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开颅手术清洁切口感染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性地调查了我科近5年331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其中31例发生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9.4%。在本文分析统计的11项危险因素中,术后脑室外引流、手术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以及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三项因素均可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再次手术、术前过早备皮和术前待床日超过7天是导致伤口感染率增高的可能因素。术中暴露副鼻窦等其余5项因素与伤口感染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接受清洁切口开颅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头皮内携带细菌的构成及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为术前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准备接受清洁切口开颅手术的患者672例,分别采集刚入院时、术前24h、术后24h和拆线时切口附近头皮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检出的菌株与同时期内科室空气中和医护人员体表采集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672例手术患者在入院时头皮中共检出细菌3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6株占78.4%,术前24h共检出细菌4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2株占66.7%,术后24h共检出细菌46株,伤口拆线时共检出细菌211株,术前、术后24h、拆线时检出的细菌,多数为致病力强、高耐药的医院细菌,与同时期内科室环境中的细菌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住院病房环境中的细菌是围手术期内患者头皮致病菌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为全面、预见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的42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4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患者死亡.结论 进行全面、预见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个手术部位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多切口手术的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合理的人员配备,加强手术切口、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分管专用制度,严格污染手术处理流程.结果 多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管理得到规范和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率.结论 对多切口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化管理,是控制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2 500例,目标性监测围手术期感染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32 50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围手术期感染13例,感染率为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史、睑缘或结膜囊感染、手术时间、切口位置、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状况是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对于易感染高危人群,采取个体化的控制方法,利于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率,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2011年1-6月为基线阶段,2012年和2013年1-6月为连续干预后两个阶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应用时机合理性及使用种类等变化趋势,并统计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2%下降至84.0%、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用药天数由8.4d减少到4.1d;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和时间也更为合理,选择种类也更为规范,术前30min2h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2.0%逐步提升至35.1%、46.4%(P<0.05);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比例由11.7%增高至23.5%(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1、2d停药比例分别由19.4%、20.4%提高到31.0%、40.1%(P<0.05);预防性应用单种抗菌药物比例由23.5%显著提升至5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比例明显升高,由26.2%提高至54.6%(P<0.01);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由3.5‰逐渐下降至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有效,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合理和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小切口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上进行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67±17.93)min、(8.65±4.14)d、(38.40±4.81)h、(29.76±3.23)d、(117.62±14.25)ml,观察组分别为(78.62±15.45)min、(5.26±1.94)d、(20.17±2.45)h、(16.17±2.45)d、(69.53±11.3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观察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的2 80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未发生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机、手术季节、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缝合人员、患者住院天数等资料的差异。结果观察组69例患者中年龄≥70岁、存在基础疾病、BMI>30kg/m2、夏季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非主刀进行缝合、切口长度>7cm、住院时间≥20d的感染率分别为17.73%、10.70%、7.98%、8.52%、11.56%、9.09%、6.92%、8.16%、11.74%;年龄、基础疾病、BMI值、手术时机、手术季节、缝合人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是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应在手术前后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针对性地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4~26 uC,湿度40%~60%,手术床加铺电子恒温毯,加盖恒温毯,输入液体、血液用液体加温仪加温、冲洗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比较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在手术结束时为36.8℃,高于对照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7.8%;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的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0.
某医院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观察2002年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所有手术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对影响发病的可能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68例患者,从人院至手术后出院发生医院感染192例,感染率为14.04%。感染率,男性13.92%,女性14.21%。不同年龄,手术持续时间不同,住院时间不同,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不同、时间长短不同,麻醉方式不同,是否伴有恶性肿瘤、糖尿病,是否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分类不同的病人,其医院感染率不同(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伴发恶性肿瘤、住院时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年龄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全身麻醉、伴发恶性肿瘤、住院时间长是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2月1日-2010年5月31日492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天数、切口愈合和临床治疗效果等,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抗菌药共6种,以头孢唑林为主,采用术中断脐后给抗菌药物1次,术后用药3~5 d,其中467例甲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94.92%,10例乙级愈合,乙级愈合率2.03%;15例丙级愈合(切口感染),感染率3.05%;使用头孢唑林的199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5.98%,使用头孢美唑的15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4.19%,使用头孢一代、二代和三代抗菌药物与切口愈合率,经统计学确切概率分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采用术中断脐后给药,术后3~4 d停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及对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来医院就诊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及基础病史等围术期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 200例肿瘤患者中共35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50%;35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0株占28.57%;真菌10株占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500ml、合并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次数≥4次是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史、阴道检查次数多等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面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刨宫产产妇感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2 128例产妇行剖宫手术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 07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导致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12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44%;单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5.80±2.35)kg/m2、(90.50±25.65)min、(90.80±25.50)min、(450.60±58.90)ml、(11.60±2.40)d,对照组分别为(20.10±1.24)kg/m2、(50.42±15.37)min、(50.30±20.10)min、(247.6±78.2)ml、(7.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室、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是影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应妥善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加强医院卫生消毒管理,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脊柱术后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因素回顾性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11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3118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0例,感染率0.64%,切口愈合不良15例,发生率为0.48%;患者均及时行切口深部组织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脊柱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果严重,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挽救脊髓、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清洁开颅术后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6年神经外科全部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开颅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神经外科行清洁开颅手术患者1 146例,发生医院感染323例,医院感染率为28.18%。三年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留置鼻胃管、2次以上入住ICU、留置导尿管时间、留置脑室引流、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清洁开颅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通过控制医院感染独立影响因素,采取行之有效地控制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诊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开颅手术9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977例急诊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46例,感染率为4.71%;脑脊液培养检出病原菌23株,检出率为50.00%,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69.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长≥3 d、术中植入人工材料、患者年龄<60岁是急诊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急诊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应加强急诊开颅围术期管理,准确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择357例乳腺Ⅰ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将2010年3-8月179例和2008年3-8月178例病例分别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预防性用药种类、疗程、用药费用及医院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55.31%,仅术前30min~2h用药1次者占44.69%;试验组抗菌药物均选择Ⅰ、Ⅱ代头孢菌素,对照组Ⅰ、Ⅱ代头孢菌素分别占4.50%和9.55%;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或仅术前用药1次,并未增加切口感染率及其他部位感染率,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