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2.
微型角膜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磨镶术(Epi-LASIK)是继准分子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之后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其原理是依靠电动装置驱使钝性刀头高速震荡,进而机械分离角膜上皮与角膜前弹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是一种介于PRK和LASIK之间的屈光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有其优越性。一方面,相比于LASIK,它避免了角膜板层刀所带来的风险和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等并发症,对一些角膜厚度较薄的患者,由于其节约了角膜瓣的厚度而可以做更多的切削;另一方面,由于角膜上皮用20%酒精处理,仍保留一定的活性,在术后反应、haze、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PRK。  相似文献   

4.
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柳琴  倪霞 《护理研究》2005,19(1):58-59
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Iaser epithelialker tomileusis or laser epithetial kclatoplasty,LASEK)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屈光手术。是1999年由意大利医生Camellin^[1]首先提出并命名。按照Camellin的解释,它是一种先制作一个角膜上皮游离片(角膜上皮瓣),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完成后再将上皮游离片复位的屈光手术。它克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的可预测性低、术后疼痛、角膜雾浊及近视回退等弱点。  相似文献   

5.
韩红举  魏梅  庄云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76-1277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是采用超薄微型角膜刀制作厚度仅60~80μm的角膜上皮瓣,再在角膜前弹力层进行激光切削,从而改变角膜中央及/或周边的前表面曲率,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Epi—LASIK是安全的表面切削术,拓宽了角膜屈光手术的矫治范围,降低了LASIK(laser in sire Leratomileusis)由于瓣异常带来角膜膨隆扩张、上皮植入或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是一种介于PRK和LASIK之间的屈光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有其优越性[1]。一方面,相比于LASIK,它避免了角膜板层刀所带来的风险和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等并发症[2],对一些角膜厚度较薄的患者,由于其节约了角膜瓣的厚度而可以做更多的切削;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7.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眼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1988年McDonald首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称为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lve keratectomy,PRK);1990年Pallkaris提出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1aser in sire keratomileusis,LASIK)这一治疗近视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1990年希腊Pallikaris采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层间基质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相比,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符合角膜的生理状态,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术后不发生角膜混浊(Haze),高度近视回退少,无明显疼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叨年代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矫正高度近视有满意的效果。该手术与PRK相比,LASIK则更为先进,具有损伤更小,术后反应更轻,视力恢复更快,屈光回退及角膜雾状混浊更少的特点。我科1997年2月~5月开展了该项手术56例(112只眼)。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工作原理采用准分子激光高分子能量去射在角膜中央区,对组织产生光化学效应,来切断生物分子键,即对角膜曲率进行精细的修正,角膜表面变成平坦或凹陷,使外来光线恰好聚焦在眼…  相似文献   

10.
McDonald[1] 1988年首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 ,称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 ) ,1990年 ,Pal likaris[2 ] 提出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上述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矫正屈光不正带来了划时代的进步。但通过多年的观察 ,仍然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MassimoCamellin[3] 为解决这些问题 ,于 1997年提出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这一治疗近视的新概念。我们于 2 0 0 1年 7月…  相似文献   

11.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黄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及分析该院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黄斑出血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该院1997~2012年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 170例(4 302只眼),其中PRK组2152只眼,LASIK组2 150只眼,采用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包括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组)605只眼,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组)957眼,飞秒激光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组)588只眼,采用常规观察最佳矫正视(BCVA),眼内压,眼底改变等,全部患者随访8~12个月。结果 2 170例4 302只眼,有14只眼发生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0.33%,其中PRK组2 152只眼,12只眼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为0.56%;LASIK组2 150只眼,2只眼黄斑出血(LASEK发生1只眼,SBK发生1只眼,Femtosecond laser无),黄斑出血率为0.09%,PRK组黄斑出血率高于LASIK组黄斑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PRK组12只眼黄斑出血时,其平均眼压为(24.38±5.63)mm Hg,比术前平均眼压(16.58±4.28)mm Hg高。结论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波动可能是高度近视PRK术后黄斑出血的主要原因,LASIK术是避免高度近视术后黄斑出血的最好方法,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与黄斑出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aratomileusis,LASIK)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其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反应较轻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是矫正近视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LASIK术中,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角膜瓣,需要对眼球进行65mmHg(1mmHg=0.133kPa)的负压的吸引。众所周知,人的正常眼内压为10-21mmHg。  相似文献   

13.
角膜屈光手术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患者中将有一部分人发生白内障。从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报道,常规人工晶体计算方法造成IOL度数不足,白内障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4例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海英  严卫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90-229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利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前角切开厚约0.13~0.16mm的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切削,最后将瓣膜复位,达到改变角膜曲率而矫正治疗屈光不正[1].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屈光回退及角膜雾状混性少的特点.现将护理配合进展作一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眼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先用极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表面切开形成1个厚度为0.13~0.16 mn的角膜瓣,然后根据屈光不正度数,发射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最后将瓣复位,不需缝合.它是一种具有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治疗屈光不正的激光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后遗症少,矫正范围大,但要获得最佳术后视力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制作角膜瓣时发生卡刀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2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中因遇到阻力卡刀改为PRK,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对术后视力、角膜瓣的恢复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6例(28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1 a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96.43%),术后无上皮植入及明显Haze出现。术后1 a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LASIK术中卡刀改做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显著,适用于因特殊原因急需一期手术完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es,LASIK)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后患者一般不易发生角膜瓣移位,但角膜瓣一旦发生移位,须立即处理,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基质床上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法(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PRK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可以精确地切削重塑角膜,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为符合角膜的生理。在治疗近视方面因视力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测性和有效性,所以,目前已经成为屈光矫正手术中开展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我科2009-01-2009-07成功为598例近视患者施行LASIK,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等。方法:对87例高度散光性屈光参差、同性屈光参差、混合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结果:术后术眼角膜瓣、上皮瓣复位良好,裸眼视力平均0.91±0.15。随访≥12个月,未发现术眼二级及以上角膜上皮网络状混浊。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类型高度屈光参差安全有效。术前应精确检查、综合分析,设计预矫屈光度和预留屈光度、激光切削直径,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改善视觉质量,促进双眼视觉平衡及立体视觉恢复。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良好的手术预测性,理想的手术效果,成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该手术是用微角膜切开刀制作一个130或160微米厚度的角膜瓣,从而于基质层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前曲率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但由于术后相对较长时间对角膜瓣与基质床间不能达到完全愈合,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角膜瓣移位,从而使患者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