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为了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确保护理质量,改革了传统排班模式,实施了护理连续性排班.设立上、下午和夜班组长,以组长下设责任护士的责任小组形式开展工作,重新调整护士岗位,重组和细化工作职责和流程,界定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分层级使用护士,护理工作从护士单独履行职责转变为责任小组共同完成职责.落实护士的分层级管理,保证了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在一线岗位,从而将有限的人力用在最需要、最重要的岗位上,使护理人员合理使用并分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层级明确、均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时间研究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它是用科学方法代替经验法则确定合理的工作量,制订工时定额的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到20世纪40年代,时间研究又更名为作业测定,时间研究技术也日趋丰富和完善[1]。直到19世纪60年代,时间研究才首次应用于护理领域[2]。时间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时间研究和间接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又可分为密集抽样法(秒表时间研究)和分散抽样法(工作抽样法)[3]。密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维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19-1121
目的探讨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全院不同护理单元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士的配置呈正相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科室,综合满意度低。结论人力资源不足时,细节服务、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应重视护士安全配置,核定护理工作量,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以及国内病人分类系统的分类内容、评判标准、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阐述,以期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病人分类系统内容的基础上,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NAS)评价ICU护理工作量,分析ICU护理工作量特征,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翻译英文版NAS,评价其信度、效度及文化相关性。2006年1~4月,对所有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病人,应用NAS评价护理工作量。结果该院ICU病人因入住ICU时间不同、转归不同,其护理工作量也不同,并与疾病种类无关。结论中文版护理工作量评估表是一种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ICU专用护理工作量评估量表,可以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主要方法是:制订规范的交接班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班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士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班制度的意义,培养了护士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主要方法是:制订规范的交接班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班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士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班制度的意义,培养了护士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某中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了解临床有限人力资源和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方法采用动作时间测定法,对该院12个病区169名注册护士连续2周的"日床边实际工作量"进行测定,并对各班次护理工作内容与时间分配进行跟踪测量与分析。结果护士学历与职称结构均呈梯形分布;年龄结构呈菱形分布;各病区护士平均每天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分别占总护理时间的44.47%、55.53%;临床平均床护比1∶0.45,按实际患者数和护理工时分析理想配置的床护比为1∶0.58。结论适当增加病区护士编制人数,优化人才配置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智慧和潜能,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13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时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焱  尚少梅  张永文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73-1076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战时一线医院烧伤病房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借鉴。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某全军烧伤中心住院治疗的13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5d内的护理时数,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时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第1天护理时数分值与其后4d差异显著(P<0.001);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头面烧伤、致伤因子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时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且与其正性相关。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5d内以第1天护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逐步递减;其中烧伤面积大、有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伤者护理工作量大,且不同的致伤因素可导致护理工作量不同;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进排班,使有限的护理人力得到最优化的组合,确保护理全程、连续,提高护士对排班的综合满意度。方法实行年计划、月排班、日调整的方式,根据年计划,对全科护士17名、助理护士10名进行按月分组;根据分组情况按月排班,根据各时段的工作量增减人员,通过3名机动护士进行轮休替换;根据患者数量增减、急诊收治等情况进行日调整。结果护士对连续性排班模式按月排班的满意度较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结论连续性排班模式按月排班能提高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重症监护工作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各天、各班次平均重症监护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护理时数,以合理配置护理患者所需的人力资源.方法随机抽取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术后患者58例,记录患者术后各天、各班次所需直接及间接护理时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各天重症监护所需直接、间接、总护理时间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减少;各班平均每小时护理时间比较,日班与前夜班、日班与后夜班之间直接、间接、总护理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各天及各班次所需的护理时间不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术后的情况采取弹性排班.  相似文献   

11.
赵娅 《循证护理》2020,(3):220-224
CICARE沟通模式将护患沟通流程予以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及综合能力,从而优化护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对CICARE沟通模式的特点、应用人群、应用环节、应用效果等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和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护理分类系统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分类系统是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12种标准化语言之一,该文从临床护理分类系统的发展历程、结构框架、编码规则以及与其他护理术语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适用性、映射性以及兼容性3个方面阐述了临床护理分类系统在国外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该系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中国临床护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Developing indicators of nursing quality to evaluate nurse staffing ratio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oncerns about the adequacy of patient care and safety in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led to legislation that requi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datory nurse staffing ratios. The authors describe a novel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indicators tha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se regulations on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outcomes.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demonstrate that this is a usefu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dicators appropriate for use in outcomes research with a focus on structural predictors of quality in healthcare.  相似文献   

16.
岗位评价,也称工作评价、岗位价值评估或职位评价(job evaluation),是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工作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的任职资格等因素的差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这一岗位管理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自2000年开始推行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认护理岗位价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管理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岗位评价过程和常用方法,描述了护理岗位评价在医院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总结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旨在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10年新生儿护理的研究热点。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0年—2019年收录的1 285篇与新生儿护理相关的文献,从年发文量、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现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近10年来新生儿护理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为母乳喂养、疼痛评估与管理、危重症护理及临终关怀等;研究前沿为护理质量认知及袋鼠式护理实施障碍。结论近10年来新生儿护理受到了持续关注,关注新生儿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可为新生儿护理的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工作量,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在神经内科合理配置。方法在6个神经内科专业组中,采用自我记录法测量122项护理项目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4年各护理项目频次;计算神经内科及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和理论床护比。结果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及床护比不同(P0.05),脑血管病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198.16±1.94)min和理论床护比(1:0.81)最高,癫癎专业组最低,神经内科平均床护比为1:0.66。结论神经内科各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数量不同,应根据收治疾病种类优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