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报告9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应用AF系统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9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碎骨块状态进行椎管减压 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完成98例,随访1~4年,平均2年。98例均减压充分,椎体高度均恢复90%以上,神经恢复好转率占86%。结论作者认为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采用AF系统内固定,同时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选择椎管减压方式,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爆裂骨折多为中青年,易并发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较高。2000-2004年我院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创伤,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及时诊断并妥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7月,应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l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1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同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6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13例残余下肢肌肉轻度萎缩,2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肢肌力有不同程度恢复者有8例,30例术前有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患者均完全恢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及社会功能来综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17.9°,椎体高度平均接近正常的90.4%,椎管占位平均<10.9%。平均随访25(12~31)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以椎体中柱结构损伤严重,椎管显著狭窄为特点。前路椎管减压同时作一期脊柱重建术,为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1994~1998年我院应用前路减压对24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主要危害是原发和/或继发性损伤所造成的脊髓神经损伤,有报道经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后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改善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力线的效果。设计:病例报告。单位:一所市级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1-09/2002-02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功能障碍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34岁。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前路彻底减压,取髂骨或/和肋骨行椎间植骨,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于术后1,3,5,9个月拍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椎管狭窄面积及后凸角改善效果;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A级为差,E级为优)。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②后凸成角情况及椎管狭窄面积。结果: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8个月。①椎间植骨全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②Frankel分级除1例患者达2级以上改善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行走功能,Frankel分级达E级。③椎管狭窄面积术前平均为68.9%,术后椎管无狭窄。④术前脊柱后凸成角15&;#176;~30&;#176;,术后为0&;#176;~6&;#176;,术后脊柱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前路减压直接彻底,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环境。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且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具有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植入,椎板减压,植骨术治疗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研究。结果24例病例神经功能及椎体前后方高度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后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胸腰椎前路技术,行椎体侧前方减压、XIA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4例.结果:随访3~18个月,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侧前方减压可靠有效,前路XIA双钉-棒内固定固定系统能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用AF(Atlas Fixator)内固定手术治疗前后整体护理特点.方法对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行整体护理.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基本恢复正常,恢复率达90%.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整体护理是行AF内固定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  王瑞平  俞家华 《临床医学》2010,30(10):17-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及社会功能来综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17.9°,椎体平均高度接近正常的90.4%,椎管占位平均〈10.9%。平均随访25(12~3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爆裂骨折AF内固定42例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用AF(AtlasFixator)内固定手术治疗前后整体护理特点。方法:对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行整体护理。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基本恢复正常,恢复率达90%。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整体护理是行AF内固定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椎管环行减压加AF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6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2月来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25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效果分析和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伤椎的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复位满意,不但创伤小,且完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突入椎管的骨块均得到了似解剖位置的归属。结论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最为有效的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RF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对椎管的间接减压作用。方法:采用RF钉治疗62例胸腰椎(T12~L3)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50例使用CT作术前及随访时骨折椎椎管前后经测量,计算间接减压的百分比。结果:术前平均椎管入侵41.6%,随访时为16.3%,平均间接减压为25.3%。62例中无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发生。结论:后路间接减压效果与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早晚、RF型号及手术医师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单桂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3-1343
胸腰椎脊髓损伤主要危害是原发和/或继发性损伤所造成的脊髓神经组织损伤,而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脊髓神经损伤占30%-60%^[1]。其致残率高,并发症多,为此患早期康复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AF内固定治疗及急诊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受伤后4—14h接受手术(6h内手术31例,6h后手术11例),均行椎板切除减压,骨折椎体复位,植骨及AF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压缩的椎体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骨块向后突入致硬脊膜受压病例中38例完全恢复,4例未能完全恢复,恢复率达90%。骨折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检查按Frankel法评定,40例不全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恢复率95.2%,生活基本能自理,2例无明显恢复(受伤6h后接受手术)。结论 AF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比较完美的内固定系统。急诊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有效方法。准确的骨折复位、充分的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及局部冷疗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常伴有脊髓损伤,应积极手术抢救脊髓神经功能,同时进行脊柱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脊柱外科飞跃之一[1~7].我院先后使用Dick[1]、CD、RF[8]、SF、AF[9]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结果表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损伤小、固定节段少、固定可靠、复位效果良好等优点,特别是A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AF系统为椎弓根固定器,由RF系统衍变而来,操作简便.具有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我院自1991年4月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2例,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4%,Cobb角矫正至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GSS系统内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