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α-促黑素细胞激素、白细胞介素8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①对象:收集2005-08/1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下的瘢痕标本46例(其中增生性瘢痕18例、瘢痕疙瘩12例、正常瘢痕16例)和正常皮肤标本12例(患者和供皮者均知情同意)。②实验过程:标本用40g/L甲醛固定,行连续切片,厚4μm,应用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免疫组织染色法染色。③实验评估:观察α-促黑素细胞激素和白细胞介素8在上述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采用着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率二者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判断结果。结果:①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α-促黑素细胞激素的表达评分值和强阳性率高于正常瘢痕、正常皮肤(P<0.05);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比较、正常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评分值和强阳性率高于正常瘢痕、正常皮肤(P<0.05);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比较、正常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α-促黑素细胞激素、白细胞介素8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瘢痕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正常皮肤中无相关性。结论:α-促黑素细胞激素、白细胞介素8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且二者在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提示α-促黑素细胞激素、白细胞介素8对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比较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病理性瘢痕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来源于无瘢痕体质趋势及无免疫性疾病的包皮手术标本。术前均征求患者同意后方留取标本。抽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并双色荧光标记,与含有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荧光扫描、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芯片杂交图像显示荧光信号强度较高,背景均一,符合重复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和分析标准。②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为正常皮肤组织的3.32倍,而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仅为正常皮肤组织的1.09倍。结论: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中高表达而在增生性瘢痕中无差异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呈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病理性瘢痕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来源于无瘢痕体质趋势及无免疫性疾病的包皮手术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增生性瘢痕组3例,瘢痕疙瘩组3例,正常皮肤组10例。抽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并双色荧光标记,与含11个S100蛋白基因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荧光扫描和数据处理,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S100蛋白基因在3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11个S100蛋白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差异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基因有3个,S100A7,S100A8和S100A9均为上调表达;而瘢痕疙瘩组织中仅有S100A2基因的下调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①S100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②S100蛋白基因成员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差异表达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③S100A2在瘢痕疙瘩中低表达而在增生性瘢痕中正常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的恶性度高于增生性瘢痕,且能向周边正常组织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中S100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100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病理性瘢痕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来源于无瘢痕体质趋势及无免疫性疾病的包皮手术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增生性瘢痕组3例,瘢痕疙瘩组3例,正常皮肤组10例。抽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并双色荧光标记,与含11个S100蛋白基因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荧光扫描和数据处理,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S100蛋白基因在3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11个S100蛋白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差异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基因有3个,S100A7,S100A8和S100A9均为上调表达;而瘢痕疙瘩组织中仅有S100A2基因的下调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①S100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②S100蛋白基因成员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差异表达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③S100A2在瘢痕疙瘩中低表达而在增生性瘢痕中正常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的恶性度高于增生性瘢痕,且能向周边正常组织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发现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瘢痕疙瘩组织中有高表达。目的:拟进一步验证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催化亚单位、bcl-2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3/2006-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外科完成。对象:实验标本取自8例瘢痕疙瘩标本和8例正常皮肤标本。提供者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取瘢痕疙瘩边缘突起发红的部分,按组织块法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取第三四代的细胞用于实验。主要观察指标:用PCR-ELISA方法测定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bcl-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CR-ELISA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括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和bcl-2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较弱.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推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高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瘢痕疙瘩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合的调节蛋白,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18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瘢痕疙瘩6份,肥厚性瘢痕6份,成人正常皮肤组织6份.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蛋白和核酸两个水平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不同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染色阳性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52,P<0.0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m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标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19,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瘢痕疙瘩的形成受多种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然而目前对这些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表达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人瘢痕疙瘩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筛选人瘢痕疙瘩microRNAs表达谱。方法:根据瘢痕疙瘩临床诊断标准及实验要求制定瘢痕疙瘩、正常皮肤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瘢痕疙瘩标本(6例)和正常皮肤标本(5例);TRIZOL法提取标本的总RNAs并进行质检,再采用Ambion’s miRNA Isolation Kit从总RNAs中分离microRNAs;荧光标记后与微阵列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数据经SAM和Cluster分析处理,筛选瘢痕疙瘩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验证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结果与结论:通过microRNA微阵列芯片筛选得到人瘢痕疙microRNAs差异表达谱(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microRNAs12个),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microRNAs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瘢痕疙瘩microRNAs差异表达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microRNAs有可能成为用于瘢痕疙瘩诊治的专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瘢痕疙瘩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合的调节蛋白,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18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瘢痕疙瘩6份,肥厚性瘢痕6份,成人正常皮肤组织6份。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蛋白和核酸两个水平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不同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染色阳性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52,P<0.0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m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标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19,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反映端粒酶的活性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增生性瘢痕标本和瘢痕疙瘩标本各18例,来源于2004-06/2005-05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标本18例,取自瘢痕邻近的正常皮肤。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组皮肤标本中成纤维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观察其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A值和阳性面积率。结果: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瘢痕疙瘩组高于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5.940±0.675,0.456±0.078,1.352±0.193,P<0.01),增生性瘢痕组高于正常皮肤(P<0.05)。②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阳性面积率:瘢痕疙瘩组高于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眼(0.203±0.025)%,(0.038±0.010)%,(0.067±0.011)%,P<0.01演,增生性瘢痕组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端粒酶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增高,与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密切相关。设想减少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端粒酶活性或许是抑制瘢痕增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胸腺素β4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胸腺素β4(TMSB4)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以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比较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其培养的3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上述3种组织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P均<0.01),瘢痕疙瘩TMSB4 mRNA表达的平均值比增生性瘢痕减少66.98%,比正常皮肤减少62.48%.在上述3种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增生性瘢痕,平均减少27.13%(P<0.01);比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平均减少16.07%,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说明其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表达减少可能是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