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张诚  刘莉华  马胜银  宫峰  高军 《安徽医学》2023,44(5):544-547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完成随访的37例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DCBA)组(n=14)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组(n=23)。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中心静脉血管内径及透析通路的开放情况。结果 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组1、3、6月一期通畅率为95.65%,65.21%,21.73%,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组1、3、6月一期通畅率为100%,92,85%,71.42%,两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透析血流量、中心静脉血管内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 <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中,DCBA组比CBA组能够降低狭窄率,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及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单中心年龄≥60岁行PCI治疗的ULMCA病变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记录随访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绘制Kapaln-Meier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法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82例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5(13,36.5)个月,无MACCE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共发生MACCE43例(23.63%),其中死亡12例(6.5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0.55%)、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1例(0.55%)、靶血管血运重建29例(15.93%),72.09%的MACCE发生在术后2年内。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左主干支架直径(HR=0.37,95% CI:0.17~0.82,P=0.014)、分叉部病变(HR=1.92,95% CI:1.01~3.62,P=0.045)、吸烟指数>1000年支(HR=3.78,95% CI:1.29~11.05,P=0.015)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EuroSCORE Ⅱ≥2%(HR=3.96,95% CI:1.15~13.61,P=0.029)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ULMCA病变患者PCI术后总体预后良好,但术后2年内需特别警惕MACCE发生。左主干支架直径较小、左主干分叉部受累、吸烟指数>1000年支、EuroSCORE Ⅱ≥2%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袁一孟  郭亮  郑戈 《安徽医学》2022,43(12):1408-1411
目的 观察高压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老年MH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溶栓治疗)和观察组(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每组各38例,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和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AVF通畅率,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术后观察组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狭窄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半年,观察组的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4.21%、94.74%,78.95%、76.32%,均高于对照组的63.16%、78.95%,55.26%、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狭窄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MHD患者AVF狭窄疗效良好,可有效提高透析流量和通畅率,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诊行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动脉取栓治疗的4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评价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前循环36例(64.3%)、后循环20例(35.7%)。20例术前行静脉溶栓治疗,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为(39.9±13.2)min。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至指定位置,技术成功率为100%(56/56)。55例(98.2%)患者实现了改良脑梗死溶栓2b、3级再通,1例患者再通失败。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2.0(0.0,6.0)分,较入院前[12.5(6.0,20.0)分]改善(Z=-4.073,P<0.05)。术后7例(12.5%)发生颅内出血,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3.6%)。39例(69.6%)术后3~5 d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检查,支架通畅33例(84.6%)、再闭塞4例(10.3%)、支架内中度狭窄2例(5.1%);17例(30.4%)未行头颅CTP检查。90 d随访显示,34例(60.7%)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9例(16.1%)死亡,13例(23.2%)失访。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急诊行支架血管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术后短期支架内再闭塞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治疗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DCB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通路各部位狭窄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CB扩张后的初级通畅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再发狭窄患者DCB扩张后与之前高压球囊扩张后的效果,原发狭窄病变与再发狭窄病变及3种不同类型DCB扩张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75±13.48)个月。DCB扩张后6、12、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8.7%、40.7%和24.1%,初级通畅中位时间为11个月。其中24例曾行高压球囊扩张,DCB扩张后与之前高压球囊扩张后的初级通畅率相比较,DCB具有更好的初级通畅率(6个月初级通畅率为79.2%比25.0%,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40.9%比12.5%,P值均<0.05);原发狭窄与再发狭窄患者DCB扩张的通畅时间和3种不同类型DCB扩张后通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体血液透析内瘘通路狭窄与闭塞病例经皮导管溶栓术(CDT)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经验。方法:对8例自体血管血液透析内瘘通路狭窄与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2例因血栓形成导致通路闭塞病例行CDT治疗,6例通路狭窄病例行PTA治疗。结果:造影结果显示内瘘通路单纯性狭窄6例,完全闭塞2例。介入治疗成功7例,l例通路完全闭塞经CDT结合PTA治疗失败。术后追踪观察,7例均于术后2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随访1~20个月全部通畅,1例治疗失败病例重新手术建立自体血管内瘘通道。结论:CDT和PTA是治疗血液透析内痿通路狭窄与闭塞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庆斌  杨大严 《安徽医学》2016,37(11):1415-1417
目的 分析总结国产记忆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国产记忆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的81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均经右股静脉穿刺及送入封堵器,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右股动脉穿刺并送入送入封堵器。术后随访24个月,以重复造影评价封堵效果,统计早期及24个月的远期并发症。结果 8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1.4%,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1%。随访24个月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 国产记忆封堵器介入治疗CHD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透患者血管通路阻塞25例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阻塞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血管通路急性血栓形成者采用局部药物溶栓和经皮腔内取栓法 ;血管通路狭窄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者采用自体血管、人造移植血管和长期颈内静脉插管术重建。结果 :1 2例血透患者 1 4次发生血管通路急性血栓 ,3次经皮腔内取栓 ,1 1次局部尿激酶溶栓成功 ;1 3例 2 6次发生血管通路部分或严重狭窄 ,其中 8次伴有血栓形成 ,2 0次采用自体血管 ,4次人造移植血管和 2次长期颈内静脉插管术成功。结论 :对于无血管狭窄的急性血栓形成 ,而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倾向 ,局部尿激酶溶栓疗效较好 ,成功率高 ,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 ,值得临床试用。对于自体血管条件差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可直接选用人造移植血管或长期颈内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Galectin-3(Gal-3)水平与糖尿病足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介入治疗6个月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Gal-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 再狭窄组Gal-3、WBC、CRP、PCT水平较非狭窄组高(P <0.05)。再狭窄组Wagner分期3期、无骨髓炎、无肢体缺血的占比较非狭窄组高(P <0.05)。Wagner分期[R=3.116(95% CI:1.279,7.591)]、肢体缺血[R=8.749(95% CI:1.895,40.393)]、CRP[R=5.521(95% CI:1.303,23.393)]、PCT[R=6.359(95% CI:1.804,22.415)]、Gal-3[R=7.962(95% CI:1.636,38.749)]是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血清Gal-3预测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 CI:0.799,0.960),当Gal-3为5.78 ng/ml时,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分别达0.875(95% CI:0.751,0.943)和0.719(95% CI:0.629,0.893)。结论 血清Gal-3水平是糖尿病足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积极检测血清Gal-3有利于预测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stenosis and obstruction (CVD) is a serious and prevalent challenge to both resolve the venous hypertension symptoms and maintain the pantency of the ipsilateral hemodialysis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1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结果 血管成形术后造影显示狭窄血管扩张.术后透析血流量由扩张前(135.41±20.89)mL/min增至(265.37±12.28 )mL/min,在血流量为250 mL/min时,静脉压由扩张前的(189.58±12.32) mmHg降至扩张后(100.62±13.76)mmHg;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治疗动静脉瘘(AVF)早期复发性狭窄的可行性、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的AVF狭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观察超声对器材和操作的显像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例次,评估干预后全通路初级通畅率、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介入器材和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8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接受PTA治疗。30例患者支架植入后3、6、9、12个月的全通路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1.3%、86.2%、86.2%、64.2%,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86.4%、69.3%,次级通畅率为100.0%、100.0%、100.0%、94.4%。与患者支架植入前一次PTA比较,支架植入具有更高的干预后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均P<0.05)。随访期间未观察到血管破裂、假性血管瘤、支架感染、支架移位、支架外露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可以清晰、精准地引导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患者AVF中,对患者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 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通路应用现状,探讨影响通路更换的因素。方法统计2010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期间笔者区院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路更换次数,分析影响更换次数的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透析开始年龄25~87岁不等,平均年龄63.6±16.1岁;透析病程2~120个月不等,平均病程27.4±30.3个月;更换次数共159次,平均1.3次;使用通路279条,长期通路162条,以自体内瘘最多(66.7%)。24个月内新建的长期通路中,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有增加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患者透析龄与更换次数相关,透析龄超过24个月的患者更换次数>1的机会明显增加(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一直是使用最多的长期透析通路,但近期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有上升趋势;透析龄是影响透析通路更换次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 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CTA)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5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建立自身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前、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静脉血管的走行、管腔通畅、血流充盈等情况,行CTA检查与图像重建观察内瘘血管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吻合口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与CTA检查,其中1 2例CTA表现正常,其余43例均有不同程度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包括12例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0例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7例单纯流入动脉狭窄、7例吻合口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及1例窃血。术后1周、4周动静脉平均内径均明显依次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亦依次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超声及CTA检查共发现6例(10.91%)并发症,其中3例内瘘吻合口血栓,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病人应用血管通路失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应用血管通路失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6例患者根据血管通路的方式分为A组(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后行内瘘术)、B组(动静脉内瘘)及C组(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分析并比较3组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及失功情况。结果:A、B、C组血管通路应用失功率分别为32.6%(28/86)、29.5%(33/112)和26.5%(26/98),由血栓形成、感染等所致通路失功发生率为C组〉B组〉A组。结论:不同方式引起血管通路失功是多种原因所形成的重要因果关系,正当建立及防护性使用血管通路失功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