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3个或3个节段以上)椎管内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手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椎弓根或侧块(颈段)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后柱。结果 5例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和2例硬膜外血管畸形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大部切除,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切除;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9例术前有下肢肌力下降,术后2周明显好转;2例脂肪瘤术后出现下肢疼痛和麻木,但未出现肌力下降加重。术后X线检查示,内固定置入物基本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无固定装置断裂、移位病例。结论 脊柱内固定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在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同时、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方法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1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管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脊柱CT三维重建或脊柱X线检查观察椎管成形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8例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术中无硬脊膜破损及神经根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无椎管狭窄、脊柱失稳,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显示患者脊髓功能恢复D级4例,E级14例. 结论 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及减少脊髓损伤,术后椎管成形且脊柱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1例椎管内肿瘤病人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技术,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5~7 d复查MRI明确肿瘤切除情况,椎管三维CT确认脊柱骨质破坏程度。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21例,术后MRI检查无肿瘤残留,术后三维椎管CT显示棘突和关节突无损伤,脊柱稳定性要素无破坏。病理检查显示: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9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1例,加强皮肤缝合后痊愈。随访1~13个月,无复发病例,无切口感染、裂开病例。结论大部分髓外硬膜下肿瘤可通过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手术达到肿瘤全切除,该手术具有减少肌肉、筋膜损伤和骨质破坏,维持脊柱稳定性,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在半椎板切除条件下行切除肿瘤;24例在全椎板切除条件下切除肿瘤,术后再应用内固定。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6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8例。术后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例死亡。49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脊柱稳定性好;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预后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改善39例,无变化7例,下降3例;8例次全切残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无复发;所有病人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无颈椎不稳现象。结论应用神经显微技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效果好,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要根据占位与脊髓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后,对提高脊柱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椎管重建12例,其中肿瘤位于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固定区憋胀疼痛3例,经X-线或CT复查证实共5枚螺钉位置欠佳.随访9个月~5年,X-线检查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结论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23例采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进行10~5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避免术中过度显露,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肿瘤手术中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外肿瘤2l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20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移植,1例未行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1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3月(3~38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ASIA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移位,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切除颈椎管内外肿瘤后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可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98例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92例、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术中同期行脊椎固定术35例,其中椎板成形术25例,颈段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5例,部分切除13例;经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78.3%(72/92),经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7例,脊膜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4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89例,肿瘤复发4例,发生并发症7例。未行任何维持脊柱稳定措施的病人脊柱畸形发生率(17.46%)明显高于颈段侧块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0%,P<0.05)以及椎板成形术(4.00%,P<0.05)。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瘤可经不同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其中骨质破坏严重者可通过椎板成形术或椎弓根及椎体内螺钉内固定植入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解剖学复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片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随访3~12个月,定期复查X线及MRI检查见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未见回植物移位、塌陷,未见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回植局部无疼痛。16例显示椎板铣骨断面部分或完全融合,骨痂形成。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显微切除肿瘤,钛片钛钉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解剖学复位技术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开颅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唤醒麻醉结合皮层下电刺激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术后康复等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位于或紧邻语言功能区,病人均实施唤醒麻醉,术中先用双极电刺激器确定语言功能区,在确定的语言功能区外1cm,最大范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17例(80.95%),次全切4例(19.05%)。术后短期运动性失语1例(4.76%),术中癫痫1例(4.76%),术后颅内血肿1例(4.76%)。远期复发2例,均为胶质瘤次全切除病人(9.52%),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唤醒开颅结合皮层电刺激手术可最大范围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保护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钛板-钛钉内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胸交界区髓内室管膜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4例颈胸交界区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例。14例患者均以微型钛板-钛钉行椎板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肌力改善10例,无变化3例,1例患者术前McCormick分级Ⅳ级,术后略有加重。术后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病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肿瘤是髓内室管膜瘤治疗的最佳选择;利用微型钛板-钛钉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圆锥马尾病变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圆锥马尾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显微外科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髓功能,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显微镜下病变全切除92例(83.6%),次全或大部分切除18例(16.4%)。术后随访1~58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及JOA评分发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善102例(92.8%),无变化4例(3.6%),下降4例(3.6%)。对病变切除前与切除后SEP潜伏期和波幅以及MEP潜伏期进行自身比较,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下降患者电生理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无变化患者相关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的变化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基本相吻合。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圆锥马尾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月~5年,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高颈段椎管内肿瘤66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结果 66例中,11例出现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异常,其中8例波幅下降20%~30%,3例波幅下降>50%,均在30min后波幅恢复至20%以下;61例肿瘤全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1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