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郁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而HSCs活化和功能改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对HSCs的干预无疑将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核心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后发生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是以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构组成发生紊乱,并在肝内过量沉积。正常情况下,ECM的合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而在肝纤维化时,肝内以胶原为主的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量沉积在肝内,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肝星状细胞分子机制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ECM主要成分包括各型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HSCs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并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 近年国内外围绕以HSCs凋亡和促进胶原的降解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研究成为热点,为肝纤维化的防治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COL-Ⅰ、COL-Ⅲ和TIMP-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到进展与逆转两方面的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降解减少最终导致ECM在肝内的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ECM的主要成分是I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是调节ECM降解的主要酶,其主要成分MMP-1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抗肝纤维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OL-Ⅰ、COL-Ⅲ和TIMP-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贾继东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5-72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有炎症、缺血缺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是肝纤维化的核心表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仍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病理过程,其实质是以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两者的平衡在ECM的合成与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激活库普弗细胞并使之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血小板、炎性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HSC,使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同时激活纤维母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ECM沉积在肝Disse间隙内,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胶原酶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Ⅰ、Ⅲ型胶原是ECM的主要成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结果。近年来肝纤维化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肝星状细胞激活、趋化和增殖,引起一系列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胶原合成增加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始动因素。此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肝星状细胞(HSCs)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HSCs的活化启动、增殖、合成细胞外基质(ECM)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1〕。HSCs激活和增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高迁移族率蛋白(HMG)B1在胞外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活性〔2〕。一方面,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成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维持HSCs持久化激活的基础;另一方面,细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病理生理基础为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纤维化时,合成 ECM 的细胞主要是被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HSC 位于 Disse 间隙,又称 Ito 细胞、贮脂细胞,其胞质内富含类维生素 A 脂滴,是肝间质细胞中兼有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性质的一种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 的激活是关键性的病理事  相似文献   

11.
TNF-α与肝星状细胞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0引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病理生理基础为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1-10].肝纤维化时,合成ECM的细胞主要是被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11].HSC位于Disse间隙,又称Ito细胞、贮脂细胞,其胞质内富含类维生素A脂滴,是肝间质细胞中兼有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性质的一种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激活是关键性的病理事件[12].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组织学基础。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的共同途径,活化的HSC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ECM生成过量大于降解并沉积,则引起肝纤维化。胶原蛋白(C01)Ⅰ、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是ECM的主要来源。RhoA是Rho家族蛋白中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学合成经修饰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小干扰RNA(sinNA)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针对TIMP-2靶基因化学合成siRNA_366和siRNA_687,分别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转染活化HSCs,筛选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一对。再将此siRNA以不同浓度作用于活化HSCs,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I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纤维(COLI)和Ⅲ型胶原纤维(COLⅢ)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IMP-2蛋白表达。结果siRNA687对TIMP-2的沉默效率高于siRNA366。在活化HSCs中应用化学合成经修饰抗TIMP-2siRNA后,各siRNA组α-SMA、COLⅠ和COLⅢ的表达显著降低,且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A、PCⅢ和Hyp的含量也随之减少。结论化学合成经修饰抗TIMP-2 siRNA能够高效抑制TIMP-2的表达,减少HSCs分泌合成ECM,抑制HSCs活化,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长期刺激,如酒精、代谢异常、病毒、自身免疫反应、胆汁淤积等,导致肝实质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大于降解[1]。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2]。肝纤维化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15.
TIMPs和MMPs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共同后果,进一步则发展为肝硬化,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导致间质胶原及其它基质成分积聚。近年来,与基质降解与沉积有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得到较深入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ECM最主要的酶类,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为MMPS的特异性抑制剂,二者与肝内ECM的沉积与降解密切相关。MMPS及TIMPS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通过调节TIMPS与MMPS基因的表达来治疗肝纤维化将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是组织发生修复反应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形成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ECM的变化.其中肝星状细胞(HSCs)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均把HSCs作为最终靶细胞,促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影响肝纤维化形成的因素很多,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资料表明,免疫抑制对肝纤维化的进程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在HCV和HIV联合感染或肝移植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加快.本文就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沉积,肝星状细胞(HSC)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肝纤维化恢复期,HSC的减少不是由于其表型从活化状态向静息状态转变,而是由于细胞凋亡的结果。本研究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对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及TUNEL法来观察丹芍化纤胶囊对HSC增殖、活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晖  但自力 《山东医药》2009,49(1):111-11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研究证实,肝星形细胞(HSC)活化、增殖进而合成的大量胶原等细胞外间质(ECM)成分是各种肝脏损伤引起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其发生发展过程与ECM,特别是胶原的沉积与降解相对失衡有关。胶原的降解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表达有重要关系。现将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MPs及TIMPs的特点及其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林利静  徐列明 《肝脏》2012,17(6):433-435
肝纤维化时当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大于降解和吸收,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失衡,在肝脏中过多积聚和沉积,肝内胶原纤维增加进而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尤其是后期的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1].肝纤维化四项包括:(1)Ⅲ型前胶原( 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PⅢNP);(2)Ⅳ型胶原(CIV);(3)层粘连蛋白(LN);(4)透明质酸(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