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 cm×3 cm~6.5 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 cm~8 cm×6 cm,皮瓣大小6 cm×4 cm~8 cm×6 cm。结果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 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锁骨上岛状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修复下咽11例、气管8例、头颈部皮肤6例、喉部3例、口腔2例、食管1例及咽瘘1例。制备皮岛大小约(3~7)cm×(3~10)cm,皮瓣蒂部的长度约10~20 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受区及供区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岛局部坏死。并发咽瘘6例(皮瓣均 存活)。肩部供区皮肤均直接拉拢缝合,无切口感染、肩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适用范围较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术后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梨状窝癌14例,下咽后壁癌6例。皮瓣的面积为4 cm×7 cm~7 cm×12 cm。小腿供瓣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移植。术后患者均行后续放/化疗。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咽瘘,1例出现供区植皮坏死。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后经口进食,1例继发喉狭窄。肿瘤控制情况: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行挽救性全喉切除术,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再次接受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血管蒂长和供区隐蔽等优点,术后能耐受根治性放疗,是下咽癌术后缺损重建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法"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喉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7-2013年6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及声门下喉鳞状细胞癌(6例)(T1~2N1~2M0,UICC,2002)手术切除致喉气管部分缺损病例,以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修复喉气管缺损区,术腔置喉模支撑成形,术后半年,如局部无复发,气管套管堵管无困难,则拔管封闭气管造瘘口。随访半年~3年。结果:6例患者中4例顺利拔管,1例间断堵管,1例保留气管套管呼吸。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可以修复喉气管部分缺损,在发音和呼吸方面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肿瘤切除后局部创面的修复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3月33例下咽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肿瘤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采用局部黏膜拉拢缝合,2例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缺损,4例采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2例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4例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缺损,4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3例采用食管内翻拔脱胃上徙手术;观察缺损修复后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喉功能良好,3例患者早期有轻微误吸,锻炼2周后即可正常进食。全部患者恢复吞咽功能,食管入口狭窄2例,后经局部扩张好转。咽瘘2例,局部换药1个月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生存率为78.79%(26/33),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防止误吸和避免咽食管狭窄是肿瘤切除后修复的主要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修复方法,既可以恢复下咽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行带蒂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的口咽癌(10例)和下咽癌(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40~70岁。口咽癌中扁桃体癌5例,其中4例行颈-口联合入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1例行下颌骨裂开扁桃体癌切除术,舌根癌5例均行经颈外舌骨入路舌根癌切除术;下咽癌中梨状窝癌16例,均行保留喉功能的部分下咽部分喉切除术,咽后壁癌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术。分析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及下咽癌缺损的预后、吞咽功能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下咽癌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因食管癌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舌根复发带瘤生存,余24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估算2年生存率为92.9%,3年生存率为88.9%。术后并发症方面皮瓣坏死1例次,咽瘘1例次,皮下脂肪液化和积液2例次,淋巴瘘1例次。25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2.6%,其中下咽癌拔管率为16/17,口咽癌拔管率为9/10。25例成功拔除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率为92.6%。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制备成功率高,修复口咽和下咽癌术后缺损能够很好的恢复吞咽和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6年1月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对42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22例,舌腹癌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7.5 cm大小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皮瓣长(8.6±0.3)cm、宽(5.1±0.2)cm、厚(2.3±0.5)c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6±0.4)cm。42例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4~64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质地好,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舌癌术后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鼻炎(萎缩性鼻炎除外)分类和诊疗的专家共识,其中在治疗方面重点关注了鼻腔局部用药的临床应用,旨在进一步规范鼻炎尤其是慢性鼻炎的诊疗,明确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和鼻腔盐水盥洗等在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及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高鼻炎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眼震是眩晕疾病的常见体征,识别眼震性质可提供眩晕疾病的重要诊断线索。眼震大致可分类为生理性眼震和病理性眼震。根据常见疾病来源和发生机制,病理性眼震可大致分为3类:耳源性眼震、眼源性眼震及中枢源性眼震。本文重点讨论这3类病理性眼震及其性质特征对识别眩晕疾病来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耳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至今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例中耳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000~2018年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中报道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其次为外耳道肿物、耳鸣。27例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患者15例,常见相关标志物有突触素、嗜铬蛋白、细胞角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波形蛋白等;2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复发7例。结论中耳类癌是一种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易于漏诊和误诊的中耳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当发现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的中耳肿物患者时,应考虑行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根据肿物性质确定手术方案,使手术方法更加合理,从而改善预后。尽管中耳类癌患者预后尚好,但容易远期复发,须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4.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的肿瘤,其中颅底脊索瘤约占1/3。颅底脊索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高度相关。因为大部分肿瘤位于颅底腹侧面的硬膜外,适用于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对脑组织的损伤很小。放疗是颅底脊索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术后残留肿瘤放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脊索瘤化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传统化疗药物对于脊索瘤的疗效较差,有待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综合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SD)患者的动态喉镜下表现、嗓音学特点以及病因,并与正常人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1例内收型SD患者的嗓音参数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嗓音参数,对比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1例为女性患者;61例患者中35例(57.4%)患者的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分值>7;有明显心理因素或心理创伤的患者7例(11.5%)。患者发音时存在一些颈部及全身肌肉过度紧张的表现,动态喉镜下所有患者均无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侧声带紧张并过度内收、喉部震颤,部分患者可见声门上结构向中间挤压靠拢。嗓音测试时所有患者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紧张性发音,基频(F0)及响度瞬间起伏,语音颤抖、嗓音挤卡、失去韵律,42例(68.9%)患者出现嗓音中断:患者读一段话的嗓音平均中断次数(1.9±2.0)次显著高于正常人(0.0±0.0)次(P<0.01);所有患者读一段话的朗读时间均值(21.5±4.8)s较常对照组的朗读时间均值(16.2±3.7)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振幅微扰(shimmer)均值及基频微扰(jitter)均值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患者的嗓音障碍指数(DSI)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患者的最长发音时间(MP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内收型SD患者大部分为女性,患者动态喉镜下会有一些特征性表现,患者的音质、音韵和流畅性较正常人有一定改变;患者的shimmer、jitter、DSI、MPT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异。该疾病可能与胃酸反流有一定关系,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抗过敏作用。方法实验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30只6周龄雌性封闭群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2)、对照组(n=4)、酮替芬灌服组(n=6)、玉屏风散灌服组(n=6)、玉屏风散滴鼻组(n=6)、布地奈德滴鼻组(n=6)5组。建立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第1、8、15天,分别腹腔注射1 000 μg卵清蛋白,自22 d开始300 μg卵清蛋白滴每侧鼻孔。与此同时,造模第22天开始给药。采用叠加量化法记录各鼻部症状得分,然后计算总分。第37天,解剖获取胸腔心脏血、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外侧壁黏膜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鼻部症状得分减少,纤毛上皮损伤较轻,血清中组胺水平显著降低,鼻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症状得分及鼻部组织具有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麻醉恢复室时间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比较两组患儿Aono’s评分、小儿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和术后疼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8.2±2.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7±32.4)s和出麻醉恢复室时间(28.4±6.3)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Aono’s评分、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小儿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反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强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释放,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PAF作为潜在的相关炎症介质,可以通过影响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改变鼻腔黏膜血管通透性及气道反应性并影响腺体的分泌,从而对AR一些症状的产生起着较关键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使用PAF抑制剂是干预AR症状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国内关于PAF抑制剂在AR中的应用研究相对甚少。本文就近年来血PAF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1007 1520.202003008·论著· 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在肥胖成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照体重指数(BMI)随机选取肥胖CRSwNP患者40例,体重正常CRSwNP患者30例,选取同期肥胖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局部鼻黏膜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患者组织中EOS细胞浸润程度。另Pearson相关性分析Leptin水平与EOS相关指标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CRSwNP患者的血清与局部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均升高,血清中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SwNP患者中肥胖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患者(P<0.05),且Leptin及其受体水平与EOS相关指标、EOS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Leptin在CRSwNP患者中水平显著升高,且肥胖患者组更高,并与EOS浸润及其促进因子显著相关,提示Leptin可能通过促进EOS增殖浸润参与肥胖成人CRSwNP发病。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细胞黏附因子 1(vas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VCAM 1)与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SD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组和生理盐水(sodium chloride,SC) 组。以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VCAM 1、Eotaxin的表达。结果 OVA 致敏组可见鼻黏膜高度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SC组病理学未见异常表现;OVA 致敏组与SC组比较,VCAM 1和Eotaxin表达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OVA 致敏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VCAM 1表达强度与Eotaxin呈正相关(r=0.886,P<0.01)。结论Eotaxin及VCAM 1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