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背景双能X线、CT有射线、验血有创伤和感染的概率,不适合骨质疏松症的普查和跟踪随访.而超声骨密度仪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性、重复性好的优点,它根据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许多项参数得出的结果,数据相对可靠.目的了解老年知识分子的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为今后此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对上海市南市区离退休教师作跟骨骨密度检查.男150例,体质量(67±10)kg;女663例,体质量(59±9)kg.调查退休教师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和多种疾病(糖尿病、结核、高血压、骨质增生和骨折等)与超声振幅衰减值(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之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男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跟骨BUA值.结果男性、女性组平均BUA值分别为63.9,58.9
dB/MHz,声速分别为1485.2,1504.1 m/s.体质量与BUA、声速呈显著正相关(R=0.0466,0.177
3.P<0.05).男女性喝牛奶与不喝牛奶组BUA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12
4,5.949 5,P<0.05).男性得与未得肺结核患者BU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388
2,P<0.05).体质量大于或等于65 kg者BUA值小于正常参考值的人数明显减少,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与骨量的丢失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结论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和某些疾病与BUA值有关,男性BUA值比女性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减少很小或不减少,当超声振幅衰减值突然降低时可以预测会发生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跟骨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跟骨超声骨质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定量超声骨质量测定仪(DMS5000)测定了201例老年人和139例青年人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以及骨硬度指数(STI)。结果两组老年人3项超声指标均显著低于青年人(P<0.01).累积丢失率在STI下降最大.男女差异在BUA和STI有显著性(P<0.01).两组老年人的骨腩疏检出率在SOS最低,BUA和STI相近,结论老年人世间跟骨质量显著下降,但下降顺序为STI>BUA>SOS。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妇女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30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妇女骨质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量仪对广州地区308例妇女进行跟骨骨质测量及评估。结果本组资料各参数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在绝经期由(66.9±5.6)dB/MHz急剧降至(65.0±4.5)dB/MHz(P<0.01),而绝经后早期下降相对平缓(P>0.05),但老年期开始又呈明显递减(P<0.01)。超声传播速度值在骨峰值出现后随年龄增加而有规律地递减,进入绝经期后呈急剧递减(P<0.01),但81岁以上时则下降不再显著(P>0.05)。骨硬度指数值在绝经期开始即急剧递减(P<0.01),且下降幅度较大、敏感、直观。结论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不仅可以提供反映骨量的指标,而且可以对骨结构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并评价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筛查体检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50例健康体检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和QUS检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不同年龄段(≤59岁226例、60~69岁142例、≥70岁82例)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DXA诊断骨质疏松症共81例,QUS诊断骨质疏松症共69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QUS诊断正确67例,其诊断正确率为97. 1%(67/69)。同时,QUS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 5%、82. 7%、97. 1%、96. 3%;≤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的刚度(SI)、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分别为9. 3%、15. 5%、31.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 365,P 0. 01)。结论 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跟骨定量超声为评估依据,探讨绝经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骨代谢特征,并做两者关系的直线相关分析。方法:选择2003-01/2004—06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年龄60~80岁,均为绝经后女性。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lt;20μg/min为单纯糖尿病组(n=44),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为伴有糖尿病肾病组(n=40)。观察两组患者定量跟骨超声传导速度、振幅衰减和骨硬度指数的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等指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病例84例。①伴有糖尿病肾病组跟骨定量超声振幅衰减、超声传导速度及骨硬度指数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61.25&;#177;10.56)dB/MHz.(1480.25&;#177;112.11)m/s,(53.12&;#177;10,25)%;(68.93&;#177;13,24)dB/MHz,(1600.23&;#177;120.41)m/s.(62.65&;#177;11.45)%,t=2.9198,4.7126,4.0036,P&;lt;0.01]。②伴有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甲状旁腺素、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或低于单纯糖尿病组[(18,01&;#177;5.62)ng/L,(3.05&;#177;2.63)μg/L;(12.16&;#177;4.76)μg/L,(4.96&;#177;3.08)μg/L,t=5.1626,3.0412,P&;lt;0.01,0.05]。⑧直线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r=-0.376,-0.382,-0.354,P&;lt;0.01),与骨钙素水平呈正相关(r=0.398,0.346,0.342,P&;lt;0.01)。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有肾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情况更加严重;其发生与糖尿病肾病时甲状旁腺素升高所致骨吸收增加及骨钙素降低引起的骨形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跟骨超声骨密度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超声骨密度测量仪经过不断地改进投入临床使用,为临床骨密度的测量开辟了一条新 的途径。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数据大部分为国外数据。本文利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部分正 常妇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仪器的精确度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8年11月~1999年8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门诊健康查体女性及院内部分职工 。年龄20~65岁。所选女性均无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子宫附件切除等影响骨密度变化疾病,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未进行激素替代及长期钙剂 治疗。1.2 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术后便秘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2年8月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85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便秘分为便秘组、无便秘组,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跟骨骨折术后便秘的相关影响因素,使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评价列线图的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 285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8.77%(139/285);两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规律腹部按摩、每日饮水量、习惯床上排便、术后规律床上活动、每日摄入水果、术前便秘、SAS评分、使用止痛药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便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使用止痛药、SAS评分、每日饮水量、规律腹部按摩、每日摄入水果、术后规律床上活动、习惯床上排便是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P<0... 相似文献
9.
应用骨超声衰减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跟骨超声衰减 (BUA)测量对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40例绝经 3年以上患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服用阿伦膦酸钠 6个月。服药前后分别用超声测量跟骨的BUA ,双能X线测量第 2~ 4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BMD) ,行配对t检验并作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用药前左跟骨BUA平均值为 ( 5 3 7± 5 2 )dB/MHz ,服药后为 ( 5 5 7± 2 8)dB/MHz (P =0 0 2 ) ,显示BUA检测能反映疗效变化 ,并与左股骨颈的BMD变化有相关 (r =0 387,n =40 ,P <0 0 5 ) ,但与腰椎和髋部总的BMD变化无相关。结论 :服药后BUA值比服药前有明显增加 ,提示BUA可初步估计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体重指数标准化,分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探讨定量骨超声测定的统一标准。方法采用UBIS5000型定量超声仪,对山西地区811例20~80岁正常成人(女468例,男343例)行跟骨定量超声参数测量。结果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和刚度(STI)的峰值女性在45~49岁犤BUA为(67.71±4.91)dB/MHz,STI为(86.3±14.5)%犦,BUA峰值男性在50~54岁犤(71.41±7.69)dB/MHz犦。经体重指数校正后,不论男性或女性BUA、STI及超声波传导速度(SOS)峰值均在20~24岁。结论跟骨BUA、SOS和STI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消除体重指数影响后差异仍明显,且随增龄逐年降低,男性变化趋势不如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一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42)
背景:跟骨骨折常伴有跟骨高度的减少,相比于手术指证较为明确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跟骨高度减少达到多少时需要手术尚无标准,因此需要找到较为量化的手术指征。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跟骨高度不同程度改变后跟骨应力的变化情况。
方法:建立正常足踝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跟骨高度减少5,10,15,20 mm时的有限元模型,测量不同跟骨高度时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置。
结果与结论:正常模型跟骨的应力集中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后关节面前内方及跟骰关节面,最大应力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最大应力值16.608 MPa。跟骨高度减小后跟骰关节面处应力集中消失,跟骨高度减少5,10,15及20 mm时,应力峰值分别为18.325,19.674,22.491及25.694 MPa。提示跟骨高度改变后应力增大集中现象明显,术中应尽可能将高度恢复至正常,若复位困难时至少应将高度丢失复位至10 mm以内。 相似文献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跟骨高度不同程度改变后跟骨应力的变化情况。
方法:建立正常足踝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跟骨高度减少5,10,15,20 mm时的有限元模型,测量不同跟骨高度时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置。
结果与结论:正常模型跟骨的应力集中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后关节面前内方及跟骰关节面,最大应力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最大应力值16.608 MPa。跟骨高度减小后跟骰关节面处应力集中消失,跟骨高度减少5,10,15及20 mm时,应力峰值分别为18.325,19.674,22.491及25.694 MPa。提示跟骨高度改变后应力增大集中现象明显,术中应尽可能将高度恢复至正常,若复位困难时至少应将高度丢失复位至1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太仓地区体重指数(BMI)正常女性跟骨超声骨质量特点。方法使用定量超声测定1727例BMI正常女性右侧跟骨超声骨质量指标,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超声指标的特点及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 (1)53岁后的各年龄组超声指标呈现明显逐年下降趋势,较38岁前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分别于18~22岁和38~42岁出现两个骨峰值;(3)年龄与声速(SOS)、传播指数(TI)、骨超声评价指数(OSI)及BMI有相关性(r=-0.279、-0.163、-0.212、0.238,P均<0.01);(4)以18~23岁为骨峰值组,53~57岁、58~62岁和≥63岁三组的OSI-TM(%,s)分别为(93.50,-0.80)、(89.03,-1.34)、(84.84,-1.86);(5)SOS自38岁后逐年下降,不受身高、体重、BMI影响;(6)年龄<43岁,OSI=2.676+0.082×年龄(t=5.912,P<0.01),而年龄≥43岁,OSI=2.758-0.082×年龄(t=-5.912,P<0.01)。结论太仓地区女性超声骨质量随着年龄变化,有两峰表现;应加强43岁前、处于孕产期和绝经期女性的骨健康教育;适当地增加体质量可提高骨密度,但不能阻止骨量减少的发生;SOS和OSI互参,可提供更多骨质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25-1327
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43例,均接受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进行治疗,对影响手术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加以讨论和分析。结果并发症分级2级及以上患者15例,构成比34.88%,纳入并发症组;2级以下患者27例,构成比65.12%,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并发症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并发症组脊柱骨折、糖尿病以及吸烟史患者的比例46.67%、73.33%、66.67%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8.52%、33.33%和33.3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导致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脊柱骨折、糖尿病以及吸烟史三方面,手术前应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尽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跟骨定量超声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并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210例AS患者跟骨的骨密度,其中男165例,女45例,并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分析AS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AS患者早期即有较高的骨质疏松发病率,AS组骨密度(患者骨密度观测定和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比较,t-Scor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2.32&;#177;1.19和1.26&;#177;0.89,女:-1.0l&;#177;1.18和1.45&;#177;0.36:t=29.8,13.7,P&;lt;0.05);AS组骨质疏松发生率(男47.9%,女2%)与对照组(男7.3%,女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7,0.35,P&;lt;0.05)。HLA-B27(+)与HLA-B27(-)患者骨密度(-2.26&;#177;1.15和-2.56&;#177;0.7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P&;gt;0.05):结论:骨质疏松是AS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疾病早期即有骨质疏松发生,超声骨密度可敏感检测AS继发骨质疏松,提示对AS患者早期既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影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作出参考。方法对我科116例129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造成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9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牵拉方法、手术时间、植骨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引流方式),对经过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9侧跟骨骨折术后有16例出现切口并发症,有3例伤口裂开,5例血肿形成,7例皮缘坏死,1例骨髓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组与不发生组在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牵拉方法、手术时间、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引流方式8个因素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95%可信区间:1.001~4.160,P<0.05),手术时机的选择(95%可信区间:0.305~0.862,P<0.05),牵拉方法(95%可信区间:1.113~5.704,P<0.05),引流方式(95%可信区间:1.277~36.721,P<0.05)是跟骨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禁烟,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中由经过经验丰富的医师行动态牵拉,使用置管冲洗引流可能有助于减少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妇女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30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妇女骨质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量仪对广州地区308例妇女进行跟骨骨质测量及评估。结果 本组资料各参数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在绝经期由(66.9&;#177;5.6)dB/MHz急剧降至(65.0&;#177;4.5)dB/MHz(P<0.01),而绝经后早期下降相对平缓(P&;lt;0.05),但老年期开始又呈明显递减(P&;lt;0.01)。超声传播速度值在骨峰值出现后随年龄增加而有规律地递减,进入绝经期后呈急剧递减(P<0.01),但81岁以上时则下降不再显著(P>0.05)。骨硬度指数值在绝经期开始即急剧递减(P&;lt;0.01),且下降幅度较大、敏感、直观。结论 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不仅可以提供反映骨量的指标,而且可以对骨结构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5月—2002年12月2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按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标准差)及骨量丢失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t值≤-1.0标准差),然后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4的骨量丢失只与性别(OR值为0.336,P<0.01)和体重指数(OR值为0.911,P<0.05)相关;与股骨近端(包括全部、股骨颈、Wards三角及股骨转子共4个部位)的骨量丢失相关的因素是:病程(4个部位,OR值为1.028—1.054,P<0.05或P<0.01)、ASIA残损分级(除股骨颈外的3个部位,OR值为0.682—0.764,P<0.05或P<0.01)、年龄(Wards三角,OR值为1.032,P<0.05),以及体重指数(股骨转子,OR值为0.898,P<0.01),而脊髓损伤平面和肢体痉挛程度与L4和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L4和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因素不同;病程和ASIA残损分级是脊髓损伤患者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衰减系数(AC)变化的相关因素,并评估衰减成像(ATI)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定量诊断的临床实用性及测量的可重复性。 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超声的ATI技术进行肝检测的114例受试者(NAFLD组56例,健康对照组58例),分别获得二维超声和AC,同时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测指标等,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AC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四分制评分(S0~S3组),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AC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评估AC与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操作者间(AC-1组和AC-2组)ATI测量的可重复性。 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肝脂肪变性程度是AC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07,95%CI:0.001~0.013,P=0.017;β=0.083,95%CI:0.070~0.095,P<0.001)。NAFLD组A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C-1组:(0.716±0.098)dB/(cm·MHz)vs(0.539±0.058)dB/(cm·MHz);AC-2组:(0.699±0.102)dB/(cm·MHz)vs(0.542±0.053)dB/(cm·MHz)],且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AC逐渐升高[S0组(58例)AC为(0.539±0.058)dB/(cm·MHz),S1组(23例)AC为(0.640±0.063)dB/(cm·MHz),S2组(20例)AC为(0.718±0.050)dB/(cm·MHz),S3组(13例)AC为(0.845±0.059)dB/(cm·MHz);F=122.27,P<0.001]。AC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840;P<0.001)。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AC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16(95%CI:0.708~0.881)、0.886(95%CI:0.301~0.967)、0.876(95%CI:0.479~0.960)、0.939(95%CI:0.819~0.981),P均<0.001。 结论AC与BMI、肝脂肪变性程度显著相关,且ATI技术的操作者间可重复性极好,结果较为稳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脂肪肝并对脂肪肝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跟骨及游离股骨头超声测定法预测股骨颈骨折发生危险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跟骨及游离股骨头超声观测值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以及跟骨超声测定法预测股骨颈骨折发生危险性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60例,为骨折组。未罹患骨折的女性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UBIS 5000型跟骨超声仪测定两组跟骨超声骨密度参数超声波振幅衰减系数(broadband ultrasonic attenuation,BUA)值及骨折组游离股骨头:BUA值。取骨折组游离股骨头骨折断端骨块作骨形态计量法测量。结果:骨形态计量法测量显示骨折组游离股骨头骨折断端具有明显骨质疏松特性,骨小梁数目减少、变薄、联结点减少,髓腔扩大。骨折组跟骨BUA:(5l_6&;#177;2.8)dB/MHz,对照组BUA:(55.8&;#177;2.6)dB/MHz,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3,P&;lt;O.01)。游离股骨头BUA:(48.3&;#177;2.4)dB/MHz,与跟骨BUA相关系数r=O.8,两者密切相关。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颈部存在明显骨质疏松,且BUA下降较跟骨明显,超声测定可能可反映骨结构的变化。跟骨BUA与股骨颈部BUA一致下降,两者正相关,跟骨超声测定可能预测股骨颈骨折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