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突及岩尖气化与颈静脉球高位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统计乳突和岩尖的气化分型及各型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出现率右侧为40.67%(194例),左侧为21.38%(102例);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岩尖气化I型与III型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分别为31.25%及30.58%,乳突气化型与其它型颈静脉球高位的出现率分别为31.64%及29.02%,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在两侧及性别间存在差异;颞骨气化与颈静脉球高位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CT诊断乳突巨大迷走气房一例王国华程楷姜立民安丰新患者女,10岁。右耳后肿物4年,渐加重2年。体检:右耳后乳突、枕部触及骨性隆起,8cm×10cm大小,无压痛。CT扫描:右颞骨乳突、岩锥、鳞部及其颧突广泛高图1,2右乳突、岩锥、颞鳞及颞骨颧突显著气化...  相似文献   

3.
乳突梅氏位片是观察颞骨岩部长轴方向的轴位、乳突气房、鼓房、内耳孔、颈动脉管、迷路和颞颌关节,特别是乳突气房放大,颞骨岩部拉长,显示十分清晰,不仅可以帮助确诊,而且能进一步了解中耳乳突骨质破坏范围大小,并发症征象以及解剖变异,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资料.本文剖析拍摄乳突梅氏位中的几何关系,介绍一种梅氏位的投照技巧,使复杂的投照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0岁。枕部肿物数年,近2年来,枕部肿物增大,压之易退。体检 后枕部可触及拇指头大小肿物,呈囊性感,压之消退。X线平片 头颅侧位片示枕骨有大片无骨结构之透亮区,与乳突气房连成一片,枕骨内、外板变薄。汤氏位片示枕骨后下部见大片透亮区,与左侧乳突气房相连成片,且与乳突气房密度一致。CT检查 头部CT平扫,左侧颞骨鳞部、颧突、乳突及岩锥见过度气化。气化扩展至同侧枕骨中下部并越过中线,在中线处形成2cm×3cm骨缺损,气体溢于皮下(图1)。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周围。环椎左侧侧块,前弓亦见气房(图2)。上述低密度影CT值为…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了1例面神经神经鞘黏液瘤。CT显示左侧颞骨乳突部及面神经管乳突段骨质破坏。MRI平扫显示左侧颞骨乳突部及中耳腔软组织肿物, 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 T2WI和DWI呈稍高信号, ADC图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环形明显强化, 延迟期强化, 对比剂有向内填充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洪锦科  高盛宏  张俊  周锦川 《人民军医》2004,47(10):591-593
面神经损伤多由医源性或外伤性(颞骨穿透伤或颞骨骨折)等引起。医源性损伤可见于中耳(易损伤前庭窗上方和面神经)、乳突(易损伤水平段)、中颅凹(易损伤迷路段)及腮腺手术等。据资料统计,中耳乳突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3%。1974年3月~2003年8月,我院做中耳乳突手术306例,其中发生面神经损伤5例(1.6%),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7.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表现,评价HRCT 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扫描图像。结果 颞骨单侧发病lO例,双侧发病6例。腿cT示受累颞骨弥漫性膨大,骨皮质变薄。根据病变的密度分为3种类型:硬化型9例(56.2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变形性骨炎型6例(37.5%),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中散在点或片状低密度区;囊型1例(6.25%),病变明显膨胀,表现为多个球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有薄的骨壳包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导致颞骨的自然腔隙、孔道狭窄,如外耳道、鼓室腔、内听道、前庭导水管、耳蜗导水管及面神经乳突段骨管;一般不破坏听小骨和内耳骨迷路;常见并发症为炎症、胆脂瘤,3例(18.75%)继发胆脂瘤分别位于外耳道、乳突及上鼓室,乳突窦,其中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破坏邻近听小骨、上半规管。此外,还可引起岩段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茎乳孔和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改变。结论HRCT可清楚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5年7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例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结果 4例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中,单纯高分辨率CT平扫检查2例,高分辨率CT和MRI平扫检查2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单纯位于鼓室2例,CT平扫表现为鼓室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同时累及鼓室、鼓窦及乳突2例,CT平扫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岩骨膨胀性破坏,2例听小骨、半规管、面神经管鼓室段及迷路段侵蚀破坏,1例耳蜗、前庭、内听道及乙状窦前壁破坏。MRI扫描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片状等T_1长T_2异常信号,周围岩骨膨胀性破坏,DWI表现为环状高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结论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中耳及乳突的癌肿在临床上不多见,且患者常未及时求治而至晚期,因此癌肿常常同时累及中耳、乳突、岩部及颞颌关节,治疗颇为困难。采用乳突根治术效果亦不满意,主要是因为乳突根治术不能切除全部癌肿组织。颞骨部分切除术是近十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可以同时切除全部耳郭、外耳道、下颌关节、乳突,颞鳞部及岩部外三分之二部,手术  相似文献   

10.
CT扫描尤其是高分辨率CT扫描能清晰显示耳部及其邻近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对耳部的先天畸形、外伤、各种中耳炎症及某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如硬膜外脓肿,乙状窦周围脓肿、脑脓肿、以及肿瘤等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所以已逐步取代颞骨岩部乳突部的传统X线摄影。但是我国目前仍有大量基层医院没有购置CT扫描机,颞骨岩乳突部X线摄影对于耳部某些疾病的诊断来说,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耳为鼓膜以内含气的空腔,借咽鼓管,经鼓窦入口、鼓窦与乳突相通。其粘膜互为连续,中耳炎时常伴发乳突炎症。气化型乳突,炎症可很快蔓延至整个乳突小房形成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板障型乳突,炎症多局限于鼓  相似文献   

12.
颞骨茎突十字定位双角度摄影赵贺军颞骨茎突位于颞骨下方、岩部后侧、乳突前方、颈静脉孔前外侧,投照困难,易与其他部位相重叠。十字定位双角度投照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兹介绍如下。1.床面十字定位角度:在摄影床纵向中心近头侧画一直线,与床面中心线相交成直角,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颞骨MRI及CT表现,并探讨术前影像学对人工耳蜗植入的价值。方法拟行CI的160例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64例同时行横、冠状面扫描,119例行MR检查。结果320耳乳突均气化良好,乳突蜂房向后超过乙状窦前壁206例。左、右侧乳突长度分别为(2.34±0.42)、(2.25±0.40)mm(U=1.887,P<0.05),宽度分别为(1.57±0.30)、(1.50±0.27)mm(U=2.35,P<0.05)。中耳炎8耳,CT示鼓室及乳突蜂房不含气,MRI为长T1,长T2信号。颈静脉球窝扩大或高位18耳,蜗窗龛狭窄2耳。迷路炎9耳,8耳CT表现耳蜗、半规管及前庭不同程度的骨化,MRI表现为长T1,短T2及短T1、等T2信号,并且T2WI信号不连续。1耳膜迷路闭塞,CT为阴性,MRI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耳蜗完全未发育1耳,耳蜗发育周数不足6耳,Mondini畸形5耳。前庭导水管扩大40耳,前庭、半规管发育畸形10耳,内耳道狭窄5耳。结论术前的颞骨影像学诊断,对于CI成功实施能够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方,乳突尖上方,外耳孔向下约1cm,伸向前下,由粗渐细如骨刺状.  相似文献   

15.
改良颞骨Stenver位摄影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良颞骨Stenver位摄影术的探讨于兹喜,朱延好,孙勇,冯树理,崔崔,朱应利Stenver位是摄取颞骨岩乳部水平展开像的位置,临床上应用此位置检查乳突、外中内耳病变,如乳突炎、胆脂瘤和听神经瘤等,应用频率较高。以前的摄影方法是让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  相似文献   

16.
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0例均经过CT检查,其中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其余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CT发现10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8例并纱及岩部和鳞部,7例累及中耳、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破坏各2例。CT显示10例颞骨病变区均呈大块溶骨性破坏,轮廓不整,8例边缘清楚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MRI发现5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4例并累及岩部及鳞部。3例累及中耳,1例内耳膜迷路破坏,MRI显示5例颞骨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呈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对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 ,11岁。左侧颞部渐进性增大肿块 2月余 ,并伴有左侧耳鸣 ,无眩晕、头痛及呕吐。查体 :左侧颞部见5 .0cm× 2 .5cm× 3.0cm半球形肿块 ,皮温不高 ,不红 ,边界清 ,质地较硬 ,无波动感及缺损 ,轻压痛 ;双侧外耳道无分泌物 ,听力正常。CT扫描示 :左颞骨鳞部靠近乳突处板障内见一5 .5cm× 3.0cm× 3.5cm大小高密度灶 ,呈膨胀性生长 ,CT值4 0HU ,肿块密度大致均匀 ,骨窗见其内有短条状及小片状骨密度间嵴 ,颞骨内外板变薄 ,有小部分缺损 ,左乳突小房受压(图 1、2 )。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CT诊断 :左颞骨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突癌。根据X线密度的增减程度及范围,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将其分为3型:(1)坚实型,密度超过同侧下颌支,范围超出乳突,并有大小及形状不一的破坏区。病理检查为鳞状细胞癌。(2)中间型,密度正常或略有增加且范围不超出乳突区,但破坏区可见于乳突及颞骨其他部分。病理检查为鳞状细胞癌。(3)溶骨型,乳突区明显的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和不规则,附近骨密度减退。病理检查为基底细胞癌。本文对乳突密度变化及骨质破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颞骨和耳的高分辨CT解剖。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HiQ CT机对53例(106耳)正常国人进行横断和冠状面扫描,以高细微骨算函数重建图象。结果:高分辨CT不仅能够显示颞骨和耳的微细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而且能够提供丰富的软组织信息,明显优于乳突平片和多轨迹体层摄影。结论:认为高分辨CT是目前检查颞骨和耳的最佳放射学检查方法,尤其是对听骨链的检查,可取代多轨迹体层摄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致病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病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癌放疗病史、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腭裂、乳突气化不良等因素与病情发展为难治性的关系。结果 96例(107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发展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22例(24耳),发生率为22.4%。各项因素中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鼻咽癌放疗史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具有多重性,其中主要危险因素为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电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