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检测肝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可了解活动性病毒复制的状况,而组织中的抗原分布方式则反映了宿主的免疫应答。与Dane颗粒有关的DNA-多聚酶(HBV-DNAP)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通常存在于肝内有HBcAg的病人的血清中,表明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入血流。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史中,这些病毒标志出现较早,且长期存在,与慢性肝损害的发展有关。决定这阶段发生肝损害严重性的有关因素,究竟与病毒还是与宿主有关仍不清楚。为了估价病毒复制的作用,本文研究了48例肝内有HBcAg的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V-DNAP水平及HBe  相似文献   

2.
正鞘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组分之一,参与介导信号传递的脂筏结构的形成~([1-2])。研究已经证实鞘脂与肝脏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最近的国内外研究包括我们的一系列研究都发现,鞘脂参与到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过程,本文结合国内外进展及我们的研究结果,将鞘脂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综述如下。一、鞘脂概述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重型和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4.
HCV 于1989年由 Choo 等[1]分离鉴定,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目前, HCV 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体。据统计,全球 HCV 感染者超过1.7亿人[2]。HCV 感染易导致慢性化,55%~85%的成人急性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3]。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 CHC 患者中,约半数不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4]。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NK 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承担者,不仅可清除癌细胞,对病毒等病原体亦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EB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组),59例为单纯CHB患者(单纯CHB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肝功能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B重度患者EBV DNA检出率(76.19%,16例)较轻度(43.33%,26例)和中度(47.37%,18例)患者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727、4.601,P值均0.05);与单纯CHB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ALT、AST、TBil、DBil、GGT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23、4.085、3.755、10.976、8.380;Z=-3.474,P值均0.05),PTA和HBV DNA定量下降(t值分别为-2.501、-6.140,P值均0.05);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值均0.05);2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Alb、WBC、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HB患者病情越重越易重叠感染EBV或机体内潜伏的EBV越易重新激活,EBV感染后又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但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可能与EBV抑制了HBV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亚洲人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为了设计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案,必须明白以下关于HBV病毒残留的机制。免疫学研究指出HBV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削弱是导致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然而对HBV的多种特殊、强力的T细胞应答与长时期控制而不是消灭病毒有关。此外,在异源造血细胞移植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HBsAg血清转化与捐赠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特性抗原CIM+T淋巴细胞数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强的松龙或加用硫唑嘌呤对 HBsAg 阴性肝炎、尤其自身免疫型肝病是有益的,而对 HBsAg 阳性肝炎不起作用,且可加强病毒复制。本研究旨在确定 HBsAg或抗-HBe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始使用或停用强的松龙/硫唑嘌呤时,是否改变病毒复制的标记和肝功能的生化试验,并确定那些患者能从这一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肝脏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肝硬变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通过组化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肝内血管阻塞性病变是乙型肝炎肝硬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它在肝硬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干扰肝内血液循环,导致门脉高压。 材料及方法 一、标本来源 选自本院肝研所门诊和住院病例肝穿活检及肝病患者死后解剖标本,共85例。 二、方法 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例均作HE、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按照基本组织  相似文献   

9.
陈磊 《内科》2013,(6):651-651
我国是乙肝大国,在临床上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的患者不在少数,发病后患者往往有向重症肝炎发展的倾向,应及时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现将临床上乙型肝炎重叠戊型病毒肝炎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自家免疫性疾病的可能病因。在自家免疫性肝病中,嗜肝病毒,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作为可能的病源学因子受到特别的重视。作者发现 HCV 感染在自家免疫性肝病中发生率特别低。自家免疫性肝炎Ⅰ型和Ⅱ型的病人中查出抗-HCV 抗体仅占5%(7例),这7例中只有2例为 HCV-RNA 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也有类似的结果。慢性丙型肝炎与肝肾微粒体自家抗体并存少见,与病毒性肝病中低滴度的 ANA 和SMA 相比,肝肾微粒体也较少发现。作者的结论是:乙型或丙型肝炎和自家免疫性肝病之间的联系可能性非常小。如同在干扰素治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病毒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与其单一乙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收治的41例该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转归等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肝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重叠感染组)各115例,两组病情(轻、中、重度)和HBV DNA定量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中74例和重叠感染组中的5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做肝活组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HBV DNA及抗HEV lgM。结果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57例,发生率49.6%,死亡29例,病死率25.2%;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5例,发生率4.4%,死亡2例,病死率1.7%,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58.80和27.0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10~4患者:重叠感染组占83.7%(36/43),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占97.1%(67/69),x~2=4.73,P<0.05;重叠感染组总胆红素平均(495.0±217.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967.0±395.0) U/L,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总胆红素平均(216.0±195.0)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373.0±212.0)U/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0.20和14.5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G3和G4重叠感染组33例,占64.7%,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25例,占33.8%,x~2=1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损害严重,肝组织炎症程度高,HBV DNA水平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以HCV-T3序列为引物,结合RT-PCR和寡聚核甘酸探针Southern杂交,检测66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患者的血浆HCV-RNA,阳性42例(63.6%)。同样病例以相当于HCVC区基因编码和NS3区编码的人工合成肽抗原检测抗HCV,阳性49例(74.2%)。这66例慢性NANBH病例,抗HCV和HCV-RNA双阳性者38例(57.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4例(6.1%);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11例(16.7%)。其中诊断为散发型NANBH者35例,检出HCV-RNA者17例(48.6%),为输血后NANBH者31例,检出HCV-RNA者25例(80.7%)。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 ,慢性乙型肝炎 (下称慢乙肝 )的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7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 ,肝功能减退是由于肝脏结构异常所致 ,此即完整肝细胞学说 [1]。肝脏微循环是肝脏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证实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存在肝微循环障碍[2、3 ] ,但对肝微循环障碍在慢性肝病中的地位、作用 ,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对 5 1例慢乙肝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其在慢乙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女 1 1例 ,年龄 1 6~6 7岁 ,经血清乙肝病毒指标检测证实为乙型肝炎。1 .2 方法 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有电镜等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s进行综合检测,以证实其受HCV感染,并试图在电镜下发现和证实感染细胞内HCV颗粒。方法 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检测患者PBMCs内的HCV RNA和HCVAg,以常规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研究感染细胞内HCV的形态、定位和超微结构。结果 HCV RNA阳性检出率为77.2%(17/22),HCVAg  相似文献   

16.
Shang Q  Yu J  Xiao D  Xu C  Chen C  Zhang G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656-659
目的:观察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损害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2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抗-HEV IgkM,IgG检测,同时应用肝穿刺活检、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重叠与未重叠HEV感染者分别进行了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球蛋白(A/G)、电泳γ球蛋白(γ-EP)水平、肝脏病理学、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阳性率、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对比。具有可比性的重叠(7例)与未重叠HEV感染者(14例)1年后做第2次肝穿活检并做病理学比较;HBeAg阴性重叠HEV感染者8例做HEV感染急性期、恢复期血清HBeAg定性、HBV DNA含量对比。结果:重叠HEV感染者21例(17.2%)。重叠HEV感染者较未重叠感染者ALT、TBil增高,PTA降低(P<0.05),但A/G、γ-EP水平未见显著差别(P>0.05);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阳性率、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含量低(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重(P<0.05),但纤维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1年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别,1年后仍无显著差别(P>0.05)。HEV感染恢复期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含量高于急性期(P<0.05)。结论:重叠HEV感染可加重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对HBV复制具有短暂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肝脏脂肪变性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病情况 据文献报道,全世界1.7亿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中,大约一半的患者伴有肝细胞脂肪变,10%的儿童CHC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在排除肥胖、  相似文献   

1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发现HCV感染组VI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VIP水平与HCVRNA无相关性。认为VIP在慢性HC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P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内血管病变级别分为1、2、3级3组,另设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LPS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采用综合评分法判断结果。结果①健康对照组血清LPS水平较低(0.30±0.13ng/ml)。肝内血管病变1级组血清LPS水平为0.32±0.14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内血管病变2级、3级组血清LPS水平分别为0.71±0.14ng/ml,1.10±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与肝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2,P<0.01)。②不同肝内血管病变级别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LR4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TLR4主要表达在胞膜上及部分胞浆内,细胞核无表达。TLR4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的表达强度与肝内血管病变分级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LPS及其受体TLR4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LPS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内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小华  臧国庆 《肝脏》2009,14(1):53-5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DC)能有效地激活并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中具有独特地位。大量研究证实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DC表型及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DC对HBV各种抗原的提呈及免疫激活反应,从而使机体免疫耐受致慢性化。如何有效活化DC抗原提呈及免疫激活能力,以抑制体内HBV复制成为新的免疫治疗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