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峥俏  李宏  李晓菲  尹琦 《山东医药》2011,51(29):75-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方法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常规治疗+FDP)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监测生后6h内、3d、10d时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72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生后6h两组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3d FDP组IL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10d FDP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3d后IL-6水平增高,IL-8、TNF—α水平降低,能降低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L-6、TNF-α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轻(15例)、中(10例)、重(19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出生后第1、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水平,以同期(21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结果显示HIE新生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随着治疗进展,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发生HIE时,患儿血清IL-6和TNF-α升高,并与病症严重程度和治疗进程相关;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锻 《山东医药》2011,51(3):44-45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8例HIE患儿(HIE组)及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hs-CRP、IL-6与TNF-α水平。结果 HIE组血清hs-CRP、IL-6与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轻度〈中度〈重度、恢复期〈急性期(P均〈0.05)。结论hs-CRP、IL-6与TNF-α在HIE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检测三者水平可为临床了解HIE脑损伤程度、判断预后及行免疫学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重梅  刘克宇 《山东医药》2007,47(25):82-83
检测并比较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HIE组)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HIE组PLT随病情加重而下降(P〈0.05,〈0.01),MPV、PDW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IE组急性期PLT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明显升高(P〈0.05);HIE恢复期PLT、MPV和PDW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检测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娟 《内科》2009,4(4):552-55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冠心病(CHD)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65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5例;健康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和IL—10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和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血清IL-6水平高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的水平相似(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及IL-10明显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及病变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O及IL-18的影响。方法将HIE患儿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生后第1、3、7、14天检测NO、IL-18。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NO及IL-18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中、重度明显高于轻度(P〈0.01);尼莫地平治疗组血清NO及IL-18含量降低的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清NO及IL-18含量与HIE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HIE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尼莫地平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对HIE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肺炎(轻症组30例、重症组24例)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IL-6水平重症组高于轻症组,轻症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均〈0.05;IL-10水平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动态监测血清IL-6、IL-10变化,可作为预测重症肺炎发生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首发脑梗死与血浆CRP、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脑梗死组患者114例,对照组70例。根据脑梗死病变大小,脑梗死组包括大血管病变组和微小血管病变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脑梗死组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脑梗死组血浆CRP、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及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CRP明显高于微小血管病变组及无斑块组(P〈0.05);组间IL-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脑梗死与血浆CRP、IL-6水平升高有关;大血管病变及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和IL-6、IL-8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及IL-6、IL-8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的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LC)31例、原发性肝癌(PHC)33例及正常对照30例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93例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组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的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IL-6、IL-8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IL-6、IL-8与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术前,术后24、48、96h检测其Th1、Th2、Th1/Th2、IL-2及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4hTh。升高,24、48、96h Th2降低,Th1/Th2升高(P均〈0.05);术后48h IL-2升高,24hIL-6降低(P〈0.05)。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玉梅 《山东医药》2011,51(51):54-55
目的探讨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HIE患儿(HIE组)及20例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结果 HIE组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中重度患儿为著(P均〈0.05)。结论 IL-6、TNF-α和sICAM-1可能通过缺氧缺血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参与HIE病理过程,检测三者水平可为HIE诊断、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IL-10、IL-18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DM组)及伴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组(DM-I-UAER组)的IL-10、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的关系。结果①DM组及DM+UAER组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②DM组与DM+UAER组的IL-1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0水平元统计学差异(P〉0.05)。③HbA,c、SBP、年龄、IL-18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IL-10可作为T2DM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罗伟程  李禾 《山东医药》2006,46(13):37-38
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4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CHD组)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ACS患者血清IL-10与L-18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血清IL-10、IL-18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作用促使ACS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组(22例)、治疗1个月组(18例)、治疗6个月组(16例)的IL-17、IFN-y和IL-4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相互相关性。结果IL-17、lL-4水平,治疗前组高于治疗1个月组、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月组高于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IFN-1水平与前两者恰恰相反。治疗6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中IL-17水平与IFN-y、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IL-17增高。经过抗结核治疗,IL-17水平逐渐降低。提示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无任何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30例,于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T2DM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较治疗前IL-6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降低IL-6水平和增加脂联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组(22例)、治疗1个月组(18例)、治疗6个月组(16例)的IL-17、IFN-y和IL-4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相互相关性。结果IL-17、lL-4水平,治疗前组高于治疗1个月组、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月组高于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IFN-1水平与前两者恰恰相反。治疗6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中IL-17水平与IFN-y、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IL-17增高。经过抗结核治疗,IL-17水平逐渐降低。提示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6例HIE患儿(轻度24例,中重度32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UA和CRP水平,并与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结果HIE患儿急性期血清UA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U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和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UA和CRP的动态变化有协同性,且与HIE的病程相平行,能敏感地反映出HIE的病情轻重程度,血清UA和CRP水平可作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瘢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血清IL-1β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瘢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