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HUVEC细胞,设置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细胞培养12 h后,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损伤,同时给予不同浓度蛇床子素(10、20、40μmol/L)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检测一氧化氮生成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和p-eN 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素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细胞凋亡,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20、40μmol/L蛇床子素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20、40μmol/L蛇床子素显著促进细胞一氧化氮合成;蛋白质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素可上调HUVEC细胞中Akt和eN OS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蛇床子素能够抑制ox-LDL诱导HUVEC的凋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kt/eNOS/NO的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 mmol/L),高糖浓度(33 mmol/L),高糖+淫羊藿苷低剂量及高糖+淫羊藿苷高剂量组中,药物干预48 h后,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测定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NO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水平,Westernblot检测培养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比较,高糖浓度组衰老细胞的阳性率明显增高,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显著减少,细胞培养上清中NO水平减少,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水平降低。而淫羊藿苷能够明显降低高糖环境下衰老细胞阳性率,增加S期细胞比率,提高培养上清中NO水平,同时能够提高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能延缓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进程,提高内皮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丹酚酸B是否对受损的大鼠胰岛团有保护作用。[方法] 纯化的大鼠胰岛团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链脲佐菌素(STZ)处理组,丹酚酸B(SalB)低、中、高剂量组(STZ+SalB 15 μmol/L、STZ+SalB 30 μmol/L、STZ+SalB 60 μmol/L)。空白对照组的胰岛团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处理;STZ处理组的胰岛团以8 μmol/L的STZ处理4 h后换成普通完全培养基;STZ+SalB各剂量组先以STZ处理4 h,换掉STZ溶液,以不同浓度的SalB处理72 h。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胰岛团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胰岛团上清液中的胰岛素水平。SalB低、中、高剂量直接处理胰岛团72 h,荧光二乙脂/碘丙啶(FDA/PI)双染法检测胰岛团活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胰岛团中PI3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Z处理组的TUNEL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与STZ处理组比较,中、高剂量SalB组TUNEL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表明中、高剂量SalB有效抑制STZ诱导的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SalB组的FDA阳性(活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低、中、高剂量SalB对正常的胰岛细胞没有损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Z处理组胰岛团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STZ处理组比较,中、高剂量SalB促进胰岛团胰岛素释放(P<0.05)。与STZ处理组比较,中、高剂量SalB升高PI3K蛋白水平,对Akt蛋白表达无影响,显著升高p-Akt的水平。[结论] SalB抑制STZ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且SalB本身对胰岛细胞无损伤,其抑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促进Akt磷酸化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茱萸效应成分马钱苷、莫诺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加入阳性药氨基胍及马钱苷、莫诺苷(终浓度分别为0.05、0.1、0.5、1、5、10μmol/L),预孵1h后,加入终浓度为200 mg/L的AGEs,另设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吸光度(OD)值;体外培养HUVEC,加入氨基胍及马钱苷、莫诺苷(终浓度分别为1、10、100μmol/L)预孵1h后,加入终浓度为200 mg/L的AGEs,另设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孵育24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对增殖影响研究发现,氨基胍在终浓度5、10μmol/L时,马钱苷在终浓度1、5、10μmol/L时,莫诺苷在终浓度0.1、0.5、1、5、10μmol/L时,对AGEs损伤HUVEC具有显著的增殖保护作用,且随着浓度增高,增殖保护作用增强;对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SOD、NO含量降低,ROS、MDA、ET、AngⅡ、TGF-β、IL-1β含量增加;而马钱苷、莫诺苷可不同程度的提高SOD、NO活力,降低ROS、MDA、ET、AngⅡ、TGF-β、IL-1β活力,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山茱萸效应成分马钱苷、莫诺苷可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因子释放及抗细胞粘连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作用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分为5组:空白组给予单纯培养基培养;模型组培养基中加入1000 ng/mL脂多糖孵育24 h;5μmol/L白藜芦醇组和10μmol/L白藜芦醇组培养基中分别先加入5μmol/L、10μmol/L白藜芦醇孵育12 h,再加入1000 ng/mL脂多糖孵育24 h;PI3K抑制剂组培养基中先加入10μmol/L白藜芦醇和10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共处理12 h,再加入1000 ng/mL脂多糖孵育24 h。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DHE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ROS含量及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及P-AKT/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和PI3K抑制剂组相比,1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ROS含量及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及P-AKT/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提升脂多糖作用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恢复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通路而发挥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蒺藜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Wistar乳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并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细胞损伤即高血压细胞模型。药效学观察时细胞分为5组,模型组(2×10-6mol/L AngⅡ)、蒺藜低剂量组(3μg/ml蒺藜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蒺藜高剂量组(30μg/ml蒺藜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缬沙坦组(10-5mol/L缬沙坦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正常组(无任何干预),分别于AngⅡ作用24、48、72 h时检测各组细胞绝对数量、神经元轴突长度、胞体面积、存活率、凋亡率,并于72 h时检测细胞因子IKK-α、IKK-β、NF-κB p65、IκBα、JAK2、STAT3、AT1、GnRH、PKC、PI3K的mRNA表达;药理学观察时细胞分为6组,模型组(2×10-6mol/L AngⅡ)、蒺藜组(30μg/ml蒺藜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缬沙坦组(10-5mol/L缬沙坦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拮抗剂组(20μmol/L TPCA-1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蒺藜+拮抗剂组(30μg/ml蒺藜+20μmol/L TPCA-1预孵育2 h后加入2×10-6mol/L AngⅡ)、正常组(无任何干预),根据药效学观察结果确定AngⅡ作用时间及相关细胞因子,并检测各组细胞相关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从AngⅡ干预24 h开始的各时间点细胞绝对数量、胞体面积、存活率、凋亡率均显著升高,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蒺藜高剂量组、缬沙坦组各时间点细胞绝对数量、胞体面积、存活率、凋亡率均显著下降,神经元轴突长度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KK-β、NF-κB p65、JAK2、STAT3、AT1、GnRH、PKC、PI3K表达显著上调,IKK-α、IKBα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蒺藜高剂量组IKK-β、NF-κB p65、JAK2、AT1、GnRH、PKC表达下降,IKK-α、IκBα表达升高;蒺藜低剂量组IKK-β、NF-κB p65、AT1、PKC表达下降,IKK-α、IκBα表达升高;缬沙坦组IKK-β、NF-κB p65、AT1、GnRH、PKC表达下降,IKK-α、IκBα表达上调(P0.05)。根据以上结果确定药理学观察时AngⅡ干预时间为24 h,相关细胞因子为IκBα、IKK-β、NF-κB p65、NF-κB p5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IKK-β、NF-κB p50、NF-κB p65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蒺藜组NF-κB p50、NF-κB p65、IKK-β的表达下调,IκBα表达上调;与缬沙坦组比较,蒺藜组NF-κB p65、IKK-β表达下调,IκBα表达上调(P0.05)。结论 蒺藜可有效维持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IKK-β/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爱华  肖华  李志梁  吴金家  季爱民 《中草药》2006,37(7):1045-1048
目的观察前荷叶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 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s)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 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 s细胞系ECV 304,以10μm o l/L卡托普利或10、1、0.1、0.01μm o l/L前荷叶碱作用于HUVEC s,30 m in后再加入A ngⅡ1μm o l/L,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 TT法观察前荷叶碱对HUVECs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测定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能明显诱导HUVECs的凋亡(P<0.01),10μmol/L卡托普利及0.01~10μmol/L前荷叶碱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形态,组织活性明显升高(P<0.05),能增加HUVECs释放NO及生成tNOS(P<0.05),但对iNOS影响不大,使Ang诱导的HUVECs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前荷叶碱通过增加NO生成而抑制Ang诱导的HUVECs凋亡,从而发挥可能的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姜黄素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构建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姜黄素干预组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和40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5μmol/L)预先处理细胞4 h后,加入LPS诱导细胞损伤,再以20μmol/L姜黄素干预细胞,检测各组(对照组、LPS组、LPS+抑制剂组、LPS+姜黄素组和抑制剂+LPS+姜黄素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炎症因子水平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细胞相比,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后,H9c2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姜黄素组相比,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细胞后,姜黄素对LPS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心方(DXR)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XR低、中、高剂量组和LY294002阻制剂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采用ox-LDL(终浓度为100 mg/L)造成HUVEC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定心方含药血清(终浓度为0%,5%,10%,20%)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浓度为4μmol/L)干预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MP9、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显著促进HUVEC增殖和细胞迁移,上调HUVEC内p-PI3K、p-Akt、MMP9蛋白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DXR高、中剂量组和LY294002阻制剂组可显著抑制HUVEC增殖,降低细胞迁移数目,抑制HUVEC内p-PI3K、p-Akt、MMP9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体外实验表明,DXR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通路抑制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血塞通)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致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采用CCK8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干预正常HUVECS细胞,然后得到损伤条件为10~(-6) mol·L~(-1),24 h。对于损伤后的HUVECS给予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苷(血塞通)进行保护治疗,设置100、50、25 mg·L-1为高、中、低剂量组,10~(-4)、10~(-5)、10~(-6)mol·L~(-1)氯沙坦为阳性对照组。按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高、中、低剂量组,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进行实验。对LDH、NO、NOS、eNOS、ET-1、PGI2、TX-B2、t-PA、PAI-1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三七总皂苷对Ang Ⅱ损伤的细胞可以降低LDH、ET-1、TXB2、PAI-1的分泌,增加NO、NOS、eNOS、PGI2、t-PA的分泌。结论:三七总皂苷对Ang Ⅱ损伤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物质和抗血栓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异鼠李素对H2O2诱导的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MTT实验筛选异鼠李素对IEC-6细胞的安全作用浓度用于评价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功效。设正常对照组、H2O2组、N-乙酰半脱氨酸(NAC)组(10μmol/L)、异鼠李素低剂量组(20μmol/L)、异鼠李素中剂量组(40μmol/L)及异鼠李素高剂量组(100μmol/L)。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H2O2组用500μmol/L H2O2处理,NAC及异鼠李素组分别用10μmol/L NAC,20、40、100μmol/L异鼠李素预处理细胞相应时间后,用500μmol/L H2O2继续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中MDA含量及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rf2/HO-1、PI3K/...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损伤及损伤内皮诱导的血小板黏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VEC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80 mg/L ox-LDL)组、双抗(15μg/m L阿司匹林+10μg/m L氯吡格雷+80 mg/L ox-LDL)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s,PQS,160μg/m L)+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160μg/m L)+双抗组和LY294002(30μg/m L)+PQS+PNS+双抗组,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凋亡率和内皮-血小板黏附情况;生化法检测HUVEC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浓度(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放射免疫法检测HUVEC上清液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UVEC凋亡率、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dicator,MFI)、LDH、ICAM浓度均升高(P0.05),HUVEC 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抗组HUVEC凋亡率和LDH浓度均升高(P0.05),MFI和ICAM浓度均降低(P0.05);PQS+PNS+双抗组凋亡率、MFI、LDH、ICAM均降低(P0.05),PQS+PNS+双抗组HUVEC中p-Akt表达增加(P0.05)。与双抗组比较,PQS+PNS+双抗组HUVEC凋亡率、MFI、LDH及ICAM均明显降低(P0.05),HUVEC中p-Akt表达升高(P0.05);加入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HUVEC中p-Akt表达被抑制,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抗发挥的上述保护作用均消失。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抗通过上调内皮细胞PI3K/Akt通路,减轻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以及损伤内皮诱导的血小板黏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观察补脏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eNOS及MMP9/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脏通络方保护糖尿病大血管内皮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补脏通络方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UVEC,细胞分正常组、高糖组、补脏通络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干预组(BZTL-L)、补脏通络方中剂量含药血清干预组(BZTL-M),补脏通络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干预组(BZTL-H)进行干预实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水平,Western Blot分析细胞eNOS、MMP9、TIMP1蛋白含量。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组,NO水平和eNOS、TIMP-1表达均降低(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均升高(P0.01);各中药干预组较高糖组,NO水平和eNOS、TIMP-1表达均升高(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均下降(P0.01),且MMP-9/TIMP-1比值下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改善内皮细胞NO分泌,调节内皮细胞MMP-9/TIMP-1平衡以稳定血管基质的正常代谢,可能是补脏通络方保护糖尿病大血管内皮的具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PI3K/AKT/Gsk3β/p53信号通路探究解毒益智方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神经毒性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以解毒益智方含药血清作为治疗药物。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益智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毒性;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0μmol/L Aβ25-35为阿尔茨海默病最佳诱导浓度;10%解毒益智方大鼠含药血清为最佳干预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密度较小,无明显触角,形态类似圆形,且PI3K、p-Akt蛋白表达下调及GSK3β、p53蛋白表达上调(P <0.05);与模型组相比,解毒益智方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增多,细胞悬浮死亡现象好转,以高剂量组效果显著;解毒益智方各剂量组PI3K、p-Akt蛋白表达上调及GSK3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中药对AngⅡ诱导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与核因子-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中药复方活心汤含药血清。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HUVECs2-3代用于实验。采用RT-PCR法测定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LOX-1 mRNA水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组、AngⅡ+低剂量中药血清组、AngⅡ+中剂量中药血清组、AngⅡ+高剂量中药血清组。用中药先孵育2h后再加入0.5μmol/L AngⅡ刺激2h,取出细胞盖玻片固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心汤含药血清可抑制AngⅡ导致的细胞损伤,减少LOX-1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活心汤可抑制AngⅡ所致的HUVECs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平滑肌A7R5细胞内莲心碱的含量,同时测定不同浓度莲心碱对A7R5细胞活力的影响及莲心碱的药效作用,探究莲心碱进入细胞作用的效率与对A7R5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育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株,将其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不同剂量莲心碱干预(0、5、25、50、100、200μg/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不同浓度的莲心碱干预15 min时A7R5细胞质中莲心碱浓度;采用MTT法筛选莲心碱药物浓度后,选择对细胞无伤害的药物浓度,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建立A7R5细胞表型转换模型,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Ang Ⅱ组(1×10-6 mol/L Ang Ⅱ)、莲心碱组(1×10-6 mol/L Ang Ⅱ+10μg/mL莲心碱),干预24 h后,双转盘活细胞共聚焦实时成像分析系统观察A7R5细胞中表型转换标志物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液质联用可检测到破碎细胞中莲心碱的含量,与干预浓度呈剂量依赖,空白对照和末次清洗细胞的PBS中未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的保护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组为正常组,H2O2组(400μmol/L,作用8h)、1μmol/L熊果酸预给药组、5μmol/L熊果酸预给药组、10μmol/L熊果酸预给药组、15μmol/L熊果酸预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0.1g/L Vit E+H2O2)。采用CCK-8检测各组内皮细胞的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及细胞内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有效剂量组内皮细胞Pten、Akt、p-Akt(ser473)、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NO、NOS含量降低,ROS水平升高;熊果酸给药后,其中三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NO和NOS的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内ROS含量降低,Pten蛋白水平表达降低,Akt磷酸化水平增加,e NOS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熊果酸预给药能明显改善HUVECs的细胞活性,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NO的释放和熊果酸潜在的清除ROS而直接抗氧化的作用有关,其机制可能涉及到Pten的下调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0,2,4,8,16,32μmol/L)干预对数生长期人喉癌Hep-2细胞48 h,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后续实验药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人喉癌Hep-2细胞,设空白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IGF-1(PI3K激活剂)组、丹参酮ⅡA+LY294002(PI3K抑制剂)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48 h后,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GFP-LC3荧光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丹参酮ⅡA对Hep-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现...  相似文献   

19.
徐倩  曹凯  周晓慧  王小杰  王一帆  杜超 《中成药》2012,34(12):2286-2289,2301
目的通过观察丹皮酚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水平影响,探讨丹皮酚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模型组(1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丹皮酚低剂量组(1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0.15 mmol/L丹皮酚)、丹皮酚中剂量组(1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0.3 mmol/L丹皮酚)、丹皮酚高剂量组(1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0.6 mmol/L丹皮酚)。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HUVECs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呈团簇状,轮廓不清,出现较多细胞脱落的现象。丹皮酚各剂量组的细胞数量较多,细胞间隙逐渐变窄,形态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损伤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eNO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同型半胱氨酸损伤模型组比较,丹皮酚各剂量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eNOS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皮酚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丹皮酚通过促进eNOS mRNA的表达,进而提高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内皮细胞内NO水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ⅡA)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患者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的活化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名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HUVEC,分为单纯培养基组、空白对照组、APS模型组、APS+LY5组、APS+LY10组、APS+LY20组、APS+TAⅡA5组、APS+TAⅡA10组、APS+TAⅡA20组、APS+TAⅡA10+LY10组,检测不同浓度LY294002和TAⅡA对HUVEC分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