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我国于2019年12月开展了第二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第二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效果。方法:使用江苏常州医疗机构2019年1月—2021年3月间36万条药品采购数据,以25种国家集采品种和20种在临床使用中与国家集采品种有替代关系的品种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双组间断时间序列,分析药品使用频度、采购金额、日均费用、价格指数、仿制药数量替代率及金额替代率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国家集采政策下集采品种使用频度上涨、日均费用下降、价格指数下降、采购金额下降、仿制药数量和金额替代率均明显提高,替代品种使用频度略有增长、日均费用、价格指数、采购金额略为下降、同时仿制药数量和金额替代率有所增长。但模型运行结果显示,国家集采政策对集采品种影响显著,对替代品种影响不显著。结论:建议推行国家集采政策过程中,应当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管理,并在考虑临床用药实际情况下将更多品种纳入集采范围,真正实现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前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变化,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效果。方法:基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2015—2021年样本医院调血脂药品销售数据,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调血脂类药品总体销售额、集采与非集采他汀品种的销量及销售额占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品种集采原研药厂家、过评厂家与未过评厂家的销量、销售额占比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呈现出销售额下降的趋势;具体集采品种在销量、销售额表现上呈现一定的差异;集采原研品种在销量占比下降的同时,销售额占比小幅增长。结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节省药品费用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未真正显现“专利悬崖”现象及同类可替代药品销售额上涨等问题。建议在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时,应当合理遴选集采品种,加强对同类可替代药品及未过评仿制药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中选抗菌药物销售额、销量、用药厂牌、用药频度、仿制药替代率、药品价格、日均费用和潜在节省费用的影响,探究抗菌药物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完善抗菌药物集采规则和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第3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6个中选抗菌药物2020—2021年1~3季度的销售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抗菌药物集采实施效果。结果: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显著影响抗菌药物市场规模并重塑抗菌药物市场竞争格局;改变抗菌药物的用药行为和调整用药结构;影响中选品种各厂牌价格并显著降低用药费用。结论:抗菌药物集采取得了显著的政策效果,同时基于抗菌药物的特殊性需要重点关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效果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健康报社指导的"三医联动"背景下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研讨会在京召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相关负责人,北京、上海、辽宁、湖南、浙江、江苏等部分省(市)卫生计生委药政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健康报社社长、中国卫生杂志社社长邓海华表示,随着我国"三医联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框架的完善,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中,面临着"细化药品分类采购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药品使用环节为完善我国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探究欧、美、日等国外促进仿制药替代的思路与典型措施,结合我国仿制药替代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使用环节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的具体建议。结果和结论:通过欧、美、日等国外经验研究,发现域外典型国家在促进仿制药替代过程中形成了“接受仿制药—科学合理替代—持续反馈与改进”的思路,建议我国将医患主体的意见纳入仿制药替代决策、基于风险建立仿制药替代规则、加强仿制药可替代性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和监测评估、加强仿制药信息公开与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使用环节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相关数据变化,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政策实施效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仿制药充分发挥了对原研药的替代作用,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促进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药品供需关系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带量采购与科斯定理密切相关,药品作为准公共物品,采购的效率性得到极大改善。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执行,应进一步完善采购机制,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高药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药品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的合理转化,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动效应,优化供需关系,完善市场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实践的特征,提出相关发展路径建议。方法:检索全国31个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最新方案、公告等文件进行文献回溯,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与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各有特点。对最终纳入的8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GPO等成为近年来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正逐步完善,应加强与群众的信息互通,打破独家中标制、采取措施防止“二次议价”,逐步规范集团化采购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我国仿制药产业发展,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顺利施行,文章从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生产及流通等领域入手,通过对该行业当前存在的弊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尤其是针对仿制药野蛮生长了数十年所带来的仿制药品种短缺、仿制药价格低廉和仿制药国际认可度较低等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建议企业注重仿制药品种的筛选,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建议政府保障短缺药品的供应,借鉴西方国家药品生产及监督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4+7”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药品销售数据及中标企业年报数据,对纳入“4+7”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的药品在政策实施前后的销售额,原研厂家、中标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部分中标企业营收情况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4+7”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后,绝大部分纳入集采品种销售额较往年有显著下降,其中,原研企业、其他企业均有较大幅度下滑,中标企业虽涨跌参半,但已形成对仿制药市场的垄断。此外,“4+7”集中带量采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积极转型,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结论:集中带量采购颇有成效,坚持之余要慎防垄断;要完善医保支付标准的建设,健全原研药、仿制药、过专利期原研药的联动机制;集中带量采购的品种选择应由“点”至“面”。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医药卫生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多个部门,内容涵盖药品审评审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等多个领域,深化医改工作继续朝纵深发展。药品价格一直是医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全面铺开的"两票制"改革、创新药及抗癌药医保谈判、国家"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等多项政策最终均指向降药价,以期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政策梳理和文献回顾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医保支付的逻辑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药品集中采购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当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特点和趋势;进而重点探讨了药品集中采购与医保支付体系的关系以及两者配套改革对于解决药品问题的现实可行性。研究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演变为省级平台限价下的议价、最低价联动采购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可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提供依据,但国家药品谈判以及省级医保特药谈判存在功能重叠;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制度安排可助推医药分开,配套相关改革可为解决"药价虚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药品集采政策对安徽省药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方法:利用安徽省医保局成立前后5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链式拉氏价格指数模型比较了不同采购政策下的省级药品价格指数和不同采购政策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结果:实现了2018—2022年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价格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固定了安徽省药品采购指数数据样本,以此作为后续 5年常态化指数测算样本。医保局成立后组织实施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传统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比较,价格指数有显著下降,不同政策对价格下降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国家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扩围品种梯度降价、省级集中采购、国家医保目录入围谈判和省级重点药物监控政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承诺采购量和谈判目录范围的大小。结论: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有利于控制药品费用,节约医保基金,有必要通过省市联盟等方式扩大承诺采购量和增加集中采购药品目录范围,尤其是扩大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的集中采购范围和地区覆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大多数文献发现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限定日费用(DDC)明显下降,同类非中选药品的DDC也出现下降。同时,仿制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整体上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对原研药部分国产替代。但是,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论: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效果的总结评价,集采政策已经初步达到了其政策预期的效果,建议继续推进低价优质药品均等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药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王乾  杨浩宇  田侃 《中国卫生经济》2023,(12):16-20+101
目的:探讨我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政策实施效果及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仿制药品目录政策。方法:对我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遴选原则、纳入药品特点与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结果:两批目录中纳入药品的治疗领域相对集中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内分泌和代谢病及感染性疾病,50个药品中仿制药新增申请有24个药品,已经有2种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行列,19种获批上市,20种纳入医保目录。当前,目录发展还存在第二批目录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部分仿制药研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优先审评制度的缺失、部门间协调联动待加强等问题。结论:应当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参比制剂遴选管理,完善配套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动态调整仿制药目录,强化部门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药品价格比较的意义、研究方法、进展以及在国外药品政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总结药品价格比较信息在药品政策中运用的原则,并提出在我国原创药定价、药品招标采购定价以及药品价格监测、评价和报告机制中运用药品价格比较方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完善我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收集2015年我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最新方案、细则、办法等文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各省招标采购工作进度不一,在招标药品范围、质量层次划分、双信封评审体系和中标产品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发挥市场机制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作用,落实带量采购,构建完备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某地三家不同规模医疗机构连续4年的药品采购情况和典型药企连续4年的四费构成情况,综合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院和药企的影响。方法 以三家医院2018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的药品采购数据为基础,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医院药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药企连续4年的财报为基础,分析药企四费的占比及变化趋势。结果 各医院连续5个季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金额逐季递增,采购成本下降显著。药企的研发费占比呈上升趋势,销售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绩效,也促进了相关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是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是实现药品政策改革目标的重要抓手,实现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互联互通,是收集全国各省药品集中采购信息的重要手段。药品标识码YPID是药品的唯一性编码,是确保药品可识别、价格可比较的重要依据,是对药品开展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石。本文对国家药管平台药品唯一性标识码YPID的背景、编码规则及应用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相关省份原研药与仿制药价格比较,明确两类药品价格水平。方法:通过WHO-HAI标准化价格比较方法,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价格比较和相关省份仿制药价格比较两个方面比较2016年相关省份常用药品采购价格。结果:整体上我国原研药价格相对仿制药较高,且两者价格高于国际参考价。相关省份同一仿制药产品的价格水平差异性明显,有些省份整体价格相对较低。结论:仿制药价格比原研药低,且同一药品在不同省份间有差异。相关部门应支持鼓励仿制药质量的提高,完善各省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建立全国性公开透明的药品价格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