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出生体重<2 500 g的患儿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矫治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成功16例.结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体重患儿,若临床心脏症状危重,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可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矫治婴幼儿先心病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矫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4月~ 3岁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35例 ,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中进行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结果 :全组无 1例早期死亡 , °房室传导阻滞 2例 ,无低心排、肺动脉高压危象、呼吸衰竭需气管切开病例 ,痊愈出院 35例。结论 :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修补手术中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出现的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总结和分析2011-01~2011-12 8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归纳后寻找对策。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手术护理差错,均治愈出院。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护理质量非常重要,对手术室护士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清锌、镁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孙国成,岳云本文对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血清锌、镁含量进行了动态检测,旨在了解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先心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镁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及时合理的补充调整提供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抑肽酶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了临床研究。随机选30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病例,对照组及用药组各15例。观察指标包括血小板计算,血小板功能测定,纤维旦白降解产物测定,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术后总输血量。研究结果证实了抑肽酶在风湿性心脏病长时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其保护血小板及其功能作用,以及减少术后出血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治疗期间全部患儿均给予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实施,病情保持稳定,有效脱离呼吸机患儿出血量少、疼痛显著缓解,未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愈合情况理想,患儿经检查后完全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修补术围手术期输血量。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疾病分为2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法洛氏四联征、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等),分别比较体重7kg以下、10kg以下、20kg以下2组患儿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量。结果:紫绀型组患儿平均用红细胞(4.02±2.33)U,非紫绀型组则平均用(3.08±1.07)U,紫绀型组多于非紫绀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用量紫绀型组平均(445.07±155.64)ml,非紫绀型组平均为(298.77±103.97)ml,前组亦显著多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用血量多于非紫绀型,尤其是血浆用量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3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两个时点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表面活生物质,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呼吸及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儿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6月-2003年8月,我们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各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1 354例,3例(0.22%)并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房颤 )的效果。方法 :选取 13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射频消融迷宫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术 ;另选取 18例患者 (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13例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5例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迷宫术组有 112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82 .4 %;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组 11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6 1.1%。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成功率高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较为多见,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现就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43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分析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间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34例,发生心律失常43例。其中术中心脏自动复跳后9例(6.7%),术后ICU室发生34例(25.4%),年龄4~65岁,先天性心脏病3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2例,心脏黏液瘤1例。术前心功能Ⅱ~Ⅳ级者,予以间断吸氧、强心、利尿、补钾、心肌极化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再灌注期的低血压效应及其机理。方法:连续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名,分别于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鱼精蛋白给予前1min,给予后5min、30min,测定右心房血NO的含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有7名患儿发生低血压反应(MAP≥10mmhg),伴随NO2^-/NO3^-含量较给药前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鱼精蛋白参与心肌再灌注期低血压反应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与短暂性NO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CPB)的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11至2016-11收治的先心病52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情况。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选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依据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选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减少血液丢失,依据体外循环情况行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及改良超滤,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结果:528例不同体重患儿的预充量:5 kg(160~180)ml,5~12 kg(220~250) ml,12~28 kg(300~350 ml),28kg(600~650)ml;入室后的平均HCT(36.1±5.9)%,实施无血预充,体外循环5 min时HCT(24.3±3.1)%,停机前HCT(24.8±3.0)%,出室前HCT(32.1±3.8)%。其中有43例(8.1%)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输注库存血,停机后有25例(4.8%)患儿输注库血。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患儿共72例(13.6%),共放血15 520 ml。术中195例复杂先心病患儿中有189例(96.9%)使用血液回收机,3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仅有3例(9.0%)使用血液回收,且均为稀有血型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常规超滤223例(42.2%),平衡超滤211例(40.0%)及改良超滤247例(46.8%)。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的无血体外循环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对于体重和HCT水平合适的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 32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行心内直视术转流中的肺保护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5月 32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体外循环 ,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转流中重点加强肺保护 ,避免增加肺血管阻力的外在因素 ,适当给予扩张肺血管药物。结果 :32 6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 8例 (2 .4 % ) ,其中 5例死于严重低心排 ,2例死于呼吸衰竭 ,1例死于心律失常。在ICU机械辅助呼吸平均 18h ,再次气管插管 5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中加强肺保护有利于降低肺血管阻力 ,减轻右心负荷 ,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是人体内超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的清除剂之一。通过催化消除氧自由基 ,起到阻碍活性氧的产生 ,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从而保护细胞正常功能。内原性SOD活力改变时 ,常与某些疾病有关。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前后 ,患者的红细胞SOD活力及其变化等问题 ,进行比较和分析。临床资料 患者为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 ,抗凝血于手术前、术后 (停体外循环后 )、术后 4h、术后 2 4h、术后 3d、术后 7d分别抽取。患者血样由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提供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携带临时起搏器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给予13例3岁以下行心内直视术后携带临时起搏器的患儿合理的心电监护,观察起搏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做好起搏器携带期间的安全护理。结果护士与医生配合默契,起搏器工作正常,患儿能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有效起搏,成功脱离起搏器。结论先心病术后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患儿经过医护的协作和精心护理,可顺利缓解心律失常给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患儿平稳地渡过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18.
李萍  申康  赵艳梅  张欣 《山东医药》2007,47(18):28-29
对280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4~30个月)的手术治疗情况及转归作回顾性分析.因难治性肺炎和心衰而急诊手术29例,其余术前2周给予降动脉高压治疗.29例行手术治疗患儿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手术.术后死亡11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2例、低心排2例、顽固性出血2例.认为先天性心脏病伴PH的婴幼儿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5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 5 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 5 3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 336例 ,女 2 0 1例 ,年龄 1~ 36 (平均 13 2± 9 4 )个月。结果 :5 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共死亡 36例 ,死亡率 6 7% ;其中 1999年 1月至12月的 185例患儿中死亡 8例 ,死亡率 4 3%。婴幼儿的死亡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以 <1岁的患儿较高 ,其中 1~ 6个月的患儿最高 (16 3% ) ;7~ 12个月的患儿死亡率 (8 1% ) ,13~ 2 4个月的患儿死亡率(6 3% ) ,2 5~ 36个月的患儿术后死亡率 (3 7% )。在死亡原因方面 ,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最高 ,占 36例死亡婴幼儿的 5 0 % (18 36 ) ,其次是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的婴幼儿占 36例死亡婴幼儿的33 3% (12 36 ) ,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占 11 1% (4 36 ) ,死于多脏器衰竭变竭的占 5 5 % (2 36 )。结论 :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年龄越小死亡越高 ,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比例较高 ;因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应加强术中的心脏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9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的心内直视手术633例中出现精神障碍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防治措施.结果 全组1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11例发生在术后1~2 d内,1例发生在术后7 d.11死于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1例治愈,随访精神症状无复发.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诸如体外循环、监护病房环境因素以及患者心理改变等,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