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9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受惩罚及其他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同时网络游戏成瘾高倾向组在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分别为(9.36±2.53)分,(19.95±3.48)分,(7.30±1.02)分],低于低倾向组[分别为(10.62±2.44)分,(22.85±3.46)分,(7.92±1.5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所有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同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高倾向组在客观社会支持及主观社会支持方面[分别为(8.38±3.57)分,(18.69±3.25)分],低于低倾向组[分别为(10.66±2.14)分,(23.12±3.1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网络信息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丧失和其他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网络信息成瘾高倾向组在主观社会支持方面[(21.75±3.33)分],低于低倾向组[(22.87±2.9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倾向在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 30名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和43名对照组青少年,使用网络成瘾量表、EPQ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目的 测验、感觉寻求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网瘾组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得分、生活目的 测验得分及感觉寻求危险冒险分量表得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依次为:(34.60±6.90)分Vs(39.60±6.30)分(P<0.01);(9.33±3.59)分Vs(9.09±3.09)分(P<0.01);(88.40±12.69)分Vs(96.14±12.56)分(P<0.05);(6.33±2.86)分Vs(7.58±2.21)分(P<0.05).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客观支持分量表得分及感觉寻求总分对网瘾组的网瘾程度有预测作用.网瘾组的EPQ掩饰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6.50±8.53)分Vs(53.40±8.28)分,(P<0.01)],同时网瘾组的神经质得分和感觉寻求得分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社会支持度低、生活目的 感低、冒险特征低的心理特点;感觉寻求和社会支持对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网瘾程度有预测作用;神经质分低的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高感觉寻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问卷》对6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按专业、性别、年级、活动量等分组,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在倾向性、运动乐趣、选择、个人投入、人际交流等5个因子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16±0.68)分,(3.58±0.54)分,P<0.01],在社会约束因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23±0.81)分,(2.00±0.75)分,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倾向性、运动乐趣、选择、个人投入、人际交流等五个因子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37±0.65)分,(3.06±0.66)分,P<0.01],在社会约束因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学生在体育活动倾向性、个人投入、人际交流、社会约束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19±0.70)分,(3.08±0.77)分,(2.82±0.74)分,P<0.01],在活动乐趣方面差异无显著性[(3.57±1.08)分,(3.52±1.06)分,(3.53±0.96)分,P>0.05];低年级与中年级在选择因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2.65±0.93)分,(2.35±0.80)分,P<0.05].(3)不同活动量之间在倾向性、活动乐趣、选择、个人投入、人际交流方面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93±0.68)分,(3.24±0.68)分,(3.50±0.59)分,P<0.01],但在社会约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03±0.72)分,(2.18±0.80)分,(2.06±0.81)分,P>0.05].结论 不同专业、性别、年级、活动量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倾向性方面各有其特点,应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亲密度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对比研究,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干预与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对10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和9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研究组)进行家庭亲密度与家庭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信度分析.结果 对照组家庭亲密度显著好于研究组[(51.75±8.86)分,(38.89±12.17)分,P<0.01].对照组家庭教育方式明显好于研究组[(50.65±7.66)分,(41.44±10.84)分;P<0.01].研究组对家庭亲密关系[(20.87±4.66)分,(12.33±7.88)分;P<0.01]、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11.06)分,(14.28±7.29)分;P<0.01].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的亲密度低、对家庭教育方式不满意度高,因此在对网络成瘾家庭进行干预与预防时,应特别注重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关系的培养,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积极健康人格的养成,引导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健康对照组青少年的应对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特点,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7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瘾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录入及统计用SPSS10.0软件,2组间数据比较用x2检验.结果 网络成瘾青少年组积极应对的各因子的均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网瘾组的消极应对的8个因子均分及总分都高于对照组,其中5个因子差异存在显著性.网瘾组与对照组的均分对比如下,生活中遇到不愉快事时易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2.95±1.00)分Vs(2.17±1.10)分,P<0.01];遇烦恼事很容易想悄悄哭一场[(2.32±0.96)分Vs(2.23±1.29)分,P<0.01];如果与人发生冲突宁可长期不理对方[(2.71±1.22)分Vs(2.19±1.35)分,P<0.01];在很长时回忆遇到不愉快事[(2.55±1.00)分Vs(2.41±1.26)分,P<0.01];遇苦恼事喜欢一个人独处[(3.13±1.18)分Vs(3.01±1.45)分,P<0.05].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中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分为行为干预组(n=40)和药物治疔组(n=40)2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SF-36)、症状白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 干预组与药物组6月后SF-36评分比较[(84.7±16.2)分,(68.3±10.6)分,P<0.01];治疗6月后SCL-90评分比较[(83.5±4.2)分,(148.6±3.2)分,P<0.01];EPQ评分N因子比较[(43.8±4.2)分,(52.8±3.1)分,P<0.01];HAMA评分比较[(10.4±3.4)分,(15.1±5.1)分,P<0.01];HAMD评分比较[(11.4±3.8)分,(17.9±4.6)分,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行为干预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水平,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及其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54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动思维问卷(ATQ)、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均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 r =0.312,r =0.325,r =0.295)( P <0.01);生活事件与自动思维呈显著相关( r =0.554)( P <0.01);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r =0.392)( P <0.01).(2)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时,只有生活事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生活事件影响网络成瘾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自动思维或应对方式间接导致网络成瘾.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王恩界  张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64-1166
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依赖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依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使用网络成瘾鉴定问卷(IA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MQ)、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对712名初、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无明显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应激、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依赖具有直接预测力;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依赖。结论上述结果基本支持了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应激-支持-应对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018名北京市大、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中学生的OC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中学生及男生更易发展为网络成瘾,同时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不良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缸薯榴为啻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 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 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 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潜艇艇员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 对460名潜艇艇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和Ames7.0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①潜艇艇员不同衔级组间心理应激水平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F=12.12,P<0.01),其中高级士官及军官组[(51.46±25.19)分]心理应激水平最高,而义务兵组[(35.63±16.94)分]最低.②潜艇艇员心理应激水平与神经质(r=0.768)、消极应对(r=0.634)、生活事件(r=0.404)和精神质r=0.329)等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与社会支持r=-0.326)、积极应对r=-0.325)和内外向(r=-0.117)等呈显著或高度显著性负相关.③各因素对潜艇艇员心理应激水平的总效应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神经质(r=0.724),生活事件(r=0.399),社会支持(r=-0.135),消极应对(r=0.119),精神质(r=0.055),内外向(r=-0.027)和积极应对(r=-0.026).结论 潜艇艇员心理应激受生活事件、个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86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118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品行障碍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生活事件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总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行障碍组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行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品行障碍与应激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有关.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便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应用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712个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1712人中网络成瘾170人,发生率10.51%。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的吸引因素及上网时间有相关性(P<0.05,P<0.01),而与家庭情况、开始上网的原因、主要上网途径、上网是否便利、付费方式、网费承担者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其摆脱网瘾,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致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458名飞行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数据采用SPSS10.0作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社会支持、特质应对、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性;运输机飞行员社交回避(F=3.09,P<0.05)和社交苦恼(F=4.05,P<0.01)均显著大于其他机种;疾病组社交苦恼明显大于健康组(t:2.74,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46,0.230,-0.219,0.209);消极应对方式、兴奋性、社会支持和敢为性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591,-0.324,0.185,-0.129).结论 个性、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