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行衄血,古称倒经或逆经。多由血热气逆,经血妄行所致。临床由脾虚引致肝经郁热而经逆衄血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于××,女,24岁,社员,1979年3月5日初诊。患者于1978年3月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由于治疗不当,持续约半年基本治愈,但脾胃功能深受影响。病后一直感到身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胃腹胀满,胁助时疼,易怒等。六个月前曾因精神刺激,月经闭止,出现经期鼻衄。经衄周期26~28天,持续3~5  相似文献   

2.
清解汤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薄荷叶12克、蝉退9克、生石膏18克、甘草4.5克组成。原书指出:“治温病初得,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笔者近十年来,运用此方对温热病初起随证加减均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个人粗浅体会略述如下: 一、方解:薄荷叶、蝉蜕发汗解表,以散外束之风邪;石膏清热解肌,以清内蕴之实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发表无伤阴之虑,清里无冰伏之弊,方小力专,配伍恰当。  相似文献   

3.
<正> 李某,女,38岁。1987年3月12日初诊。近3年来,每逢经行期间,卒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眼上视,四肢抽搐,旋即苏醒,醒后疲惫,懒动嗜卧。经脑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服苯妥英纳等西药罔效。证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面色萎黄,面目微  相似文献   

4.
心悸就是心累心跳。现代医学的多种心脏疾患,一般都有心悸现象出现。心悸的原因,在中医的辨证上,大体上可归纳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人体为了抵御外邪的侵犯,从而使心脏搏动加速,使血液循环旺盛而呈现心悸。在治疗上应根据其所伤风、寒、暑、湿等何种病邪而分别进行辨证施治。(2)水饮内停,使气血的流通受到阻碍,也会发生心悸,  相似文献   

5.
案一:王××,男,86岁。患心律不齐数年。1984年冬,因感冒诱发心悸、心慌、睡眠不宁,微畏寒,自汗。卧床不能动,略咳,语音低微,语言不续,手足欠温,舌淡、苔薄白,脉结代。余以补中益气汤全方加枣仁18克,茯苓15克,炙附片、红参各10克治之。服  相似文献   

6.
经行吐衄,又名倒经,是指每逢经期或经期前后,有规律地、周期性发生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的一种病症.笔者辨证施治,效果满意. 例1,李×,女,35岁,干部.主诉行经前后及行经时鼻衄5年,近3月加重.患者发病后,经有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并求治多方,服用过止血药并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血量减少,但治疗停止,流血如故.此诊仍述,经后鼻衄,量多色鲜红,伴头晕耳鸣,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稍暗、苔薄白,脉细数.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辨证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损伤肺络,致血溢脉外,鼻为肺之外窍,故上溢见鼻衄.治宜滋肾润肺、清热凉血,《傅青主女科》顺经汤:当归、熟地、茯苓各12g,沙参、白芍、丹皮、黑荆芥、牛膝各9g.住院治疗2个周期,月经正常,未再衄血.随访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孙××,女,20岁,未婚,1985年9月9日就诊。该患于1985年6月,每至行经期即眩晕昏仆,遂即抽搐发作。甚则痉厥昏不知人。西医诊断“癫痫”。主诉:一年来口淡无味,食少纳呆,夜寐多梦,心慌气短,四肢乏力。白带量多质  相似文献   

8.
心悸验案4则     
马银成 《河北中医》2014,(12):1809-1810
心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大多从心从肝论治[1],笔者在临床上有从肺、胃、脾、肾治疗心悸的验案[2],报道如下。1肺气不宣,痰湿阻滞证例1张某,男,52岁。2006-05-04初诊。胸闷心悸3年余。患者3年前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曾到省级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理想,24 h达11 678次。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结代。予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7 d,效不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心悸验案三则,气阴两虚炙甘草汤(复脉汤)主之,心脾两虚夹淤归脾汤化裁,阴虚火旺方选天王补心丹。  相似文献   

10.
介绍心悸验案三则,气阴两虚炙甘草汤(复脉汤)主之,心脾两虚夹淤归脾汤化裁,阴虚火旺方选天王补心丹。  相似文献   

11.
心悸验案1则     
<正>心悸是指因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神失养或受扰,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心悸常因情绪波动或过度劳累诱发,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状[1]。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于经前或经期所出现的头痛、吐衄、不寐等兼杂症,如果单纯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若能结合调经进行综合性治疗,则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悸一证,常法多从惊恐虚损、水饮瘀血论治。余验之临床,其由肝病致悸者不乏其例,从肝论治屡获显效。兹举四例介绍于后。【肝气郁结致悸】林××,女,38岁。1987年7月26日诊。一年来情志连遭郁勃。四月前渐感一气团聚阻于胸中,心悸频作,不能自主。历更数医罔效。两月前心悸剧作,四肢厥逆,不省人事,急送某院救治6小时方悸定复  相似文献   

14.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心动不安的一种证候。西医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出现中医的心悸。引起心悸的原因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虚弱,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本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周文斌 《新中医》2001,33(8):11-11
雷某,女,40岁,1997年7月1日入院,住院号:0052594。心慌、心悸,胸前区翳闷半月。患者于5月1日受凉感冒,头痛鼻塞,自服康泰克等药,症状消失,仍有咽部不适。半月前因过劳后出现心慌、心悸,胸前区翳闷不适,查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服心血康、肌苷等,症状未见缓解。3天后某医院行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单纯性早搏。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予抗病毒口服液、抗生素及慢心律等药治疗,疗效不明显,遂收入我院。自述胸闷,心慌心悸,时作时止,疲倦乏力,睡眠差,纳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边有齿印、苔少,脉结代。检查:神…  相似文献   

16.
患者李××,女,36岁,工人。1992年4月17日就诊,门诊号3589。心慌2年余,头晕,并觉心搏4~5次即有停搏,稍劳尤甚,日暮加剧,需平卧方能缓解,胸胁疼痛,脘中痞闷,纳谷呆滞。舌淡苔薄,脉促两关浮。曾于市内各医院多方求治少效,来诊时查心电图示:异位心率,窦性心率90次/分,频发室早,三联律。诊为心悸,肝郁所致。予逍遥散主治。处方: 当归、白芍各10克,柴胡3克,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薄荷各3克,生姜3片。3剂。  相似文献   

17.
李梅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7-1107
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导师刘金星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中医院妇科副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二十余载,在妇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观察到导师良验颇多.现将导师治疗经行头痛医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加味治疗心悸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乃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的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 ,脉浮缓。笔者临床辨证用于治疗心悸(心率失常、心律不齐)时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心悸(心动过缓)患者 ,男 ,28岁 ,1999年5月14日初诊。心悸气短 ,伴自汗 ,左胸、左肩部紧闷不舒 ,劳后加重半年余。近2周昼时心悸频发 ,3~5次 /h ,夜间寐中经常因胸闷憋气而醒。刻诊 :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 ,纳谷不馨 ,寐少梦…  相似文献   

20.
黄连阿胶汤治心悸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刘某,女,45岁,教师,1997年1月15日初诊。心悸气促10余日,因情志变化和疲劳而诱发,稍劳尤甚,渐见胸闷心慌,头晕眼花,夜寐不安易醒,厌嘈杂高声,伴纳差脘闷,咽中如梗,言语无力,咽干不欲饮,便秘努责,小便时黄,曾用西药治疗未效,心悸气促日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