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3年在我院确诊手足口病及非感染性疾病就诊的患儿150例,对照组为非感染性疾病就诊的患儿75例,试验组确诊手足口病患儿75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职业、卫生条件、卫生习惯、是否曾患手足口病、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近1周是否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散居(65.33%)、卫生条件不良(66.67%)、卫生习惯不良(68.00%)、曾患手足口病(26.67%)、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缺乏(38.67%)、近1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散居(32.00%)、卫生条件不良(40.00%)、卫生习惯不良(34.67%)、曾患手足口病(1.00%)、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缺乏(12.00%)、近1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44.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比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现儿童发生手足口病主要受卫生情况、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掌握等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饶市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3年共168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和部分普通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查找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普通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录入,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V71型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学危险因素,〈3岁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年龄段,余干县区域因素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散居儿童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结论为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应根据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制订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3.
彭文革 《河北医药》2012,34(21):3270-327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325例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查阅手足口病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手足口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入选的325例患者中,298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91.69%,而预后不良率为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电图异常是影响手足口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看护人员接受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治疗及时是影响手足口病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较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死亡病例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北海市承担手足口病诊治医疗机构上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北海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49例,其中死亡15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7:1;病原学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为71.8%,(死亡病例阳性率100%);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皮疹不典型或无皮疹、初步诊断不明确、呼吸急促或不规则、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眼球运动异常、粉红色泡沫痰发生率在死亡病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部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因皮疹不典型或无皮疹给早期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肢体震颤、眼球运动异常、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EV71核酸检测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手足口病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对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岁、体温>39℃且持续≥3d、血糖>9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结论早期检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东莞市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来我本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100例来自东莞市10个街道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归纳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儿年龄7个月~11岁,中位年龄2.6岁,男72例,女46例,患儿发热106例(89.8%),全部患儿均有皮疹,病原学实验总检测阳性率为47.5%(56/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史、游乐园接触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家中养猫、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结论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史、游乐园接触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家中养猫、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家中养猫、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是手足口病患儿发病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陆朝国  杨鋆  喻仙  蒋智  俞玫  赵玲  舒莎 《贵州医药》2016,(8):879-88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以 EV71(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 CoxA16(coxsachie virus A16,CoxA16)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1]。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以来,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行,卫计委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贵阳市于2009年起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且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流行态势,2009~2012年发病例数分别为6402、18400、13242、22541例,发病率分别为164.18/10万、471.85/10万、303.89/10万、521.20/10万。为了探索手足口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以便在今后预防控制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我们就贵阳市两家手足口病定点医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东莞市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来我本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100例来自东莞市10个街道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归纳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儿年龄7个月~11岁,中位年龄2.6岁,男72例,女46例,患儿发热106例(89.8%),全部患儿均有皮疹,病原学实验总检测阳性率为47.5%(56/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史、游乐园接触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家中养猫、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结论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史、游乐园接触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家中养猫、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家中养猫、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是手足口病患儿发病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患者冠心病发生率较高,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是冠心病常见的高危风险因素,其和冠心病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临床治愈时间较长。本研究收集了138例重症病例临床和实验指标等15个因素,以期找出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我院94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析其梗死类型、梗死面积、血糖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的关系,比较出血发生时间、出血类型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梗死机制、梗死面积、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有关;其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愈早则预后愈差,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治疗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HI)指脑梗死区内继发出血,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具有一定治疗矛盾性,直接影响患者病程和预后。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就我院488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FM)的预后并分析影响儿童FM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FM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住院期间及随访的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收集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随访。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61例FM患儿,有病原学感染依据30例(49.2%),以呼吸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为主。以消化道症状起病24例(39.3%)、呼吸道症状起病19例(31.1%)、神经系统症状起病7例(11.5%)、循环系统症状起病11例(18.0%)。存活组共52例(85.2%),包括心功能减退及心脏扩大7例(11.5%)。死亡组共9例(14.8%)。存活组心律失常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主,死亡组以室性心动过速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起病时间、住院时间、肌酸激酶(CK)、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是可能影响FM患儿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时间、超敏肌钙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M起病时间越短,超敏肌钙蛋白水平越高,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年龄、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预后与梗死部位及面积有关。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或言语困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与梗死面积有关,临床预后差,早期预防是控制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邓瀚 《河北医药》2013,(18):2842-2843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多为急症和重症,病死率较高,发病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预后较差[1]。因此,了解AMI近期预后情况,摸清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本文将我院心内科确诊的AMI患者213例,根据1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合理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单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131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13项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用SA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突发性聋患者年龄50岁以上、伴有眩晕、初诊时纯音测听听力曲线呈下坡型或全聋型和发病至就诊时间长者预后较差,它们对预后影响的比值比依次为10.136、7.946、3.650和3.547。结论:年龄、是否伴有眩晕、初诊时纯音测听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就诊天数均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罹患重症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ICU 197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其中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92例设为重症组,余105例非重症肺炎为非重症组,对相关资料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75岁、合并呼吸衰竭、PT延长、需机械通气为ICU罹患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凝血异常、有否合并慢性肺病、神经系统疾病、有否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重症肺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ICU重症肺炎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众多,基础病多、并发感染性休克、需要机械通气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院内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院内AB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以随访患者确诊为AB感染后60 d临床结局为依据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88例),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B感染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AB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是否入住ICU、长期卧床、胃管、碳青霉烯类使用、糖肽类使用、合并革兰阳性(G+)菌感染、合并革兰阴性(G-)菌感染、器官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差值和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OFA)差值;多因素分析得出碳青霉烯类使用、合并G-菌感染、器官功能不全和APACHE-Ⅱ评分差值是AB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院内AB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碳青霉烯类使用、合并G-菌感染、器官功能不全和APACHE-Ⅱ评分差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贵州省3起手足口病疫情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区病例的看护人和其他关键人物访谈,对病例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追踪调查,检测病例标本以及流行病学关联的环境标本,分析疫情的环境危险因素.检测病原并分析公共场所、看护人及农村用水的病原与疾病流行的相关性.结果 病前接触手足口病病例发病风险最高(OR=6.10,95% CI:1.91~20.02)、其次为到医疗机构就诊(OR=3.91,95%CI:1.43~11.24)、预防接种活动(OR=2.86,95%CI:1.32~9.56)、吸吮手指(OR=2.72,95%CI:1.36~5.86)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EV71为环境及调查人群中的主要病原(x2=7.76~10.45;x2=3.91~9.94,P<0.05),所调查的环境项目均可以作为病原传播的危险因素(x2=8.66,P>0.05);病例及与看护人病原类型吻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原隐性感染率也较高(x2=1.02,P>0.05),环境与调查人群的各病原阳性率吻合率较高(P>0.05);农村用自来水部分检出EV及CA16;环境与调查人群的病原同源性≥96.88%.结论 EV71在疫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手足口病的疫情与高危人群及高危环境接触史有密切关系;疫情期应做好生活环境及水源的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