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其病因病机多属肝肾阴亏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 ,气血逆乱 ,脑窍蒙塞 ;或因气虚血瘀 ,脑脉痹阻 ;或痰瘀流窜 ,痹阻清窍 ,脉络阻致而致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不遂等中风症候。1 病因病机  腑气不通 ,是中风病急性期的  相似文献   

2.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泻浊法是中风病治疗中的常用治法之一,临证可广泛应用于中风病的各期。急性期通腑以泻体内壅盛之邪;恢复期通腑使邪去正复;同时对防治中风病的并发症和复中,亦有明显作用。临床应用当以辨证为根本,把握时机力度。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风有中脏腑、中经络之分。包括现代医学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皆具发病急,变化快,威胁生命的特点。临床以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语言涩五大主证为特征。目前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病残率高,死亡率高达25~4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通腑法,挽救不少危重病人。使其恢复,延长寿命,减少病残。 1.典型病例 例一,张某,男,60岁,农民,住院号83120。以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语言不利,神昏1天余,门诊以中风(中脏腑急性期),脑血栓形成收住院。  相似文献   

5.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风专辑》中以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病方剂的初步分析,并与现代医家的用药规律相比较,从而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结果:通腑泄热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历代医家多配合扶正解表法,而现代医家多配合化痰活血法。结论: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在急性中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柏 《华夏医学》2000,13(6):806-807
中风指以猝然昏仆 ,口舌口呙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中风急性期是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的基础上 ,产生痰、火、瘀、虚 ,导致窍闭、肝风、腑实证的发生。腑气不通 ,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出路 ,可使实邪肆虐更甚 ,骤然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 ,因腑气不通 ,而致火热之邪更耗真阴 ,从而加重病情。此时单用平肝熄风、豁痰通络、活血化瘀、滋阴熄风、醒神开窍等法 ,恐有缓不济急之感 ,唯有通腑泻下法可以“釜底抽薪”,达到腑气通畅 ,气血得以调和而通痹达络 ,偏瘫症状及时恢复 ,克服…  相似文献   

7.
8.
9.
邓虹   《中国医学工程》2014,(7):63-63
目的探讨通腑泻浊法对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集的4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腑泻浊治疗组2组,每组23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通腑泻浊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腑泻浊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经治疗后,通腑泻浊治疗组6例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死亡);对照组4例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死亡)。总有效率:治疗组86.9%,对照组69.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浊中药汤剂可有效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肺炎喘嗽是小儿临床常见多发病 ,以咳嗽、喘息、喉间痰鸣为主要特征。本病多为痰邪内阻 ,腑气不通 ,肺气不降 ,逆而上行所致。严重者可因痰阻气道 ,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危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 ,发现本病在急性发作期痰阻气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 ,通过采用通腑泻痰的方法治疗 ,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  张某 ,男 ,4岁。于 2 0 0 1年 10月 15日就诊。症见咳嗽 ,喘息 ,喉间痰鸣 ,纳呆 ,大便数日未行 ,小便调 ,眠欠安宁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查体 :双肺满布干湿罗音 ,胸片提示 :肺部可见斑片状阴影。来我处诊断为肺…  相似文献   

11.
12.
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化痰通腑法是其的主要治法,通过解析痰热腑实证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治疗时机的把握与内在机理、临床的常规应用及注意事项,叙述目前机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血管内腔的阻塞或血管的破裂.脑卒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预计脑血管病发病率在今后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升高,威胁和危害将会越来越重.本病多呈急性发病,发病后病情变化迅速,短期内发展至严重程度.本病病位虽然在脑髓脉络,但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可引起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故<奇效良方>云:"脑喜静谧而恶动扰,静谧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脑为至清之脏,不能容邪,犯之则病.脑髓既已受邪,急不可治,当务之急,当梳理各脏腑气机,分泻浊气、浊液,攻逐毒邪,邪去则正安.笔者在研究了本病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在急性期患者中,应用"通腑泻浊排毒法"为主,治疗脑卒中28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 ,属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为内科疾病之重笃者 ,历来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 ,10余年来 ,急性脑血管病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1] ,而其凶险则主要表现在疾病的急性期。因此 ,探讨其急性期的治疗法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  相似文献   

15.
通腑祛痰法治疗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称脑卒中,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很高,与恶性肿瘤、心脏病同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三大疾病。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基础神经科学研究日益重视,深入缺氧缺血溢血性脑损害病理形态、病理生理和生化机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可喜成就。虽然在临床治疗方面有所突破,但疗效仍然不理想,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显示出明显优势,且已取得较好疗效,前景良好。本文从通腑祛痰法来浅谈中风治疗。  相似文献   

16.
腑实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腑气通畅与否对中风病的发展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王永炎教授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团队,在总结历代名家思想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临床观察。创新性地提出了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王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腑实证并不拘泥于化痰通腑法,而是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应用各种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化痰通腑法在中风闭证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闭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重症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我们根据西医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1 ] 等治疗原则及用药规律 ,对中风闭证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 ,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承气汤加味对 6 7例患者进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尤其对于某些热证、实证,用之得当,每有奇效。但通常所说的通腑,主要是指通泻阳明之腑,亦即通里攻下,以畅肠腑之法,用于腹满拒按,大便秘结之阳明腑实证。而人体之腑,不仅限于手阳明大肠,实应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者,总称六腑。因此,所谓通腑,广言之亦不必局限于通泻阳明一法,而应扩展其义,推广其用,何腑需通,即通何腑。如此,方为活机活法,灵巧圆通,而不失中医辨证论治之精神。这正是笔者愿提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意旨,现将笔者对通腑法的认识,以及临床应用的体会概述于后,以抛砖引玉,与同道共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