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猪链球菌感染等感染性病的流行,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以及相关病患的预防和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确保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对检验人员、检验样品、环境条件、实验设施设备等进行质量控制,还要运用我国标准的检验方法和校正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检查,只有将质量控制做好,才能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精准性,对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和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收集微生物检验在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解决医院感染的方法,从而得出微生物检验的作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时,可以有效检测出医院感染的情况。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可以使用微生物检验来控制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方法将本院2017年1—12月医务工作人员700名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对感染集中科室进行分析,通过抽样检查感染常用物品及空气等,对生物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并对检验科微生物室中存在的的医院感染隐患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消化科、呼吸科、检验科微生物室及其他科室感染率分别是11.11%、11.43%、31.25%和0.60%,同其他科室相比,检验科微生物室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验科病菌以幽门螺旋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为主。结论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必须严格制定防护对策,避免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与我院住院进行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5)和检验组(n=65)。常规组给予药物等常规治疗,而检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分别为10.8%、4.6%和3.1%,检验组分别为3.1%、1.5%和1.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检验组的总感染率为6.2%,明显低于常规组18.5%的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可以预防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386例患者进行实验,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治疗以此来防止感染,对研究组进行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被感染的人数比实验组的人数多。结论临床微生物检测对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归纳探究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文章挑选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服用药物的20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纳入此次研究。将药物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未采用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各100份。对比两组用药结局(医院感染、临床合理用药率)。结果观察两组用药结局,采用微生物检验的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2.0%),临床合理用药率(98.0%)高于对照组(75.0%),有分析价值(χ^2=4.816 9,4.613 7;P=0.031 7,0.021 9 <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有利于对临床药物合理性、有效性、是否感染等进行准确掌握,有利于合理用药,预防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符合社会要求,有助于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眼表由角膜、结膜和巩膜组成,其表面覆盖泪膜并与外界环境相通。眼表有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定植,以细菌为主,且菌群随局部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人眼表的细菌菌群与人体和平共生,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眼表定植的细菌会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眼部的感染。16S rRNA作为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鉴定人体细菌群落的一种高效且高敏感度的鉴定方式,在对眼表微生物群落鉴定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拟通过文献回顾,比较不同的人眼表菌群取样及培养鉴定方法,了解正常眼表菌群情况,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及疾病等对其影响,以期为16S rRNA用于眼表菌群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医学检验中的价值做出判断,在控制感染方面研究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帮助医院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微生物感染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将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0人,对实验组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后找出病症所在再进行后续的针对性治疗,对于对照组在观察后根据经验给予用药治疗。对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中轻度感染53例,中度感染14例,重度感染3例。而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感染21例,中度感染39例,重度感染10例。治疗后的实验组轻度感染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明显优于一般观察经验治疗方法,因此能够为微生物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治疗依据。应广泛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指导婴幼儿感染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7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推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分析病原微生物类型,并观察感染年龄特征。结果 (1)不同年龄患儿检出情况:117例患者共检测出阳性患儿72例,总体阳性率达61.54%,1~3岁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2)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婴幼儿腹泻诱发微生物多为轮状病毒(36.75%),沙门菌属(8.55%)位居其次,再次为志贺菌属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检测阳性50例(42.74%),致病菌22例(18.80%);(3)致病菌与病毒感染季节比较:全年均可发生肠道致病菌感染,6~8月属于高峰期;9~2月为轮状病毒高发期。结论腹泻婴幼儿强化病原微生物检测,可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并以感染状况为依据,可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2012~2015年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控制住院患者感染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复杂创伤骨科教学工作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科学生6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60名学生加以分组,其中30名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案,将其作为对照组,剩余30名学生接受3D打印技术教学,将其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方案之后的教学成绩。结果除专业兴趣程度外,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方案之后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出科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创伤骨科教学工作中应用3D打印技术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显著提高学生动作操作能力,使学生良好的掌握复杂创伤骨科知识。  相似文献   

12.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实验教学不仅是实验技术的学习,更是医学生今后科研工作的基础,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将虚拟实验平台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获得时间自由,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电子产品普及的条件;同时可避免线下上课时的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因此,虚拟实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适合新时期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虚实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共107名,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中,对某些章节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照章节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前后章节的课堂测验成绩,另外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第二次课堂测试的成绩均高于第一次课堂测试的成绩(P <0.01),同时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讲解实物标本并应用数字人解剖学系统进行知识内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热情,增加教学效果满意度,并为其他解剖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阶段高等教育以及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普及.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课堂以及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雨课堂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n=40)和雨课堂教学组(n=40),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后者采用“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两组考核和评价均以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结果与传统教学组比较,雨课堂教学较易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辅导的精准性,推动了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保证了教学效果;课上师生之间互动次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互动次数(P<0.001);成绩均明显提高(P<0.001);可以节约教师的大量时间,明显减轻教师的负担;学生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更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度,更利于教师根据效果调整教学计划,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结论雨课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优化《中医内科学》教学活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国内医学教育涌现出了基于问题,基于团队,基于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基础,通过一种合作式的学习,增强参与意识,提升个人能力.结合国内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对TBL教学法进行适当优化,与现代信息技术比如雨课堂、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喉癌的教学中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探讨喉癌教学的新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客观答题考试和主观学习感受评价分析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临床病例分析及学习感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耳鼻喉科基础知识、临床病例分析及学习感受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喉癌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助产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130名来自2017级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人。试验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通过"蓝墨云"班课软件完成,即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比较作为评估指标。结果试验组成绩考察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课堂效率、课堂互动情况、授课内容实用性和课程节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授课内容深度和教师授课技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心电生理知识,心电图作为基本检查可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疾病的检查.心律失常的学习对于一名临床医生十分重要,其教学在医学生教学中也是重中之重.心律失常分类繁多,其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难度较大,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难以讲透,学生学习难以理解,在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在心律失常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结合教学经验,提高心律失常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在心律失常教学期间,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以心律失常临床案例为工具,推行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心律失常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心律失常理论联系实际病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期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检体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转向临床医学学习的重要桥梁课程。目前传统检体诊断学双语教学中存在授课时间有限、内容枯燥、没有兼顾英文水平欠佳的学生等问题。我们探索将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检体诊断学双语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时空上得以延伸,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我们通过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课件,在授课前录制双语教学视频,结合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学习通平台优势,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讨论,熟悉相关英文专业词汇,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及积极互动,课后参与反馈及做好复习。最终使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掌握检体诊断学这门桥梁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