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6月采用单边带关节的超踝关节T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19例(21侧)Pilon骨折患者。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或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可以距下关节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依据伤口软组织情况在术后2~3周松动外固定支架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骨不连等并发症。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Burwell&charnley踝关节骨折复位评分法)为C1型5例全部达解剖复位;C2型达解剖复位7例,一般2例,C3型达解剖复位4例,一般1例,复位差2例。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评分法)为72~98分,平均92分;优4侧,良12侧,可3侧,差2侧,优良率为84.2%。结论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菁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0):624-627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6例10足先天性垂直距骨,女4例,男2例;神经肌肉型(Ⅱ型)4足,错构综合征型(Ⅲ型)5足,特发型1足.手术时年龄为13~39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足后与足背双切口行一期软组织松解手术跟腱内侧纵切口内延长跟腱,切开踝、距下关节囊.足背踝关节前下方切口(从腓骨小头下方至距舟关节外侧)内切断第三腓骨肌,延长趾长伸肌和腓骨长短肌;松解跟骰、距下以及距舟关节等关节囊;胫前肌止点穿越距骨颈.距舟关节复位后用两枚克氏针分别固定距舟关节和跟距关节.术后踝跖屈石膏固定3个月,然后穿矫形鞋至少12个月.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3.1个月.以Adelaar的临床指标和足侧位片测得的距骨轴-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TAMBA),跟骨轴-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CAMBA)为评判标准.术后10足均保持良好外观和足弓,足底无距骨头突出,距下关节和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2足于负重位有轻度跟外翻,7足还未脱离矫形鞋.X线片示无距骨缺血性坏死.平均TAMBA术前66°(50°~98°),随访末期为1.6°(-11°~16°).平均CAMBA术前26.1°(14°~60°),随访末期为-5.45°(-13°~3°).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惟一方法,单纯软组织松解术是婴幼儿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用U形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2月~2002年9月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少量螺丝钉内固定及U形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平均为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等发生。终末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95°,伸180°。踝关节平均背伸10°,跖屈28°。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经关节面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即能维持骨折对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又不妨碍关节活动,是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rthofix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对11例高能量Pilon骨折采用Orthofix公司第四代跨关节外固定结合克氏针或螺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远端外固定螺钉固定于跟骨和距骨颈,外固定活动轴和踝关节运动的轴心位置保持一致。术后3周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2~5个月后去除外固定。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植物外露等并发症。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按Mazur标准进行,临床评分68~97分(平均82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Orthofix跨关节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5月~2004年10月,笔者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50例,随访7~36个月,平均14·2个月。比较外固定架组(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跟骨牵引组(有限内固定结合跟骨牵引)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以及踝关节功能三方面的差异。结果外固定架组比跟骨牵引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伤口感染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采用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型外固定架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05—2013-10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架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38例。结果 38例平均随访15(10~21)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一例软组织严重并发症发生。参照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4%。结论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按逆损伤暴力方向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有效保护了受损的软组织,降低了骨折复位难度,简化了手术过程,较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节稳定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右侧8例,左侧4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1例。SandersⅡ型8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C型2例),Ⅲ型4例(ⅢAB型2例,ⅢAC型1例,ⅢBC型1例)。结果12例中11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SandersⅢAB型骨折由于中间的骨折块压缩过深而未能达到复位要求,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小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关节镜检查证实关节面骨折间隙和台阶均<1mm。术前B"hler角为18.4°±5.8°,Gissane角为109.1°±10.2°,跟骨宽度为(35.9±2.2)mm;术后B"hler角为25.4°±3.5°,Gissane角为118.1°±6.4°,跟骨宽度为(32.3±1.1)mm。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评分为82~100分,平均92.5分,优6例,良3例。所有获得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明显跛行。结论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关节周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4月采用Orthofix组合式外固定架系统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关节周围骨折15例,包括胫骨平台骨折12例,其中Schatzker Ⅵ型9例,Schatzker Ⅴ型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7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3例,均为Riiedi Ⅱ型闭合损伤。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13例患者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5个月。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行二期植骨术,其中1例更换为钢板螺钉内固定,1例仍维持外固定。4例患者术后并发针道感染。膝关节功能采用Insall评分,平均83分;踝关节功能采用01erudand Molander系统,平均91分。结论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高能量胫骨关节周围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可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对软组织干扰小,允许早期的负重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3诊治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15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10-19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无感染、骨髓炎、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Teeny-Wiss的评分评定:72-93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三种方式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方式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旨在提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自1991年10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51例,均属Ruedi和AlgowerⅢ型.按治疗方式可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22例,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回治疗15例;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14例(分两步)结果经6月~8年的随访发现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别,以短期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用钢板内固定组疗效最佳.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8.6%,并发症发生率为28.5%.结论短期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用钢板内固定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延迟愈合等,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应视为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60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fond treated by either an ankle-sparing diaphyseal-epiphyseal technique using the Ilizarov ring fixator or by an ankle-spanning technique using a monolateral articulated external fixator. The Ilizarov ring fixator was applied in 24 fractures and the monolateral articulated transarticular external fixator in 20. Both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with limite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if necessary. Between three and nine years after the injury, all patients returned for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kle function using the modified Mazur scor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 gender, mechanism of injury, type of fracture or length of follow-up. The mean functional ankle score was 86 points for the Ilizarov group and 82 points for the articulated fixator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7).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regard to the radiographic score and late complications.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Ilizarov ring fixator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ankle and subtalar movement. We conclude that both techniques of external fixation are satisfactory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fond, but that the total arc of movement of the joint is preserved better without bridging the ankle.  相似文献   

12.
轴向动力型外固定器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Z  Hou SX  Wu KJ  Zhang WJ  Shang WL  Wu W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33-736
目的回顾分析运用轴向动力型外固定器和改良穿针技术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2000年7月至2003年2月间14例严重Pilon骨折(Rtiedi-Allgtiwer Ⅱ型和Ⅲ型)患者,年龄20-52岁(平均38岁),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轴向动力型外固定器治疗,远端外固定针置入技术经过改良,2枚外固定针分别置入距骨和跟骨,使外固定器远端夹具旋转轴线与胫距关节旋转轴线重合。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周)。最后一次随访时,ASS评分优5例,良6例,可3例。无切口裂开、皮缘坏死、表浅及深部感染、骨髓炎,无骨折移位及关节面塌陷;仅有1例近端外固定针道感染,经清创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好转。结论经过改良的轴向动力型外固定器技术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结构稳定性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18例胫骨pilon骨折伴踝关节外侧结构损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岁.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2例.AO分型:B1型3例,B2型5例;C1型3例,C2型7例.对于12例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首先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腓骨复位和内固定,接着采用改良前内侧切口进行胫骨Chaput结节的复位和固定,中间关节面以及内侧骨块参照Chaput结节进行复位.对于2例开放性骨折和4例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多发伤的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腓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胫骨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对内侧结构只做克氏针或螺钉临时复位固定,二期(平均14 d后)拆除胫骨外固定支架或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8~30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4例失访.14例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关节面复位评价:解剖复位9例,一般4例,差1例.临床功能评价:优6例,良3例,可4例,差1例.1例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外固定后出现感染,在抗感染治疗后7周更换内固定,同时放置庆大霉素珠链,术后30周骨折愈合. 结论踝关节外侧结构稳定性的恢复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和开放性Pilon骨折。方法2000年1月~2002年5月采用自制超躁关节可动外国定架治疗踝关节粉碎和开放性Pilon骨折15例.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0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平均为3个月.骨折愈台时间平均为4.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延迟愈合者行骨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钢板内固定。9倒开放骨折者无一例发生感染:其余6例闭合骨折者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仅2例发生钉道感染,终末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为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1例因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应用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复杂的Pilon骨折.既能维持骨折对位.又不妨碍踝关节活动,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4例Pilon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0个月。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发生。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优14例,良7例,可3例。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32例Pilon骨折患者,对Ruedi-Allgower分型4例Ⅰ型者,采用跟骨牵引加超踝关节小夹板外固定2例,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钉加石膏外固定2例;对28例Ⅱ、Ⅲ型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1例,行有限内固定并辅以石膏外固定5例,2例Ⅱ型开放性骨折者用外固定架固定。植骨13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根据Teeny和Wiss提出的评分系统:优2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及最佳的手术时机是治疗Pilon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勇  陈维毅  易兴彪 《骨科》2016,7(1):40-44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固定组(40例)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单纯内固定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评价复位情况,Tornetta等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结果,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术后1周时,联合固定组22例达解剖复位,12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单纯内固定组19例达解剖复位,16例复位可,5例复位差,两组关节面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P=0.643)。术后3个月,联合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5%,显著优于单纯内固定组的80.0%(χ2=4.114,P=0.0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使损伤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有效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10年2月对25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行胫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内侧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手术时间80~210 min,平均95 min。2例术后出现浅表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3周。25例随访12~34个月,平均24个月。关节骨折复位采用Burwell&Charnley评分法:C1型全部解剖复位;C2型解剖复位8例,一般2例;C3型解剖复位4例,一般3例,差2例。术后12个月按Baird&Jackson的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优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0%(20/25)。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提高关节面的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复位手法、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3例复杂Pilon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分类标准,Ⅱ型14例,Ⅲ型9例。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用时平均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5ml,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23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螺钉松动及切口深部感染。3例出现钉道浅部感染,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轻度踝内翻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按Mazur踝关节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0%。结论复位手法、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能够减少切开复位带来的软组织损伤,避免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不连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