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AS5水平与左室重构(LV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VR分为LVR组62例与非LVR组10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lncRNA GAS5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该院健康者 体检的8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测定血清外连素、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 及cTnI 水平高于 对照组(P <0.05)。心肌梗死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 于轻度患者(P <0.05),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于中度患者(P <0.05)。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与CK-MB、cTnI 及Gensimi 积分呈正相关(P <0.05)。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 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及Gensimi 积分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用卡托普利,两组治疗1年后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重塑和心功能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阻止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整体死亡的一个独立、显著阳性相关的因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一个独立的预警因子。有学者随访发现,尿酸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尿酸水平处于最低三分位者的2.7。为验证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对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清尿酸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Ⅰ(cTn Ⅰ)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该院同期51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Tn Ⅰ和超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水平变化及实验组心功能Killip不同级别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microRNA-499(miR-499)水平及与心功能和心肌重构的关系,探讨其在CHF 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CHF 患者90 例作为CHF 组,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0 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miR-499 水平。测定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以及心肌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CHF 组血清miR-499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LVEF、CO、LVRI 低于对照组(P <0.05),LAP、LVEDD、LVPW、LVMI 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miR-499 水平及LVEF、CO、LAP、LVPW、LVRI、LVM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miR-499 水平升高,LVEF、CO、LVRI 降低,LAP、LVPW、LVMI 升高。CHF 患者血清miR-499 水平与LVEF、CO、LVRI 呈负相关(P <0.05),与LAP、LVPW、LVMI 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iR-499 在冠心病CHF 患者血清中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功能和心肌重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乳酸值水平分为血乳酸升高组(54例)与血乳酸正常组(26例)。结果:血乳酸升高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等总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血乳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血乳酸升高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均明显高于血乳酸正常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具有积极的提示意义,对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0a(miR-30a)、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水平及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并分析二者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70例AMI患者,根据AMI患者入院48 h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分为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由研究者拟定临床资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入院时血清miR-30a、miR-155水平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 170例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42例,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128例;心衰组血清miR-30a、miR-155水平、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衰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0a、miR-155、CK-MB以及NT-proBNP高表达、梗死面积大是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入院时血清miR-30a、miR-155水平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l)后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但AMI一个月后仍不能纠正的严重CHF称为梗死后心力衰竭 (PCHF),我们对96例AMI病人于发病后一个月对其心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筛选出PCHF,皆在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96例AMI病人综合治疗一个月,观察心功能恢复情况,按NYHA分级,对心功能Ⅲ-Ⅳ级者判为PCHF(心衰组),心功能Ⅱ级以下者判为心功能代偿较好 (代偿组),两组依次对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电图表现,合并症,早期溶栓等依次分析,以X2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96例AMI恢复期患者17例发生PCHF(17.7%);男14/74(9.5%),女10/22(45.5%),P<0.01;60岁以上13/52(25.0%),P<0.05:前壁梗死9/45(20.0%),P<0.05,合并高血压病11/34,(32.4%),P<0.01;糖尿病10/27(37.0%),P<0,01;高脂血症8/19(42.1%),P<0.01;心电图表现为室牲心律失常王3/48(27.1%),P<0.05:心率>101次/分11/23(47.8%),P<0.01;QRS低电压7/11(63.6%);P<0.01;ST段持续抬高超过两周9/16(56.2%),P<0.01;早期溶栓者未发生PCHF.结论 AMI后心功能恢复不良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女性.②年龄超过60岁.③发生于前壁的梗死.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⑤恢复期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心率失常、心率>100 次/分, QRS低电压,ST段持久抬高超过两周.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高峰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关系。方法:对34例AMI患采用免疫抑制法制定系列血清CK-MB,并观察其并发心衰的情况。结果:AMI并发心衰患9例(心衰组,其中约40%在24h后并发心衰),AMI无心衰患25例(无心衰组)两组血清CK-MB高峰时间均在24h内,但心衰组血清CK-MB峰值比无心衰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血清CK-MB峰值有助于预测AMI并发心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0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抽血查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结论 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短作用β1受体阻断剂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4例Killip心功能Ⅱ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除应用溶栓药、低分子肝素、硝酸酯、ACEI、辛伐他汀外,入院即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30 mg/5min,随后24 h以25~50 μg/(min·kg)速度泵入,停药前30 min开始口服倍他乐克.对照组入院第3天开始口服倍他乐克,观察30 d,第21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艾司洛尔,观察期间两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均无差别,研究组心衰加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心脏结构、功能均无显著差别,研究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5%(P>0.05).结论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9-12
目的 探讨有氧训练对心肌梗死后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试述其机制。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10月证实的42例心肌梗死后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有氧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药物的治疗,有氧组患者行有氧训练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有氧组及对照组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浓度,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判读患者外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静息灌注总评分(SRS)检测心肌缺血区灌注,心脏彩超及6 min步行试验检测心室功能,比较两组间及3个月前后患者外周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缺血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 有氧训练前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个月前VEGF、心肌灌注与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有氧组经过3个月训练,有氧组的VEGF浓度、NT-pro BNP、SR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然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训练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肌梗死后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灌注,进而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树杰    宋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6):561-563,568
目的:生物信息库系统性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相对于非心力衰竭患者的差异性基因(mRNA和miRNAs),临床进行重点差异基因验证。方法: 基础研究中,基于GEO数据库(编号GSE59867)中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随访期间内心力衰竭发展的详细情况,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相对于非心力衰竭患者基因表达的差异,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基因表达网络。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根据心力衰竭与否,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利用ELISA方法比较验证特征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基础研究发现,与急性心肌梗死后非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心力衰竭患者共显示703个差异表达基因(mRNAs),包括567个上调基因和136个下调基因。其中SPI1、MCUR1、ZBTB7A、IRF8和PPARG表现出最显著上调。与此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12个差异miRNAs,其中上调的miRNAs 5个,下调的miRNAs 7个。miR-133、miR-124-3和miR-9-1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发现,SPI1、MCUR1、ZBTB7A、IRF8和PPARG蛋白表达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组中有了显著的升高(SPI1:t=4.36,P<0.01;MCUR1:t=4.98,P<0.01;ZBTB7A:t=3.77, P<0.01;IRF8:t=3.12,P<0.01;PPARG:t=5.13,P<0.01)。结论:相对于心肌梗死后非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若干差异基因(SPI1、MCUR1、ZBTB7A、IRF8和PPARG),可以作为潜在临床标志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 )后心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衰,Killip分级Ⅱ级及Ⅱ级以上,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患者,共3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干细胞移植组19例,对照组11例。移植组于PCI术后5 d行干细胞移植术,用冠脉造影注射法,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 d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离计数CD+34细胞(大约1×1010~1×1011/L),注入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以同样方法于冠脉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移植组术前、术后6个月、2年、最长5年以及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2年、5年的心功能情况。比较移植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Dd)数值。结果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为(42.4±5.6)%,明显高于移植前的(38.6±5.4)%及对照组(38.7±5.1)%,P<0.05。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舒张末期容量(内径)(58.50±4.6)mm,明显小于移植前的(60.00±7.5)mm, 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减小左室容量,阻止或延缓左室重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使其更好改善预后。 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6例,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每组43例。比较2组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学炎症因子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 min步行实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及转归等。 结果 治疗后,2组LVESV、LVEDD低于治疗前,LVEF、SV高于治疗前,观察组LVESV、LVEDD低于对照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猝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重塑,增强其活动耐量,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但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铁水平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7名急性ST段
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个队列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铁水平组
的院内急性心衰发病率;分析血清铁水平与Hb、BNP、cTnI、hsCRP水平等参数间的关系;比较血清铁水平、BNP、cTnI和hsCRP
等生物标志物与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不良后果的关系。结果全部287名STEMI患者的入院平均
血清铁水平是10.20 μmol/L(6.90,14.40 μmol/L),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Q1≤6.90 μmol/L,Q2 6.91~10.19 μmol/L,Q3 10.20~
14.39 μmol/L,Q4≥14.40 μmol/L。从Q1到Q4组,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Q1 79.5%,Q2 64.3%,Q3 50.0%和Q4 45.9%(P<
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水平低于8.95 μmol/L 组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衰的危险度(OR)是血清铁高于
8.95 μmol/L 组的近3 倍(OR 3.358,95% CI 1.791-6.294,P<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 2.316(95%CI
1.205-4.453,P=0.012)。结论血清铁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入院时LVEF和血清sST2水平,并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HF分为HF组(23例)和非HF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心率、吸烟史、治疗方法、用药情况、血常规、病变支数、LVEF和血清sST2水平等,并分析影响AMI后HF的危险因素及LVEF、sST2联合检测对AMI后H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病变支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sST2水平均高于非HF组,LVEF低于非HF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支数、NT-proBNP、sST2、LVEF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P <0. 05); sST2联合LVEF预测AMI后HF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ST2、LVEF单独检测; sST2以45 pg/m L为临界值,sST2≥45 pg/m L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sST2 <45 pg/m L组(P <0. 05); LVEF以50%为临界值,LVEF≥50%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LVEF <50%组(P <0. 05)。结论 HF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LVEF检查可提高对AMI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