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慧明主任诊治乳痈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承晓 《天津中医药》2004,21(5):360-361
胡慧明主任年过八旬,行医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外科疑难杂症,余有幸侍诊,记录治疗乳痈病案6则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潘兵 《四川中医》1998,16(1):1-2
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上海龙华医院顾伯华教授对乳癖(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临床辨证把该病分为肝郁气滞、冲任不调和囊性痰瘀等三型,并制定乳癖灵Ⅰ号、Ⅱ号、Ⅲ号处方,为乳癖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药,临床运用,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乳癖灵Ⅰ号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青皮、白术、白芍、当归各9g,陈皮、获警各6g,八月扎12g,生草4.sgo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化痰。适应症:肝部气滞型乳摊。临床见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肿块疼痛随月经周期而改变,以行经前疼痛最为明显。本型病程较短,常伴情绪郁闷或…  相似文献   

3.
4.
殿克敬 《陕西中医》1990,11(8):337-338
<正> 郭诚杰教授执教临床数十载,治学严谨,医技精湛,特别对乳腺病的治疗研究颇深,笔者随师,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仅述其治乳癖之法,以飨读者。1.细察病机责之肝胃气血不畅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早在我国隋代《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就有记载“足阳明之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经虚,风冷乘之,冷折于血,则结肿,……冷则核不消。”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记述更详。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巢氏认为“风寒之邪侵袭足阳明经脉,与气血搏结而成”。高氏则总结为情志郁结,肝脾功能失调而生,且乳房肿块随情志变化而变化。通过对2000余名妇女的普查及800余例患者的诊治,郭老发现本病与肝胃(脾)冲任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藏血。肝脉  相似文献   

5.
胥受天主任医师强调中医治疗产后缺乳需精辨病机,选方宜当,注重调理。  相似文献   

6.
<正> 施梓桥老中医,行医五十余载,尤擅长辨治乳房疾病,有其独特见识。吾侍诊于施老,获益匪浅,特采撷菁华,与同道共飨。疏木柔刚克乳癖“乳癖”之名最早见于华佗《中藏经》,女子多惟患之。明·陈实功对此病论述颇详,此类似现代医学的乳房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等病。施老云:按经络走向及分布,乳房为  相似文献   

7.
刘志勇  李芳  喻国华 《新中医》2010,(9):136-137
<正>喻文球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喻老积40余年临证经验,以擅治中医外科疑难杂症著称,笔者有幸随师临诊,亲聆教诲,受益良多,对喻老巧用通法治疗外吹乳痈经验初步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陈难 《光明中医》2014,29(11):2377-2378
产妇在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亦称为"产后乳无汁"、"产后乳汁不行"。此病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此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此乃临床多见疾病,严重影响母儿之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徐承秋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贵成 《河南中医》1995,15(1):18-19,7
徐承秋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英徐贵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主题词/徐承秋;/中医师;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病机;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徐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二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侍诊数年,常能聆...  相似文献   

10.
胡承晓 《新中医》2010,(6):128-129
<正>胡慧明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擅长运用火针烙法治疗疡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1火针治疗疡科疾病沿革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会 《福建中医药》2000,31(1):26-27
翁保祥老师业医 30余年 ,注重临床实践 ,勤于探索 ,在乳房病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3a来 ,我跟师门诊 ,获益匪浅 ,兹介绍翁师治疗乳痈方面的经验。1 乳络痹阻型乳痈陈某 ,女 ,2 8岁。患者产后 1月 ,右乳肿痛 2 d,无恶寒发热 ,纳谷尚香 ,大便难解 ,4~ 5日一行 ,小便尚调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弦。体检 :右乳头有一白点隐现 ,排乳欠畅 ,乳房外上象限沾乳头白疱处乳导管周围肿胀 ,有触痛 ,皮色不红。体温 :36 .9℃。血常规 :正常。翁师辨证治以通乳消肿 ,方选通乳汤 (自拟方 ) :金银花10 g,蒲公英 10 g,漏芦 10 g,全瓜蒌 30 g,陈皮 6 g…  相似文献   

12.
唐新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295-295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文献“乳中结核”、“乳癖”的范畴。顾先生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冲任病之本,益肾调冲任;癖由痰瘀凝,散结重化瘀;乳衄肝火盛,火旺血离经。对乳癖的论治、立法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取效较好。现将其论治乳癖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1治癖先治肝气...  相似文献   

13.
乳蛾为儿科常见肺系疾病,是因邪客咽喉,喉核内血败肉腐所致,临床以咽喉肿痛、喉核肿大,甚则溃烂化脓、高热为主症.根据其起病及病程,可分为急乳蛾与慢乳蛾.宋桂华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呼吸病区主任,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治疗小儿乳蛾上颇有见解,她提出"三因治宜"治疗小儿急乳蛾,而此"三因治宜"又有别于传统的因时、因地、因人治宜,而是从分析急乳蛾形成原因及其病机、病症转化等入手,因证、因位、因期治疗.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受益匪浅,今将经验总结之.  相似文献   

14.
15.
赵国荣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脂肪肝患者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酒的糖尿病人群中可高达50%~60%,其中约25%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由于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许多问题尚在研究中,故至今还没有找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因此关注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对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陈陶后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艳芳 《新中医》2003,35(10):10-10
介绍陈陶后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陈教授认为应结合小儿体质辨病机;治疗以扶正祛邪并举;兼顾合并症的治疗;发作期注重平喘,善用麻黄;倡导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17.
杨晓军  邝卫红 《陕西中医》2006,27(9):1108-1109
目的总结许鑫梅教授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相关医疗文献,结合临床体会进行归纳、梳理。结论其治疗胃痛的经验为审证求因,把握病机,分清类型;胃、咽兼顾治疗;承古知新,中西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白玉  闫颖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1-825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流派之一,哈孝廉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其治疗产后缺乳总结前人经验,发展创新,辨证灵活,疗效颇佳。产后缺乳是指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哈教授认为乳汁资于血化于气,其源在脾,其根在肾,其行在肝。治疗产后缺乳时,强调首辨虚实,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重气重血,多从脾胃肝肾调理。文章总结了哈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证经验,其中常用经验方,包括补虚下乳汤、哈氏剖宫产催乳方和哈氏顺产催乳方。  相似文献   

19.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华发 《新中医》1994,26(11):7-8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简介阙华发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陆德铭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陆师宗《内经》、《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诸家之说,积数十年临证经验,治疗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