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ECRS)患者与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NECRS)患者鼻窦CT特征。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21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 01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炎性细胞数量比值(Eos%)≥10%将患者分为ECRS组(n=458)和NECRS组(n=552)。对两组患者Lund Mackay评分、鼻窦累及率和鼻窦病变类型进行差异分析,并探讨不同年龄段ECRS和NECRS组的Lund Mackay评分和鼻窦病变类型是否存在差异及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在预测ECRS中的价值。 结果 ECRS组前组筛窦、后组筛窦、额窦、蝶窦、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和总分评分均高于NECRS(P<0.01),而上颌窦评分低于NECRS组(P<0.01);ECRS组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和额窦的累及率也高于NECRS组;ECRS组(P=0.786)和NECRS组(P=0.634)在不同年龄段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全组鼻窦炎、筛窦为主和非筛窦为主三种CRS类型在ECRS和NECRS组占比依次为:39.08%、37.24%、23.58%和26.45%、8.88%、64.67%;成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全组鼻窦炎在ECRS中占比逐渐增高(P=0.04)。以E/M>2为截断值时,其预测所有患者ECRS的AUC为0.67,而预测非全组鼻窦炎的AUC为0.75。 结论 (1) ECRS的筛窦、额窦和蝶窦病变程度较NECRS重,而上颌窦病变较NECRS轻,筛窦、蝶窦和额窦也较NECRS易受累;(2) ECRS以筛窦病变为主和全组鼻窦炎为主,而NECRS则主要表现为非筛窦为主的病变和全组鼻窦炎;(3) 随着年龄增加,成年ECRS患者患全组鼻窦炎比例更高;(4) E/M>2对全组鼻窦炎ECRS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慢性鼻-鼻窦炎(CRS)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程度进行分型的可行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ECRS)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NECRS)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外周血Eos百分比(Eos%)、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符合CRS诊断标准的330例研究对象,以组织Eos%≥15%将病例分为ECRS组(n=153)和NECRS组(n=177),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的相关特点,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ECRS组外周血Eos%显著高于NECRS组,组织Eos%与外周血Eos%呈正相关;②ECRS组鼻窦CT病变程度总分、前后组筛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③ ECRS组全组鼻窦累及率、后组筛窦及上颌窦累及率明显高于NEC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FESS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ECRS组患者术后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症状评分(P <0.01),NECRS组患者术后除头面部胀痛无缓解(P >0.05)外,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术前各症状评分(P <0.05)。结论 CRS可按组织Eos浸润程度进行分型,ECRS的鼻窦病变范围及程度较重,更易罹患全组鼻窦炎,其中筛窦病变程度最重,后组筛窦及上颌窦最易受累。外周血Eos%与组织Eos%呈正相关,且在ECRS病例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术前CRS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鼻窦形态及其影像学表现,探讨嗅觉障碍与鼻腔鼻窦形态和影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测试嗅觉功能,同时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进行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及Kennedy鼻内镜评分,并观察嗅裂区阻塞情况,对检查及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嗅觉正常(17.1%),10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61.9%),37例患者嗅觉丧失(21%);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与嗅觉障碍的程度存在正相关(P<0.01);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的变化与嗅觉障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①嗅觉功能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系统对于嗅觉障碍的初步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系统更侧重于评价鼻腔总体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评价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CT筛窦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CRS患者,按术前轴位鼻窦CT进行筛窦分型;观察筛窦标本骨质病理学改变,并对筛窦骨质重塑活性进行评分;采用Lund和Kennedy鼻内镜评分评价预后;分析不同CT筛窦分型间筛窦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差异以及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Ⅲ型(骨质增生型)25例,占22.3%;Ⅱ型(空泡型)44例,占39.35;Ⅰ型(蜂窝型)43例,占38.4%.Ⅲ型骨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和术后随访鼻内镜评分分别与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CBS患者的筛窦骨组织病理评分和术后鼻内镜评分有明显相关性(X2=9.78,P=0.002).结论 CBS的CT筛窦分型具有相应组织病理学基础;新骨形成或重塑是反映鼻窦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筛窦骨组织病变程度能够反映患者术后预后情况;CT筛窦分型对鼻内镜外科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鼻及鼻窦炎(CRS)致嗅觉障碍患者主观嗅功能(T&T嗅觉检查法)和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OERP)的相关性.方法 89例CRS患者按有无鼻息肉分成两组,记录年龄、性别、症状、鼻窦CT、鼻内镜检查、主观嗅觉功能和OERP.结果 非鼻息肉组T&T得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窦CT评分联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西溪医院收治的ECRSwNP患者92例,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根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9)和未复发组(n=63)。比较两组鼻窦CT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及组织Eos百分比(Eos%)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探究鼻窦CT评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IL-6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鼻窦CT评分及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均大于未复发组(P<0.05);组织Eos%与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及E/M比均呈正相关(r=0.305、0.381、0.642,P均<0.05),外周血Eos%与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及E/M比亦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CT Lund Mackay评分与术前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V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CT Lund Mackay评分和主观症状VAS评分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VAS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T Lund Mackay评分中筛窦、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颌窦评分较高,蝶窦最低。患者术前鼻塞、流涕VAS评分较高,头痛及嗅觉减退VAS评分较低。术后1年鼻塞、流涕VAS评分变化较大,头痛次之,嗅觉减退VAS评分变化相对较小(P<0.05)。术前VAS评分(总分)及术后1年VAS评分(总分)与患者术前CT Lund Mackay评分呈正相关(r=0.465,P=0.045;r=0.522,P=0.022)。结论鼻塞、流涕是术前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的主要鼻部症状,术后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均有改善,其中鼻塞、流涕改善最明显。术前VAS评分(总分)及术后1年VAS评分(总分)与术前患者CT Lund Mackay评分相关性良好。对于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进行鼻窦CT客观评估,对于手术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内镜鼻窦手术后主观嗅觉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26例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SNOT-22量表中嗅觉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术前Lund-Kennedy内镜评分与术前嗅觉评分的关系。结果 126例慢性鼻窦炎中115例(91.3%)出现嗅觉障碍,其中92例(80.0%)术后主观嗅觉功能改善。饮酒、吸烟、哮喘、修正手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6影响慢性鼻窦炎术前嗅觉评分(P0.1),术前Lund-Kennedy内镜评分与嗅觉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功能,内镜鼻窦手术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嗅觉障碍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主要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国内对CRS患者的嗅觉功能评估尚未纳入临床诊疗常规。嗅觉问卷量表结合心理物理测试可作为CRS患者嗅觉功能评估的主要方式, 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可用于初步评估, 嗅裂分泌物成分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嗅觉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奠定基础, 为实现CRS患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方向。本文对近年CRS嗅觉的主观评估、客观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对CRS患者嗅觉功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将其分为为菲变应性因素组和变应性因素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等指标问的差异。结果81例患者中,非变应性因素组45例,变应性因素组36例。两组问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变应性因素组的前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变应性因素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前组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抗过敏作用。方法实验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30只6周龄雌性封闭群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2)、对照组(n=4)、酮替芬灌服组(n=6)、玉屏风散灌服组(n=6)、玉屏风散滴鼻组(n=6)、布地奈德滴鼻组(n=6)5组。建立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第1、8、15天,分别腹腔注射1 000 μg卵清蛋白,自22 d开始300 μg卵清蛋白滴每侧鼻孔。与此同时,造模第22天开始给药。采用叠加量化法记录各鼻部症状得分,然后计算总分。第37天,解剖获取胸腔心脏血、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外侧壁黏膜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鼻部症状得分减少,纤毛上皮损伤较轻,血清中组胺水平显著降低,鼻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症状得分及鼻部组织具有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的肿瘤,其中颅底脊索瘤约占1/3。颅底脊索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高度相关。因为大部分肿瘤位于颅底腹侧面的硬膜外,适用于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对脑组织的损伤很小。放疗是颅底脊索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术后残留肿瘤放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脊索瘤化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传统化疗药物对于脊索瘤的疗效较差,有待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综合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1007 1520.202003008·论著· 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在肥胖成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照体重指数(BMI)随机选取肥胖CRSwNP患者40例,体重正常CRSwNP患者30例,选取同期肥胖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局部鼻黏膜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患者组织中EOS细胞浸润程度。另Pearson相关性分析Leptin水平与EOS相关指标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CRSwNP患者的血清与局部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均升高,血清中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SwNP患者中肥胖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患者(P<0.05),且Leptin及其受体水平与EOS相关指标、EOS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Leptin在CRSwNP患者中水平显著升高,且肥胖患者组更高,并与EOS浸润及其促进因子显著相关,提示Leptin可能通过促进EOS增殖浸润参与肥胖成人CRSwNP发病。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Fat1蛋白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Fat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Fat1蛋白的表达与下咽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siRNA干扰下咽癌Fadu细胞中Fat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siRNA干扰后Fat1蛋白的表达;CCK 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瘤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其侵袭、迁移能力。结果Fat1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在下咽癌复发病例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01);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01)。体外实验提示,siRNA下调Fat1蛋白后,Fadu细胞生长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且细胞克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此外,下调Fat1蛋白后,Fadu细胞的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且细胞穿越小室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Fat1蛋白表达下调提示下咽癌患者预后较差;Fat1蛋白能显著抑制下咽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强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释放,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PAF作为潜在的相关炎症介质,可以通过影响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改变鼻腔黏膜血管通透性及气道反应性并影响腺体的分泌,从而对AR一些症状的产生起着较关键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使用PAF抑制剂是干预AR症状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国内关于PAF抑制剂在AR中的应用研究相对甚少。本文就近年来血PAF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技术,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及变应性鼻炎罹患哮喘(asthma, AS)患者相应血浆,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罹患哮喘后血浆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AR及AR+AS各3例,使用miRCURY LNATM芯片,筛选出两组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靶基因。结果与AR组相比较,AR+AS组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9个,其中表达下调的有4个,表达上调的有5个。靶基因预测显示,以黏附连接、Wnt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靶基因的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结论通过microRNA芯片发现的相关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有可能成为AR患者罹患AS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可能的治疗靶点,但是尚需要进一步靶基因验证及功能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对于改善局部晚期喉咽鳞状细胞癌总体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2例III~IV期喉咽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接受2程诱导化疗,根据后续治疗将患者分为手术组(62例,手术+同步放/化疗)和非手术组(60例,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疗效差异及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手术组62例,死亡45例;非手术组60例,死亡38例。单因素分析示: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III/IV期和是否颈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多因素分析示:分化程度(P=0.010)、肿瘤临床分期III/IV期(P=0.044)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分层分析诱导化疗有效组,手术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3.2%和86.0%,非手术组患者的3年和5年OS分别为74.3%和60.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2) 。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喉咽鳞癌患者,诱导化疗+手术+同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虽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但对诱导化疗有效者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临床特点及血清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28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83例AR患者血清总IgE均呈阳性,2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者1738例(67.8%),单纯食入性变应原阳性者301例(11.7%),二者同时有阳性反应者526例(2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吸入性变应原的强阳性反应率为66.4%,主要见于包括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15.1%)、艾蒿(9.7%)、普通豚草(6.6%)等,食入性变应原以弱阳性为主,二者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变应原血清IgE检测可以确定并评估AR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和程度,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定量、安全等特点,对于AR的临床诊治、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儿童嗓音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导致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及病变,为儿童嗓音保健及嗓音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喉科就诊的来自于15个社区、主诉为声音嘶哑的儿童1285名,应用间接喉镜进行检查,其中声门区不能完全暴露者235例,不能配合者351例,均在表麻下经鼻腔电子喉镜检查。对其发病特点、嗓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儿童声音嘶哑最常见的病因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占66.61%,其中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过度用嗓是造成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开展社区儿童用嗓保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 Meier回归模型分析差异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瘤旁组织相比,有22个蛋白质在脑胶质瘤组织明显表达异常(上调13个,下调9个)。筛选差异表达最明显的4个蛋白GLUD1、VIM、PRDX1及MAT1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4种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GLUD1(P=0.006)与PRDX1(P<0.001)表达明显上调,而MAT1A表达明显下调(P=0.001),VIM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PRDX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P=0.008)及患者生存情况(P=0.004)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胶质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D1及MAT1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胶质瘤直径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D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及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差异蛋白中PRDX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病理分级、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能是胶质瘤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