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明确山茱萸新苷是否可以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浸润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方法 Lewis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山茱萸新苷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制作EAE模型。每天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当症状达到高峰期时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炎性病灶数以及VCAM-1 mRNA、VCAM-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山茱萸新苷组大鼠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分别为0分、(3.83±0.98)分、(0.67±0.82)分、(1.67±1.75)分,脊髓炎性病灶个数分别为0个、(8.75±2.23)个、(2.33±1.03)个、(4.83±1.47)个,VCAM-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602±0.761)、(37.762±4.560)、(17.143±1.521)、(28.042±3.147),V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58±2.265)、(22.433±1.829)、(15.725±1.338)、(18.625±0.874)。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新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较低,脊髓炎性病灶个数较少,VCAM-1mRNA相对表达量及VCA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P0.01)。结论山茱萸新苷可以改善EAE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抑制免疫细胞浸润EAE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VCAM-1 mRNA及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茱萸新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及CD68阳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抗原,皮下注射至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设正常对照组、EAE组、山茱萸新苷组、波尼松组,每天神经功能评分,待症状达到高峰处死实验动物,用RT-PCR、Western Blot法比较各组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MCP-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比较各组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D68阳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EAE组、山茱萸新苷组、波尼松组大鼠MCP-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65±2.928)、(401.373±55.398)、(124.987±20.244)、(75.465±7.766),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58±2.570)、(24.155±1.420)、(19.568±0.863)、(17.458±1.630),CD68阳性指数分别为0%、(41.93±12.25)%、(16.08±8.70)%、(5.38±2.88)%。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MCP-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CD68阳性指数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F=199.734、66.081、35.565,均P=0.000)。山茱萸新苷组与EAE组在神经功能评分、MCP-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CD68阳性指数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03、0.013)。[结论]山茱萸新苷可改善EAE大鼠神经功能,抑制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MCP-1表达及CD68阳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50,100,200 mg·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60.40)mm3分别降至(283.63±81.37)、(216.29±74.37)及(186.65±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 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0.14)分别上升至(0.79±0.13)、(0.92±0.08)及(0.96±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 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牛蒡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牛蒡子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D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组肾脏组织中SDF-1mRNA(1.499±0.03)明显较正常大鼠组(1.231±0.02)升高,而牛蒡子治疗组大鼠肾脏SDF-1的mRNA(1.27±0.01)较糖尿病大鼠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牛蒡子治疗组大鼠肾脏中SDF-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93±0.22,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1.60±0.21(P<0.05),与正常组大鼠肾脏表达量接近(0.80±0.13)。结论:牛蒡子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D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 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 Wistar大鼠组发病数、潜伏期、发病达峰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最高评分分别为9/12、12.33±1.37、15.17±3.19、1.33±0.41;SD大鼠组分别为11/12、15.88±0.64、18.63±1.52、3.13±1.89;两组大鼠相比,SD大鼠EAE潜伏期延长(P<0.01),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但神经症状较Wistar大鼠严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而大脑病变最轻,SD大鼠总体中枢系统炎症改变较Wistar大鼠严重(标准评分P<0.01,血管套计数P<0.05).结论 SD大鼠EAE与Wistar大鼠EAE比较,发病过程很相似:发病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仿,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最严重;略有不同点是:SD大鼠EAE发病潜伏期较长(P<0.01),神经症状较严重(P<0.05),总体中枢炎症改变较为严重.故SD大鼠也是制备EAE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丸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自体血脑内注入造成大鼠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模型,观察华佗再造丸对模型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以及脑内纤溶酶原(PLG) 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的影响,以及对血脑屏障及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结果:(1)大约70%模型大鼠于造模后4 d~6 d再次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于造模后6 d~8 d达到高峰.(2)自用药后第4 d起,华佗再造丸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一直维持在(1.24±0.19) 分左右,未出现明显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第7 d华佗再造丸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0.15) 分,与模型组第7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模型组大鼠第3 d中枢tPA mRNA 特异扩增产物及第7 d中枢PLG mRNA 特异扩增产物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华佗再造丸组tPA mRNA、PLG mRNA 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4)华佗再造丸能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对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结论:华佗再造丸能有效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这一作用与抑制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大鼠中枢tPA mRNA 及PLG mRNA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红花黄色素(SY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讨SYP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对照组、SYP低、中、高剂量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模型,24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对iNOS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为严重,评分为(2.90±0.67)分;SYP低、中、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8±0.79)、(1.67±039)、(1.13±0.49)、(1.22±0.52)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SYP与单纯缺血对照组比较:iNOS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同时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值升高;且随剂量升高呈量效关系.结论 SYP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NOS及提高bd-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述而减少细胞凋亡来减少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左旋咪唑(LMS)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白细胞介素(IL)-1、IL-2及IL-6mRNA表达的影响,为探讨LMS性白质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EAE+LMS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0、24、48hipLMS10mg/kg;大鼠免疫后第16天处死,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IL-1α、IL-1β、IL-2和IL-6mRNA表达的相对量。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EAE组大鼠脊髓内IL-1α(P<0.05)、IL-1β(P<0.05)、IL-2(P<0.01)和IL-6(P<0.05)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EAE+LMS组大鼠脊髓内IL-1α、IL-1β、IL-2和IL-6mRNA的表达量和EAE组相比则分别升高131%(P<0.05)、121%(P<0.05)、95%(P<0.05)和28%(P>0.05)。结论LMS能明显促进EAE大鼠脊髓内IL-1α、IL-2β、IL-2mRNA的表达,提示该作用可能是LMS促发EAE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香烟烟雾对大鼠脑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致脑梗死的一种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吸烟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血管VCAM-1表达.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VCAM-1表达增加(大量吸烟组平均灰度116.08±2.38,小量吸烟组123.06±1.68,对照组130.33±1.88,即大量吸烟组血管内皮染色最深,VCAM-1表达最强,小量吸烟组次之,对照组最弱.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数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香烟烟雾使大鼠脑血管VCAM-1表达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增强可能是吸烟引起脑梗死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及对照组,根据取样时间点的不同每组又分为7、14及21d3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治疗组于MCAO/R后24h予G-CSF50μg·kg-1·d-1,连续5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NS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阳性细胞。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14、21d治疗组NSS分别为(4.0±0.9)分、(3.8±1.1)分、(3.5±1.3)分,对照组分别为(5.5±1.3)分、(5.8±1.4)分、(5.7±1.6)分,治疗组NS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均有bFGF免疫阳性细胞存在,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bFGF阳性细胞计数(个/HP)显示术后7、14、21d治疗组分别为25.4±4.2、17.1±3.3、12.6±3.4,对照组分别为18.0±4.0、12.0±3.1、6.4±2.0,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MCAO/R大鼠,可增加脑缺血后梗死边缘区bFGF的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 、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 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Rho激酶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75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雌激素组、DMSO对照组和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组。雌激素组每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20μg/(kg.d),连续10 d。雌激素+ICI组于17β-雌二醇注射前先给予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 182780 5 mg/(kg.d),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Rho激酶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比较,雌激素组发病潜伏期延长,神经功能评分降低;HE染色示雌激素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组Rho激酶阳性细胞数(8.36±1.57)明显低于模型组[(17.55±1.70),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组蛋白表达相对值(0.833±0.022)显著低于模型组[(1.013±0.060),P<0.05];雌激素+ICI组Rho激酶阳性细胞数(18.90±2.39)和蛋白表达(1.141±0.046)显著高于雌激素组(P<0.05)。结论 17β-雌二醇能抑制EAE大鼠Rho激酶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大鼠胸腺内注射髓鞘碱性蛋白(MBP)诱导免疫耐受对手术脑受损(SBI)引起的脑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水肿的影响。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BI模型组和MBP处理组,模型组胸腺注射等渗盐水,MBP处理组注射MBP,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各组大鼠脑水肿体积及血清炎性因子,PCR检测脑组织FasL 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鼠胸腺内注射MBP诱导免疫耐受,可改善SBI大鼠的脑神经功能缺陷和脑水肿,减轻炎性反应,说明MBP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减轻脑受损大鼠的脑神经功能缺陷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辛酸(lipoic acid 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EAE动物模型,随机分为EAE组、LA治疗组和佐剂组。LA治疗组从免疫后(post-inoculation,免疫后)0d~5d每日腹腔内注射LA(100mg/kg)一次。在免疫后6d、8d、10d、12d、14d、16d处死动物,取脑和脊髓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部位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的表达。结果:LA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66±0.89)较EAE组(2.35±1.78)降低(P<0.05);LA治疗组体重减轻(7.63±3.47)较EAE组(12.60±3.53)减少(P<0.05);LA治疗组发病率(26%)较EAE组(67%)降低(P<0.05)。在免疫后10d~16d,LA治疗组ICAM-1的表达较EAE组降低(P<0.05),LA治疗组TNF-a的表达较EAE组降低(P<0.05)。结论:LA能够有效抑制EAE,其抑制机制与LA下调ICAM-1、TNF-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科峰  柴林燕 《安徽医学》2017,38(4):395-400
目的 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研究替米沙坦对AGEs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AGEs诱导组(10-4~10-1mg/mL),AGEs+替米沙坦组(1、10、100 nmol/L).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含量,RT-PCR检测VCAM-1、MCP-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mRNA.结果 AGEs组人内皮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增强,替米沙坦干预后降低;AGE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GEs(10-4mg/mL)组V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0.24±0.01 vs 0.07±0.02;0.25±0.01 vs 0.18±0.03,P<0.05);替米沙坦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0 nmol/L)组人内皮细胞的VCAM-1和MCP-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0.23±0.01 vs 0.85±0.11;0.62±0.10 vs 1.05±0.04,P<0.05);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 nmol/L)组人内皮细胞RAG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64±0.03 vs 1.18±0.10,P<0.05).结论 AGEs增强人内皮细胞表达VCAM-1和MCP-1;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RAGE表达来抑制AGEs诱导的人内皮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和法舒地尔(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1(NF-κ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Fas组、IR+SI组和IR+Fas+SI组,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1(p50)和HMGB1蛋白的定性和定量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脑组织HMGB1、NF-κB1和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脑神经细胞溶解性坏死,核固缩,组织间隙明显水肿增大;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脑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核固缩减少,组织间隙水肿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示,与S组比较,IR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 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 < 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降低均更显著(P < 0.01)。与S组比较,IR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下降均更显著(P < 0.01)。结论:SI和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NF-κB1和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减弱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ICA)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对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并探讨ICA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C57BL/6小鼠EAE模型,并将其分为3组,每组 6只。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3?ml/d灌胃;ICA组:予以ICA 300?mg/(kg·d)灌胃;ICA+H89组:予以ICA 300?mg/(kg·d)灌胃并予以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阻断剂H89 5?mg/(kg·d)腹腔注射;另取6只未经模型复制的C57BL/6小鼠同等条件下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3?ml/d灌胃。EAE小鼠在发病达高峰时开始给药,1次/d,连续给药5?d。每日进行神经损害评分,至给药结束后次日。给药结束后次日进行神经损害评分后处死小鼠,立即采集脊髓颈膨大部分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检测CREB的表达。结果 ICA组小鼠神经损害表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A+H89组小鼠及模型对照组小鼠神经损害评分均无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脊髓组织中CREB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ICA组治疗后CRE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组CREB的表达升高。但同时给予ICA与H89治疗的小鼠并不能提高脊髓组织中CRE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可能是通过PKA途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CREB的表达,从而发挥对EAE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Wista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IL-2和IFN-γmRNA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花根片(300 mg.kg-1,BID)治疗,观察症状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RT-PCR法测定脑组织的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EAE症状,脑组织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45±0.032、0.353±0.023,与模型组比较P<0.01;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花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了脑组织IL-2和IFR-γ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1 receptor,CB1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4只C57B/L6小鼠,采用MOG3s-55免疫诱导构建EAE小鼠模型,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质粒转染技术使小鼠脊髓组织CB1R过表达,另一组给予溶剂作为对照.观察对照组和CB1R过表达组EAE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CB1R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IL-17、ID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浓度.结果 免疫后第14、28天时CB1R过表达组EAE小鼠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1R过表达组EAE小鼠脊髓组织中CB1R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0的浓度升高(P<0.05),而IL-17、ID6、TNF-α的浓度降低(P<0.05,P<0.01).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中CB1R的过表达能够延缓EAE的发生和发展,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68-86及MBP87-99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模型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GAP)-43mRNA表达及其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A)的变化,探讨EAE大鼠发病过程中轴突损伤修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肽段的MBP68-86或MBP87-99与不完全福氏佐剂及结核杆菌混合制成抗原,皮下注射于大鼠双后足垫,建立大鼠EAE模型。观察其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测定大鼠脑组织cA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APP、GAP-43及PKA mRNA表达。结果与MBP87-99组大鼠比较,MBP68-86所致EAE病情进展快,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炎细胞浸润重并形成袖套状改变。中剂量MBP68-86免疫大鼠第14天,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第28天,AP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BP87-99免疫大鼠第28天,APP mRNA表达较正常组和小剂量MBP68-86明显上升(P<0.05);GAP-43 mRNA表达较大、小剂量MBP68-86明显升高(P<0.05)。大、小剂量MBP68-86与MBP87-99免疫大鼠第28天,脑组织cAMP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剂量MBP68-86与MBP87-99组大鼠脑组织PK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MBP68-86或MBP87-99均可诱导Lewis大鼠产生EAE。可引起脑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及轴突损伤等,且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PKA信号途径有关。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MBP68-86中剂量(每只50μg)可作为探索EAE发病特点及药物观察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