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4(IL-4)、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利用高频超声检测AMI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IMT.结果 AMI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IMT、血浆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CD4+CD25+Foxp3+Treg百分率与血浆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5);CD4+CD25+Foxp3+ Treg百分率与颈动脉IMT(r=-0.562,P<0.05)、hs-CRP(r=-0.443,P<0.05)、IL-6(r=-0.307,P<0.05)和TNF-α(r=-0.281,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失调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免疫失衡、血管重构及炎性反应可能同时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萍  胥冰  张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56-14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Foxp3+Treg/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3(Foxp3)/(RORγt)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A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及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C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与HBV感染的状态、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观察悬浮红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向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CD3+T淋巴细胞,给予CD3/CD28抗体刺激,并分别与异体非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悬浮红细胞混合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CD4+ 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4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组)比较,非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功能基因Foxp3 mRNA表达也明显增高;1L-2和IFN-γ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IL-10和TGF-β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多(P<0.01).而与去白悬浮红细胞比较,非去白悬浮红细胞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悬浮红细胞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诱导异体T淋巴细胞向CD4+ CD25+ Treg分化,而悬浮红细胞内残留的白细胞可能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 , Treg) 百分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变化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肾移植术受者30例按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长期存活组16例,急性排斥组14例。健康志愿者20 例。分别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 百分含量、血清IL-10 水平、血清肌酐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移植肾长期存活组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较正常组及急性排斥组均显著升高。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和血清IL-10 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5),移植肾长期存活组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排斥组,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和血清肌酐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5)。结论 CD4+CD25+Foxp3+ Treg 有可能参与移植术后受者对同种异体移植肾免疫耐受,与受者长期存活密切相关;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可作为临床反映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聂子凡  李波 《吉林医学》2023,(12):3343-334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HHD)患者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HHD相关病变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HD患者和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CD25和Foxp3分子的阳性表达及分布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和HHD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变化;通过电化学发光技术分析HHD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分析Treg细胞数量变化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水平,并同时分析它们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在甲状腺组织中,CD25+和Foxp3+Treg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随机分为MSC治疗组和EAE组.分离纯化培养GFP-C57BL/6小鼠骨髓MSC细胞.在EAE诱导后的第15天,MSC治疗组以每只1×106/400 μL的量经尾静脉注射MSC细胞,EAE组尾静脉注射400 μL PBS.采用临床评分和脊髓组织切片评估小鼠的发病情况,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p(TGF-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细胞中CD4+ Foxp3+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和GFP+细胞在受体小鼠体内的比例变化.结果 与EAE组相比,MSC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降低(P<o.05);脊髓组织切片中T细胞浸润减少;血浆中细胞因子IL-4和TGF-β的含量升高,而IFN-γ和TNF-α降低;脾脏细胞中CD4+Foxp3+T细胞(Treg)的比例明显升高.移植10 d后MSC消失.结论 MSC移植对小鼠EAE疗效显著.MSC通过增加血浆中抗炎因子IL-4和TGF-β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从而促使原始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且MSC消失后一段时间仍对EAE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细胞因子和NSE的变化,分析其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共采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97例(轻症组65例,重症组32例)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Treg,ELISA法测定IL-6、IL-10、TNF-α的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NSE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TNF-α、NSE水平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儿外周血中TNF-α、NSE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观察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IL-6、IL-10、TNF-α、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整体免疫调控网络平衡的角度探讨补肾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整体免疫调控环节的作用及其优势环节。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补肾颗粒治疗,疗程20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各免疫细胞(Th17、Th1、Th2、Treg、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IL-17、IL-6、TGF-β1、IFN-α、IL-4)、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和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CD8+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0.05)。2治疗后Th1升高,Th2下调,Th1/Th2比例提高;Th17比例降低,Treg比例提高,Treg/Th17比例提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IL-17和IL-4表达显著降低(P0.05),IL-6和INF-α表达显著提高(P0.05);TGF-β1表达治疗前后无显著影响(P0.05)。4治疗后RORγt表达显著下调(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肾颗粒能通过多个环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实现良性调控,其优势作用环节主要体现在对核转录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regulatory Tcells,Treg)的变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IL-10表达水平。结果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TGF-β1和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7.50±1.94)%、(46.41±11.12)μg/ml、(48.10±13.49)pg/ml,高于对照组(5.04±0.92)%、(35.21±7.46)μg/ml、(33.78±7.31)pg/ml(P<0.05)。TNM分期Ⅰ~Ⅱ期者与Ⅲ~Ⅳ期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1、IL-1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IL-10表达水平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明显相关(P<0.01)。结论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有一定价值。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Treg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负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血清铜、锌、铁、镁、钙含量的变化与煤矽肺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使用P-E1100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49例(平均年龄69.65岁)各期单纯矽肺患者及50例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血清铜、锌、铁、镁、钙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患和血清铜、铜/锌、及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锌、铁及钙含量怀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煤矽肺患者血清铜及铜/锌上升,由于吸入SiO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瑞合剂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食管组织超微量Na~+-K~+-ATP酶(ultramicro Na~+-K~+-ATPase,u Na KATPase)和超微量Ca~(2+)-Mg~(2+)-ATP酶(ultramicro Ca~(2+)-Mg~(2+)-ATPase,u Ca Mg ATPase)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加用药奥瑞合剂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瑞合剂模拟剂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食管组织u Na KATPase和u Ca Mg ATPase指标以及胃镜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着有效率为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 Na KATPase和u Ca Mg ATPase指标均有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评分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瑞合剂可以通过提高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食管组织u Na KATPase和u Ca Mg ATPase水平,从而改善食管下括约肌收缩与蠕动能力,实现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男性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中CD45 RA+和HLA-DR+的表达.方法 采用逐步人组方法入组101例老年男性,分青老年组(6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75岁及以上)和老老年组(85岁及以上)三组,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5 RA+和HLA-DR+的表达,随访两年.结果 各组间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了62例烧伤患者血清和水泡液中Zn2+、Cu2+、Ca2+、Mg2+的变化。方法:观察了大面积烧伤28例(总面积72.3%±22.7%,Ⅲ度47.5%±31.4%),小面积34例(总面积6.7%±4.3%,皆为Ⅱ度)。结果:发现大面积组伤后1d血Zn2+、Cu2+、Ca2+、Mg2+皆显著降低,3dZn2+、Cu2+仍低,Ca2+在正常的低水平,Mg2+始终都低。小面积组无明显变化。水泡液中富含Zn2+、Cu2+、Ca2+、Mg2+,尤其Zn2+、Ca2+明显高于大面积组血Zn2+、Ca2+水平。结论:显示创面渗出是丢失各元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秀玉  胡波  李忠新 《重庆医学》2015,(18):2477-2479
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药上架     
欧睿杰 《当代医学》2006,12(9):84-84
Ranibizumab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启用新格式处方药物包装说明书的药物,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由Genetech公司生产。AMD可引起严重且不可立逆的视力丧失,其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肥大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与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72例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及30例单纯腺样体肥大组患儿腺样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并计算CD+4/CD8+值,分析2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细胞数及CD+4/CD+8值分别为42±9,20±7,2.10±0.17,高于单纯腺样体肥大组16±8,11±6,1.3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服玫瑰茄水提取物对大鼠肾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连续28d分别给予实验大鼠口服25和50mg/kg的玫瑰茄水提物,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灌胃适当剂量的蒸馏水。用光谱测定法分析大鼠肾脏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口服25和50mg/kg的玫瑰茄提取物后,实验组大鼠肾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然而肾Na+-K+-ATP酶的活性却未受到任何影响。实验组大鼠体质量、肾脏质量,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浓度,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血浆钠、钾、钙离子的浓度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大鼠的肌酐以及尿素水平均在服用50mg/kg的玫瑰茄提取物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尽管口服玫瑰茄提取物会引起肾Na+-K+-ATP酶活性的减弱,但同时可以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氧和训练对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 -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对照组、低氧运动组。分别对常氧运动、低氧运动组进行游泳训练,对低氧对照、低氧运动组进行低氧刺激。用导管法测血压和心率,用比色法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 -Mg^2+ - ATP酶活性。【结果】(1)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运动组的体重降低(P〈0.01);与低氧对照组比较,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运动组体重也降低(P〈0.01)。(2)4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差别均不显著。(5)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运动组的№^+ -K^+ - ATP酶活性降低(P〈0.01,P〈0.05)。(4)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对照组的Ca^2+ -Mg^2+ -.ATP酶活性降低(P〈0.01);与常氧运动组比较,低氧运动组的Ca^2+ Mg^2+ -ATP酶活性降低(P〈0.01)。【结论】低氧刺激会降低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常氧运动则提高Ca^2+- Mg^2+ -ATP酶活性。结果提示,间歇性低氧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膜的Na^+-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的变化。方法17例胰岛素依赖型(IDDM)和4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分别用改良的Hanahan法和Luthra法测定,并设相应年龄对照组。统计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分别下降了24.33%和17.11%,NIDDM患者则分别下降21.24%和16.42%。两组糖尿病患者ATPase活性均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年龄、空腹血糖或胰岛素水平无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均有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下降,其原因与慢性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