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癌介入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少患者一经诊断多属中晚期已不能手术,而静脉化疗效果也不理想,介入治疗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因支气管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故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和支气管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是支气管肺癌的主要介入治疗手段。BAI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肿瘤,有效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不但能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合成,而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破坏癌细胞,使疗效较一般静脉化疗提高2—9倍。在此基础上行BAE,可使高浓度的药物较长时间滞留于肿瘤内,同时又可以减少或阻断肿瘤的血供,使其缩小、坏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全身静脉化疗。在BAI和BAE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与双灌注治疗转移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插管,对38例转移性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部分患者加用明胶海绵或碘油栓塞,8例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灌注。结果:肿瘤消失、症状完全缓解7例,肿瘤缩小以及胸痛、咳嗽等症状改善26例(其中肺不张复张2例),肿瘤无改变6例,肿瘤增大或数目增多、症状加重7例,介入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为56.5%(26/46)和19.5%(9/46)。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双灌注是治疗转移性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确切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癌症顽疾困扰着人们,也困扰着医学界,究竟有没有治疗癌症的最佳途径,癌症治疗的误区在哪里?我们很想做出圆满的回答。因为,多少患者由于医治上的失误,有的本该能治愈的,却断送了生命;有的本该延长寿命的,却因治疗不当加速扩散,过早的天折。实在令人痛心扼腕。天津医科大学吕大劳教授,经过多年的潘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原有体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在医治肺癌、肝癌、脑肿瘤、淋巴肿瘤等方面探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刊从这期开始专门辟出“走出癌症治疗误区”的栏目,连续刊登吕大劳教授受本刊特约、为本刊撰写的系列专稿和其他在癌症治疗方面有突破进展的专家、学者的撰稿,帮助癌症患者走出治疗误区,重振信心,战胜癌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5例肺癌大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5例肺癌大咯血患者中,即刻止血22例,咳血明显减少3例.总有效率为100%.发热7例,经对症治疗后在3~6 d后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15例,在3~12 d内缓解.未发生脊髓梗塞、局部皮肤肌肉坏死、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治疗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程祝忠  许国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68-2969,2971
[目的]探讨影响中央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搜集1990年4月~2002年5月经介入治疗的中央型肺癌572例,其中生存3年以上有92例(A组),3年以下460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B组中,发现肺癌多血供分别为23例、57例,采用综合治疗分别为75例、105例,介入化疗+栓塞分别为15例、7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介入治疗平均次数4.5次/人;B组中,介入治疗平均次数1.8次/人。[结论]肿瘤的分期、供血情况、介入治疗方法等是影响中央型肺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治、寻找异位供血及综合治疗等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06例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BAI+BAE)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共338次介入治疗的疗效,其中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66倒(共化疗236次);化疗合并栓塞42例(共治疗102次)。两次治疗间隔4~5周。结果 66例接受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其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4例,缓解率达45.5%,稳定(SD)26例,进展(PD)8例;有效缓解率45.5%,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6.1%与36.3%,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接受化疗栓塞(BACE)的42例患者中,其中CR7例,PR23例,SD9例,PD3例,缓解率达71.4%。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是78.5%与62.3%,化疗合并栓塞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合并用栓塞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治疗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中央型中晚期肺癌85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结果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组肺内原发病灶、远处转移灶、肺外淋巴结转移灶的有效率分别为59.52%、18.18%、55.56%;全身静脉化疗组分别为30.23%、53.85%、52.63%。肺内原发病灶、远处转移灶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比全身静脉化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内原发病灶,但对远处转移灶治疗控制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9.
侯义庭 《药物与人》2014,(10):306-307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7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7%(33/3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66.7%(24/36)。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6)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LC)是临床比较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1],多发生于60~8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对肺癌患者可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的治疗,在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后将超导管选择性的插入到支气管的动脉中,并灌入相应的化学药物,可稳定病情,使肿瘤体积萎缩和消失,从而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2].  相似文献   

11.
在选择性肺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有明显疗效的基础上,对18例经剖胸探查由于肿瘤侵犯肺门大血管、腔静脉、主动脉及心脏等而未能切除的巨大肺癌,在手术后进行选择性肺动脉插管,用抗癌药物对肺癌直接灌注治疗,使肺癌缩小后再次手术均获切除,且康复顺利。  相似文献   

12.
赵瑞芝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55-156
(目的)观察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对64例肺癌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64例支气管肺癌近期有郊率:65.7%。(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安全可行、毒副反应及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中央型中晚期肺癌85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结果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组肺内原发病灶、远处转移灶、肺外淋巴结转移灶的有效率分别为59.52%、18.18%、55.56%;全身静脉化疗组分别为30.23%、53.85%、52.63%。肺内原发病灶、远处转移灶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比全身静脉化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内原发病灶,但对远处转移灶治疗控制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简称BAI)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材料与方法:26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靶血管内进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进行BAI治疗61例,其中,CR5例,PR10例,S9例,P2例,1例行二次BAI手术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结论:对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行BAI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B组16例,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结果 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2.4%,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MSCTA对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肺癌患者先后行支气管动脉MSCTA检查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对CTA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肺癌患者MSCTA及DSA同时显示12条支气管动脉对肺癌供血,其中1支支气管动脉供血8例,2支供血2例。11支支气管动脉直接开口于降主动脉,1支与肋间动脉共干开口于降主动脉。CTA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结论支气管动脉MSCTA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动脉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在肺癌手术前、后不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90例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手术前、后辅以BAI治疗 ,随访 1~ 5年。结果 手术后灌注组术后 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灌注组。结论 术后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是肺癌辅助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方建龙 《现代保健》2011,(30):25-26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均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经过介入治疗,54例病例均即刻止血,即完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局部皮肤肌肉坏死、脊髓梗塞、食管一支气管瘘、误栓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溶栓介入治疗后,出现发热9例,经对症治疗后,在3~6d后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7例,在3~12d内自行缓解。结论在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成为治疗晚期肺癌合并大咳血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介入微导管支气管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性收集25例肺癌患者,将微导管插入支气管的主动脉和分支动脉,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实施栓塞化疗。结果:治疗中共为25例患者介入微导管29次,29次均顺利进行,成功率达到100%。其中20例病患的肿瘤病灶明显减小为原来的20%,比例达到80%,3例病患的肿瘤病灶明显减小为原来的50%,比例达到12%,所有患者在治疗中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微导管介入治疗肺癌的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动脉细小且迂曲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麻醉诱导插管、手术体位、手术中注意事项、拔管及换管、运送患者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均插管成功,其中2例因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给予双肺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其余麻醉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麻醉过程各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