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徐灵胎在其《兰台轨范》中说:“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辩病状之所有异,治必有定法,法必有定方,方必有主药”。诊病之贵,在于“辨”,治病之要,在于“定”。所以对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一旦认  相似文献   

2.
“气至病所”的激发方法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至病所”是一个古老的经络问题,是指在针刺后经气从刺激点开始到达病所的一种针刺手法,古今医家都很重视。《内经》明确提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强调了在针刺治疗中,“气至病所”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对“气至病所”这一经络现象加以论述。1“气至病所”探源古代医学在针刺过程中,很注重调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又如《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气调而上。”均指出调气的重要性,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刺感应趋向病痛局部的“气至病所”法,…  相似文献   

3.
五彩盘瓠     
丙戌年从历史的星空中翩然而至,使中国九百六十万神州的土地上呈现一派五彩盘瓠的祥和景观;使炎黄血脉交融共仰神明的图腾“龙”所展示的“和谐”身姿中凸显“忠”的风格与魅力。汉代《忠经》中云,“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在医改激荡的丙戌之年话“忠”,其意博大深远。  相似文献   

4.
潘啸龙先生注评《楚辞·离骚》“民之计极”,极其正确。但潘文较略。本文对此注作进一步申说,“民”乃“君”之专指;“计”是“所”相讹;“极”,当为“至”。“民之计极”句解通,“陈词重华”一节大义亦就明朗  相似文献   

5.
区分医疗事故责任与医疗风险的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医疗风险概述 医疗风险无所不在,这是因为医学是科学,而科学是把“双刃剑”。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八章《其政闷闷》中讲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讲完这一句后,接着他又说:“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前一句好理解,  相似文献   

6.
郁证,古谓之“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引起病邪郁滞、瘀结、壅遏的一组疾病。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亦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滞而不通之义”。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均属广义的郁证,  相似文献   

7.
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座落在广西西部百色镇。这里是“五里归一寨,抬头一线天”的多民族的大山区。这所医专发扬抗大作风,搭盖了一些草棚作办公室、教室和宿舍,因此被称作“草栅大学”。正是这样一所物质条件很差的“草栅大学”,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捐引下,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艰苦奋斗,把学校“真正办到各族贫下中农的心坎上”。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更加朝气蓬勃,成为一所受群众欢迎的社会主义新型医科大学。它为改变边疆山区缺医少药的而貌,为少数民族培养本民族的医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近我们走访了百色医专,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8.
针刺中患者自我行气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针刺法之核心即“气至病所”,唯其如此,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又说:‘伪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呼若见苍天。”只有这样,方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选穴和行针是医生所为,而“气至病所”乃患者所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刺治疗中,患者和医生的配合就成为针刺治疗的重要因素,纵观古代数百余种外法,其都是通过各种单式或复式方法力求气至病所,但患者的感受毕竟是最直接最容易判明是否气至病所的一种客观依据。鉴于此,…  相似文献   

9.
非典的伏气温疫--膜原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非典”,中医中药的疗效为世人所瞩目。根据“非典”发病机理是伏邪病毒由里向外达表。因此,治疗上当治其所来之“路”,逐其所去之“道”。祛除病邪;“祛”≠杀死,而是逐出其门户,一个“祛”字,道尽了中医辩治非典的秘诀。运用膜原说,疏利透达,轻清宣气法,选用达原饮、升降散、三仁汤及藿朴夏苓汤辩治挟湿型非典,疗效肯定,这也显现了中医中药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具有促进血循、调畅血行,消散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病证,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坚削之”,“客除之……留攻之”等治疗原则,奠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理论基础。以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又提出了“蓄血”证,亦是瘀血,并对瘀血的脉证、病因都有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具有促进血循、调畅血行,消散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病证,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等治疗原则,奠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理论基础。以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又提出了“蓄血”证,亦是瘀血,并对瘀血的脉证、病因都有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学中“毒”字含义探析中医学教研室(046000)原培稼附院检验科郭爱则毒药之毒.人所共畏。言之多有谈虎色变之感.因“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然而,祖国医药学中“奇”的基本含义.远非指此。本人认为中药学中“毒”的含义,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鳙之美者在于头”,民间也有“鳙鱼头,肉馒头”一说,是历来被美食家所推崇的鱼头之一。多吃鱼头对人的健康的确有益。  相似文献   

14.
评介《济仁医录》余瀛鳌在近些时出版、发行的一批医籍中,我看到了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撰著之《济仁医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为此书所呈现的学术风貌和内容所吸引。作为现代的名中医,李教授编写此书,是他“常存拯疾济羸之仁”(见该书“前言”)所...  相似文献   

15.
“如人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此话,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充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评价。金谷园是西晋大富豪石崇在洛阳依邙山、临谷水所建的一所规模宏大的花园式别墅,奇异无比,宝藏尽收,曾有“天下第一园”之称。将《本草纲目》与它相比,可见其中奥妙之多!  相似文献   

16.
上池之水论     
人体之中,首脑为“上”。脑为髓海,内寄元神,为诸阳脉之所汇,统揽全身之总司,故亦谓“上”。首脑之域,口腔乃“池”。口中经穴网布,管窍通津。口中穴位内连经络,窍道贯通脏腑,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口。故“上池”者,浑然兮一太极时空,形似中空存大有,其经络相连间,精津如泉涌,此乃“上池水”。得此水而复咽,擅注各脏腑经脉,充养精气神,沥润滋养肢体百骸。  “池”中之舌由心脉所系.以映气血之荣枯;旁系脏腑之经络,以观脏腑之盛衰;“池”中龈交穴,乃任督阴阳二脉之交会.阴槽阳气过度转化,维持着任督经脉的槽气…  相似文献   

17.
疾病是人类的敌人,因为疾病夺去了人们最为珍贵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方设法,企图消灭疾病,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还在为战胜癌症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艾滋病、“非典”、禽流感又粉墨登场了。这正如二千多年以前司马迁所说的“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似乎人类在疾病面前,总是感到措手不及。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人总是要生病的,但不必对疾病产生恐惧。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重灾区,普通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就差不多有一个人为乙肝病毒现证感染者。如果加上已经痊愈的乙肝患者,则乙肝病毒感染人群将会更加庞大。人们在谈到乙肝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时,无不为之忧心忡忡,患者及其家属更为恐慌,常常多方求医,企图“转阴”或谋求“保肝”,  相似文献   

18.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6):F0003-F0004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医疗卫生工作是一个“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行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作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当家人的岳庆祝院长,尽职尽责,顾全大局,同全院干部职工一起以廉洁的医风、一流的技术、规范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到了“情为民所和经、利为民所谋”。他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爱心门诊”,  相似文献   

19.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之一,傅青主认为缺乳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如《傅青主女科》中说“夫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然二者之中,血之化乳,又不若气之所化为尤速……”。二是产后肝气郁结乳汁不通,“少壮之...  相似文献   

2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径》。“本”是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正”是机体对“邪”的防御功能。李中梓根据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论点提出“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