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杨素(1,2,4,8,16和32 μmol/L)处理KB细胞24 h,采用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法检测caspase-3/7活性,JC-1法检测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的活化。结果:白杨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K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促进caspase-3/7的活化,降低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同时抑制AKT和PI3K磷酸化。结论:白杨素诱导KB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抑制PI3K/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为口腔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性别、好发年龄及部位分布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尽相同:为了解本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笔者统计了洛阳市中心医院1980年7月-2005年7月期间的全部口腔粘膜活检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畸变。方法:体外培养OSCC细胞,常规制备染色体,镜下观察。结果:OSCC的染色体众数为64-67,并存在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为染色体断裂及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7、16、19、20号增加及6、9、10、18、21、22号丢失,结构重排主要累及1、2、4、11号等。结论:OSCC的染色体变异研究有助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erb-B是一种来自鸡白细胞增多症病毒的癌基因。erb-B基因的致癌作用是由于其表达蛋白与上皮生长因子的细胞受体极度相似。本实验采用DNA、RNA斑点杂交方法发现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erb-B基因的扩增和过度表达。由此表明erb-B基因与口腔上皮性肿瘤有关,而与一组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无关.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在相关肿瘤基因组中存在erb-B基因的重排.这可能是erb-B基因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体内生长的昼夜生物节律改变特征。方法:32只裸鼠置于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接种于裸鼠颊部,建立颊鳞状细胞癌模型,3周后在24 h内,按灯亮后4、10、16、22 h 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8只裸鼠时间以开灯后的小时数为参考(hours after light onset,HALO),即4 HALO、10HALO、16HALO、22HALO。取出肿瘤测量体积,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用余弦分析法检验肿瘤体积、肿瘤细胞PI和AI是否具有昼夜节律性,用方差分析各指标在4个时间点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肿瘤体积和肿瘤细胞PI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肿瘤体积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体积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3.23HALO、15.23HALO,肿瘤细胞PI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6.60HALO、18.16HALO。肿瘤细胞的AI无昼夜节律性,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内生长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体积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特点,肿瘤体积和细胞AI在昼夜不同时间点差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R两种亚型在口腔正常黏膜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均有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与否有关(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8例癌前病变(白斑)、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口腔癌前病变组与鳞状细胞癌组基本一致.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的良好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相同患者的相同组织块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诊断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目前作为诊断依据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仍有差距。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以其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2(Calpain-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Calpain-2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Calpain-2的表达,分析Calpain-2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利用敲低Calpain-2的OSCC细胞评价Calpain-2对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OSCC组织中Calpain-2表达水平升高(P?<0.05)。Calpain-2敲低的OSCC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Calpain-2的表达能抑制OSCC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 Calpain-2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有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株HN4 的增殖、侵袭和凋亡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0~60μmol/L 姜黄素作用于口腔鳞癌细胞株HN4,24 h后应用MTT 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作用;Transwell 实验测定对细胞的侵袭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P53、E-cadherin和Snail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 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姜黄素对癌细胞生长有抑制,其中,20μmol/L姜黄素有明显抑制。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对细胞凋亡有明显作用。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周期生长阻滞于G0/G1期。Snail的蛋白表达量随着姜黄素的浓度增加而减少。P53 和E-cadherin的表达量随着姜黄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株HN4 的体外生长,上调P53 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19/20)、84.6%(11/13)、80%(12/15)和36.4%(4/11),差异显著(P<0.05);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321.36±25.41、927.15±10.37、854.72±12.86和327.11±13.57,差异显著(P<0.05).结论:cy-clin 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提示肿瘤恶性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平阳霉素术前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判断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的效果 ,为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对本院近 3年来接受平阳霉素 (总量为 80mg)化疗的 4 3例口腔癌患者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观察化疗期间体温改变、发热持续时间、胃肠道反应时间及WBC改变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接受平阳霉素化疗有效的患者多在第 3~ 6天出现局部反应 ;②发热的程度及胃肠道反应与化疗效果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化疗早期出现的发热、胃肠道症状及局部反应可以作为早期判断预期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实验中初步观察VEGF对血清撤离诱导的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培养于完全RMP11640(10%胎牛血清)、无血清RMPI1640、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1640,48h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癌细胞形态变化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比率。结果 无血清RMPI1640培养组BCaCD885细胞凋亡增加,而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两之间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 外源加入的VEGF可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的凋亡,提示VEGF在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多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染PTEN的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PTEN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组织中扩增PTE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TEN,采用脂质体将pcDNA-PTE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转染后细胞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白斑(25例)和口腔鳞癌组织(32例)中PT
EN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PTEN载体,并获得阳性转染细胞。与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cDNA-PTEN组的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TEN基因的Tca8113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P<0.01), S期细胞减少(P<0.01);PTEN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的表达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生长;PETN在舌鳞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的 分析MRN复合体的MRE11、RAD50和NBS1 3种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OSCC根治术切取的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50例),癌旁组织及良性疾病组织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RE11、RAD50和NBS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MRE11、RAD50和NBS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8%和60%,对照组分别为56%、60%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E11、RAD50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BS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S1的表达率在OSCC不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临床分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1在低、中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NBS1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NBS1在Ⅲ、Ⅳ期患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观察组MRE11和RAD50的阳性表达率在OSCC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11、RAD50和NBS1阳性表达率在OSCC组织中存在异常,NBS1与OSC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刘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4):3665-3667
目的 调查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内的通过单链DNA(ssDNA)免疫组化鉴定的凋亡细胞丧失,并评价阳性细胞百分比与OSC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ssDNA抗体检测了24例OSCC诊断用活检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并以标记指数(LI)代表阳性细胞百分比,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UTP缺口标记(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百分比被表示为凋亡指数(AI).结果 经化疗药物治疗后,ssDNA L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ssDNA LI的减少与良好预后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ssDNA LI与AI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关系.结论 ssDNA LI也许可以充当OSCC惠者的一个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Ezrin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蛋白在39例口腔鳞癌和28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29%,其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92%,Ezrin蛋白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Ezrin蛋白的表达随口腔鳞癌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P<0.01);Ezrin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Ezrin蛋白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口腔鳞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OSCC和2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黏膜的FHIT高表达,表达阳性率为76.92% (20/26),48例OSCC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75%,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FHIT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关联,分化程度越低FHIT的表达率越低(P<0.05) 。结论: OSCC组织FHIT的表达率明显降低。FHIT对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