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气溶胶在传播新冠病毒(SARS-CoV-2)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一直存有争议。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持续两年多的人际传播,特别是在出现Delta和Omicron变异株之后,给本就严峻的COVID-19疫情形势雪上加霜。SARS-CoV-2变异株在人际间传播的速度上明显加快,代际间传播的时间上明显缩短。因此,简单地将近距离感染归咎于飞沫传播受到了质疑,在传统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忽略了气溶胶也会发生近距离传播,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正常呼吸、讲话和咳嗽可以释放大量呼吸道气溶胶颗粒,且病毒颗粒主要集中在微小粒子(≤5.0μm)中。飞沫核理化特性研究,其生物学的活性和致病的传染性,受到质疑。雪貂、仓鼠动物模型证明,SARS-CoV-2可经气溶胶传播途径感染。为此,本文经文献复习,就SARS-CoV-2经气溶胶传播的新证据进行综述,为COVID-19防控提供最新的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病区环境中监测清洁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在西安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院区)16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房、办公区、治疗间内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用单盲法进行荧光标记,每日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检测清洁效果;同时采取现场反馈、加强培训等措施持续干预22 d,对比干预前后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22 d后,除ICU内的水龙头、医生办公桌面的清除率分别为75.00%、80.00%外,其余点位均提升至90%以上,清除率大幅提高;普通病区物体表面总体荧光标记清除率由42.61%提高至96.00%,ICU内的物体表面总体荧光标记清除率由60.44%提高至97.80%,环境清洁效果显著改善。结论 采用荧光标记法持续监测,可以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提高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吴舒婷李红李航王琳陈美榕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6):025-27
通过分析某市新冠肺炎救治管理中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建立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救治管理模式。认为应从建立组织架构着手,规范工作流程、理顺沟通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强同质化管理和精准救治,全方位构筑院感防控网络,开展常态化应急能力训练等。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中,某军队救治定点医院依据国家、军队防治新冠肺炎有关规定和指示精神,密切结合医院实际,迅速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和防控办公室以及9个业务组和2个专家组,充分发动全院军人、党员等力量,有力有序推进全院卫生防疫和患者救治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作为筛查疑似患者、阻断疫情扩散的第一道防线,疑似患者多、患者周转快、感染风险高。本院发热门诊防控管理实践中,采用二级预检分诊制度,分别在医院进出口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来院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筛查,在保证通风、合理设置病区、遵循“三区两通道”原则的基础上,对发热门诊进行合理改造,设置专用转运路径。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消毒灭菌、个人防护、人员培训及医疗废物处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22,(1):134-136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入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人员的临床特点,探讨定点医院防控管理经验,为应对入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 361例入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一般情况,筛查结果及留观时间。结合特点从医疗队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入境管理、筛查方案、救治分区管理五方面探讨其防控管理经验。结果 ①入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人员平均年龄31. 44±13. 84岁,中青年为主;学生占比41. 04%,职员占比22. 53%;中国籍占比95. 48%。②筛查后确诊病例占比5. 25%,无症状感染者占比4. 62%,未发生漏筛问题;新冠肺炎排除患者留观时间集中在2至5天,占新冠肺炎排除患者留观时间的65. 93%。结论 入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人员有其临床特点,我院采取的防控管理策略有效防止新冠肺炎境外输入。 相似文献
8.
陶丽丽于琳娜金霞刘霞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2):102-105
基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定点医院运行经历,总结该院“全诊疗周期”医疗收治协同工作模式的经验及不足,进而探索和分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收治工作模式。认为做好定点医院期间医疗收治工作,一是要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收治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二是要根据患者结构特征及院区区域布局,及时调整医疗收治管理方法;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收治工作模式,有助于切实提高患者收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为夺取抗击疫情胜利,投入了大量一线医务人员,战疫时期定点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应当具有追求短平快;依靠组织文化内生推动力;激励模式综合化等特点。为推动医务人员潜能挖掘,实践中定点医院通过设计:高效及时的物质激励发放;营造奋斗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顶层设计,多部门协作;推动医务人员关爱等激励措施保证了一线医务工作者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成果的取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易感人群以及大规模筛查等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SARS-CoV-2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2月1日-3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不同人群的咽拭子,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患者,一线疫情防控医护人员,以及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人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使用A、B两种国产检测试剂盒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患者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15 497份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阳性24份,核酸阳性病例均来自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24例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同时送检的血标本核酸结果均呈阴性。A、B两种试剂首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一致,2例确诊COVID-19患者治疗后复查咽拭子标本,A组试剂检测为阳性,B组试剂检测为阴性。该院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未出现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体检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复工人员、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一线疫情防控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均未发现阳性,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标本,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率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咽拭子检查结果,评价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20年1月23日—2月18日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毒核酸检测的取样次数、取样方法、标本类型、检测手段等信息。结果 28例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78±14.46)岁,男女比例为2.5∶1,46.42%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居史,14.29%的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78.57%)、咳嗽(53.57%)为主,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71.43%),淋巴细胞计数下降(53.57%),肺部CT呈多发磨玻璃影(92.59%)及斑片影(70.37%)。28例确诊病例中,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首次采集标本SARS-CoV-2检测阳性者18例(64.29%),首次可疑阳性1例;首次阴性(包括可疑阳性),第二次采集阳性者5例(17.86%);前两次采集阴性,第三次采集阳性者2例(7.14%);经四次检测阳性者1例(3.57%);经五次检测后阳性者2例(7.14%)。鼻/口咽拭子采样26例(92.86%),诱导排痰2例(7.14%),经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标本RT-PCR确诊27例(96.43%),痰标本NGS测序确诊1例(3.57%)。结论 COVID-19临床常表现有发热及干咳,但无特异性,仍需依赖SARS-CoV-2核酸检测才能确诊。咽拭子作为发热门诊首选的SARS-CoV-2核酸采集方式具有简便易行的优势,但检测结果呈阴性并不能排除SARS-CoV-2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OVID-19前接转运病例的特征及转运工作经验,为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前接转运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3月22日我中心34例COVID-19前接转运病例的就诊与排查流程信息,对病例年龄及性别分布特征、确诊与排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病例中,确诊8例,排除26例,确诊病例均有流行病学史,1例住院确诊病例出院后出现核酸检测“复阳”。结论 前接转运医师须高度重视病例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与排查,关注疫情初期核酸检测假阳性现象。病例转运、留观和住院诊疗等各环节均严格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常德市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核酸检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收集2020年1月24日—2月19日确诊的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核酸检测结果,采用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确诊病例中男41例,女38例,男女比1.08∶1;年龄分布22~81岁,≥50岁35例(44.3%);澧县病例最多(26例),占32.9%,武陵区次之(22例),占27.8%,两地合计48例,占60.8%;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48例(60.8%),确诊的前20例均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发病至入院平均4.20 d,3 d内入院43例(54.4%),7 d后入院14例(17.7%);入院至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 d,入院2日内确诊58例(73.4%);截至2月19日已有49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5.88 d,50岁以下33例(67.4%);9例重症病例男女比8∶1,50岁以上7例,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6例;核酸检测结果1ab基因Ct值19.25~39.34,平均31.25,N基因Ct值18.78~39.20,平均31.53。结论 男女病例发病无性别差异。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分布以澧县、武陵区两地占多;早期病例多具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核酸检测结果各组间均无差异;重症病例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感染率, 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 对感染者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 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的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 密接的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的密接无感染, 末次核酸阴性后的密接感染率为1.33%, 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的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 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曾一度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可重复使用的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owered air-purifying respirator,PAPR)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人员呼吸道防护中的应用效果。PAPR配合送风头罩能够全面综合防护眼面、头部和颈部,提供正压呼吸环境,可以最大程度隔离外部气体和病毒,大大降低检测人员感染风险,并且有效改善检测人员的工作舒适度,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此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技术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关键手段,对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核酸检测因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已经成为目前疾病检测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综述荧光定量PCR、恒温核酸扩增、数字PCR和测序等方法的原理以及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希望能为SARS-CoV-2检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