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型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钠肽是一类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交感活性,促进尿钠排泄、减少水钠潴留等作用的心血管肽类激素。B型利钠肽亦称脑钠肽(B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白1988年发现至今。在心血管病的诊治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心脏分泌两个重要的利钠肽: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当心房和心室壁张力改变时,心肌细胞释放ANP和BNP,从而发挥平稳的扩血管、排钠作用,同时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据报道BNP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生化标志物,BNP浓度的增高能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病人短期及长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近年来,合成的重组人BNP能模拟内源性BNP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3.
B型利钠肽(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被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列为2003年度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BNP通过利尿、利钠、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及盐平衡,对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房颤动(AF)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对BNP与上述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阐述。1B型利钠肽与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随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  相似文献   

4.
B型利钠肽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在心室出现容量扩张和压力负荷时分泌。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体内存在神经激素激活,不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还有BNP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血浆BNP水平升高。目前,BNP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心衰的血浆标志物,其在心衰诊断、状况评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地位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关键危险因素。RAAS可调控血压稳定性、细胞外液的稳态及心血管重塑,因此,RAAS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治疗靶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比较了几个常用降压药物及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将针对高血压向心衰转变过程中RAAS轴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对受试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及ANP含量。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ANP、ATⅡ、AI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P水平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AL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同步监测ATⅡ、ALD、ANP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给公众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过度激活在HF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RAAS抑制剂(ACEIs/ARBs、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是HF治疗的基石。近年HF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PARDIGM-HF试验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治疗HF有极好的疗效,是过去20年内HF治疗领域的一个突破。本课题组已发表的研究显示,超大剂量ACEIS/ARBS治疗HF效果优于常规剂量。除此,随着对RAAS认识的不断深入,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HF提供了新策略。本文旨在对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分泌的长期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成为治疗CHF的重要内容,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共识,推动了CHF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治疗策略的变化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演变是统一的.现通过对神经内分泌机制中利钠肽系统的介绍增加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认识,同时对其目前在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汇总,最后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出一些思考,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脑利钠肽在心肌缺血与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BNP本质上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反应性从心室分泌出来。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利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以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可以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等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BNP在心肌梗死(MI)、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等疾病中的分泌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