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阮诗玮教授的“六看”诊疗模式、“正邪辨证”法、“矫枉平衡”说,试从燮理阴阳气血、顺应四时、讲求“食性”三方面入手阐述逆转慢性肾衰竭病情之中医思路,旨在为慢性肾衰竭的诊疗提供思路及对策,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探讨了《内经》有关“正邪”、“虚邪”的论述,指出“正邪”是八方四时之常气,以人之体质虚弱为条件可成为条件性气侯致病因素,“虚邪”则是不合时令的反常气候,有较强的致病性。两者为病,证候轻重不一,预后不同,反映了内外相应的发病观,防治时不离邪正两方,却区别对待,体现了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矫枉平衡”和“矫枉失衡”理论重新认识六经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发现矫枉无力是六经病的发生前提,矫枉过正可致六经病传变,矫枉生枝则六经病邪气内陷、变证丛生,认识到扶助正气、中病即止和适用法方是治疗六经病的基本策略。通过上述理论再议六经病,以期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邪”、“虚邪”我们先从两个小故事谈起:  相似文献   

5.
“主客交”理论首见于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后世医家对此理论做了补充,认为“主”为正,“客”为邪,人体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胶固于血脉,日久而成痼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机责之素体亏虚,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血脉,致脉络凝瘀,变生诸症,与“主客交”理论相合。基于此理论,临证可运用扶正达邪、分解主客及搜剔顽邪、通络化瘀的治法治疗SLE,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2):1149-1149
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是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扶正祛邪并用是小柴胡汤和解的实质。《伤寒论》中没有“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也不是“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7.
阴火论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阴火而言,有正邪的含义及阴阳的区别,小议如下:火在人身即阳气,无处不有。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火,且有邪正之分。《内经》所说的“少火”即指能温养脾胃,助长元气的正常之火。它发源于命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医药》2020,(2):35-37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导致人类预期寿命缩短的五大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流行率和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病情存在反复性、难治性、预后差等问题。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水肿”“癃闭”“关格”“腰痛”“虚劳”等疾病范畴,中医药治疗卓有成效,因此有必要对该病的中医诊治加强研究力度。阮诗玮教授首先提出正邪辨证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正邪辨证分析了正气与邪气所处状态,以知扶正祛邪之主次,临证处判方药,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但不得有损正气之失;而正气孱弱者,补之又不得有敛邪之虞。因此正邪辨证需紧密结合,治疗当抓准时机,以冀莫失权衡。现将导师运用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阮诗玮“六辨”瘀证经验。瘀证主要包括血瘀和瘀血两大证候群。阮诗玮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辨治瘀证。(1)辨病因:瘀证之病因主要从“正邪”两方面考虑,可分为正虚致瘀、邪实致瘀;(2)辨病位:瘀证之病位可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经络诸窍,具体可分为“脏腑络瘀、经络窍瘀、三焦之瘀、卫气营血之瘀”;(3)辨病势:瘀证之病势有缓急之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4)辨病体:瘀证在不同个体有所差异,因而治疗亦有所不同;(5)辨病时:时令之变化可影响瘀证;(6)辨病象:瘀证之病象客观存在,可分“潜象、显象”或“固象、液象”。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虚和实,单就字意讲,是正反两方面;按哲学看来是矛盾的双方,是存在一切事物之中的;在医学中确是指正气和邪气,在机体存在的情况,何者强,何者弱,即谓“正邪盛衰”也。具体而言,虚和实是中医诊断中八纲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疾病的正邪盛衰,从而决定治疗原则,当补还是当泻。早在《难经》中尽有详言,第48难云:“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  相似文献   

11.
“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概括,首见于《金匮要略》。脉取太过不及,胸痹乃阴弦之故,既言脉象、又述病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以脉象言、以三焦言、以正邪相争言皆是经典论述。今笔者细读仲景言,详思金匮方,略有所得,“阳微阴弦”并非单一理论架构,应当结合人体五脏一体观共同论述。心、肺为阳,心肺阳气不足是为阳虚,此为胸痹之本;肝、脾、肾为阴,此三脏生理功能不及、病理产物过盛,阴邪袭犯阳位是为阴弦,当属胸痹之标。治疗上,应宣痹止痛。肝郁气滞血瘀者,予以理气活血以化瘀;湿胜则阳微,脾虚痰浊湿胜者,健脾化湿以祛痰;水饮逆走心胸者,温肾利水以涤饮。胸痹心痛的发生是正邪交争、正不敌邪的结果,故通阳扶正以抗邪当贯穿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癫痫相较普通癫痫而言病势反复、病情迁延,其难治在于其病之顽,而夙疾之本当以禀赋失常,根本病机在于痰瘀阻窍。“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始名于吴有性所著《温疫论》,书中阐明“主客交”之实质,当以正气衰微为主,兼以客邪伏于血脉,正邪胶结,主客相交乃成痼疾。近现代众多医家藉此理论临证辨治皮肤病、肝病、癌病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圆机活法,其效颇佳。本文拟从“主客交”理论剖析难治性癫痫之病因病机,乃知顽痫始发之主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脾、心、肝诸脏虚损,脑窍失养,气机逆乱,神机失用;而痰、瘀、毒、湿、热、饮等诸邪内生,外内相引,元神失控,痰瘀阻窍,宿络为客;标本虚实错杂,日久主客胶结,脑窍失养,邪伏脑络之交结难解,乃顽痫难愈之根。基于此说,拟以分离主客为根本治则提出治顽痫三法,治之当以主为本,调脏腑、扶正气为先;以客为要,祛外因、逐客邪兼顾;以交为用,分主客、治标本并重。临证当分期而治,急性期则治其标、客去则交易解,间歇期则补其本、主盛则交自化。厘清邪正强弱与主客盛衰,辨证论治,正邪同治,胶结乃去,顽痫得瘥。  相似文献   

13.
以正邪理论指导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升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邪相争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全过程 ,ALT升高则是正邪相争的结果 ,正邪相争越激烈 ,ALT越高 ,正邪相争趋于缓和 ,ALT则有所下降 ,正邪消长转化则ALT波动起伏。遵循中医正邪理论 ,准确辨证论治 ,可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升高。慢性迁延型肝炎 (CPH)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恋” ,正虚 ,主要指脾肾气虚 ,清阳不升 ;邪恋 ,主要指湿热疫毒久稽不除。由于正邪相争趋于缓和 ,呈相持状态 ,故ALT长期轻、中度升高。此时若不助正气使之与邪激烈交争 ,则正邪相持局面难以终止。治宜以健脾益肾为主 ,佐以助阳、升阳、通阳和…  相似文献   

14.
探“仲景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据《伤寒杂病论》的有关内容,探讨“仲景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以冀发掘“仲景学说”中珍贵的遗产,期而对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经典”有所借鉴和裨益。一、《伤寒杂病论》病机论说中的免疫学思想张仲景认为发病机理是正邪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体实感冒,正邪交争,反应强烈,全身症状以发热、恶风寒为主,治以解表发汗,所谓“强人感冒发其汗”,即为此理。而虚人感冒则在正虚邪恋,正邪相争不甚强烈,主证以反复鼻塞流涕、咳喘有痰,故重在宣肺化痰,佐以扶正治之,表邪解后以益气固表之剂调理,鼓舞正气以防外邪复入,所谓“虚入感冒建其中”是也。本人以温胆汤首选,乃该方聚运枢机、祛痰饮,略扶正三者兼顾,组织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整体观”是战略层面的,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要贯穿始终;祛除病因之“病因论”和明辨虚实之“正邪论”是战术层面的,关乎具体治疗方案的制订;动态观察之“恒动观”,是在治疗方案初步确定,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反馈修正治疗方案;而已病防变之“未病论”,则是我们通过以上4个理念的坚持,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无形之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津液是有形之物,痰无疑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而在痰的含义上,向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如说:“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读之似乎理顺义通,然笔者认为这样解释尚欠准确。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皆由内向外,就是外感六淫之邪,虽由表入里,但都是通过机体内部正邪交争而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因此无所谓内、外痰之分,一切痰病皆自内发。痰之为病多变…  相似文献   

18.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奏 ,其气必虚” ;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有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了这四种基本形式就等于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形成正邪斗争 ,如果正邪处相持阶段 ,或者属湿邪凝恋 ,或者属邪气郁滞等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产生积蓄及郁痹症状反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有“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  相似文献   

19.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 ,存在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四种基本形式 ,就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多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 ,形成正邪斗争。如果正邪处于相持阶段 ,或湿邪凝恋 ,或邪气郁滞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留邪为郁 ,表现出郁痹证状。《素问·四时刺逆论》曰 :“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素…  相似文献   

20.
<正> (三)五官科用固体(半固体)药剂这类固体(半固体)药剂可分为五官科用的散剂、软膏剂及耳、鼻用栓剂等。为了便于叙述,在栓剂中也包括着肛门、阴道、尿道等粘膜用的栓剂。1.五官科用散剂及软膏剂五官科用散剂一般有吹入及点敷用散两种。其中吹鼻用散在我国古代医疗上且常用作急救。如在唐王焘外台秘要方中即有以皂筴细末治自缢将死之吹鼻散剂。(註一)金元李杲曾谓:“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註二)对五官科吹鼻用散言之,则更恰当。在齿用散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