠肛管黑变病性黑色素瘤,1例为直肠肛门无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盆腔线圈和直肠内线圈M RI结果均与病理结果一致。盆腔线圈的M RI检查显示黑色素病变成分在T1加权成像为高密度信号。盆腔和直肠内线圈的M R I对于直肠肛门黑色素瘤的分级很有帮助。本文描述了对直肠肛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运用直肠内线圈的最初报道。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磁共振影像的术前有用性@Matsuoka H.$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Kyori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6-2…  相似文献   

8.
于世红  李晓楠 《海南医学》2007,18(9):133-133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范围广,大部分发生于皮肤,而原发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甚少见,本文报告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复习文献,并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组织起源及综合治疗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的疾病.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认识不足,且容易误诊误治,待确诊时往往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结果:13例肿瘤位于齿状线附近,均为就诊时直肠指检发现。13例中7例行直肠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例行后盆腔清扫术,3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1例行剖腹探查术。所有患者于术后5~23个月因原发病死亡,平均存活16.9个月。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困难,恶性度高,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早,预后极差,应尽早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生物化疗或免疫化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3例报告汤洪(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南宁530021)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预后极差。1996年12月至1997年11月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发现3例,均经病理确诊,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0岁。因...  相似文献   

1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范围较广,占恶性肿瘤的1%~2%,多发于皮肤,其次好发于眼,肛门直肠占第三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自1857年Moore报道第一例以来,到1982年Boliver搜集文献,125年间共报告457例。国内刘志峰搜集至1991年以前40年文献共计160例,文献显示恶性黑色素瘤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痛的0.4%~1.6%;也有的资料统计为0.1%~3.0%。  相似文献   

13.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可见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眼脉络膜和软脑膜等处。发生于直肠下段和肛管齿状线附近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皮肤和眼睛居第3位,约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1%~[1]。2016年6月,我院收治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9岁,于2016年5月体检时发现直肠  相似文献   

14.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文智,李秀凤(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52岁,汉族,因反复鲜红色血便半年余,加重1周,伴骶尾部疼痛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臀部及双下肢可见数片黑斑。肛...  相似文献   

15.
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由于其恶性度高,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因而生存期较短,临床上较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2例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肛管直肠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相当罕见,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大宗病例报告。我院10年来共收治直肠癌251例,其中发现本病2例,占直肠恶性肿瘤的0.8%。现报告如下。例1男,57岁。因大便带血4个多月于1989年10月19日入院。肛门指检,距肛门2cm处可们及一菜花状肿物,约占管腔3/4,质硬,予活俭。病理诊断: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即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腹部人工肛门术。见肿块位于直肠下段及肛管处,大约IOcmX8cm,表面凸凹不平,呈灰黑色,肠系膜有散在的黑色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肛周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7.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齿状线附件,大体呈息肉状;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Melan-A(+)。结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应做到早期诊断,对直肠下段、肛管息肉样肿物应考虑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2 0 0 0年收治的 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男 3例 ,女 3例。平均年龄 5 6岁。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 ( 6/6) ;其次为肛门肿块脱出 ( 3/6)。 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性切除。平均存活 16个月 ,最长达 2 8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即便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亦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生存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原发于直肠、肛管者非常少见,约占全身黑色素瘤1%以下,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0.25%~2.5%[1].其恶性度高,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本中心2006年7月使用锎中子后装成功治疗1例肛管黑色素瘤患者,效果良好,患者已成活2年余,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2年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43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7%,男性17例,女性26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60.5%、肛门口肿物53.5%、肛门疼痛或不适34.9%等;首次就诊误诊率46.5%;43例中29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2例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9.3%。【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